人民網記者 向宇
4月伊始,仲春的東北大地依然寒風凜冽。
位于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的某國家調節儲備玉米收儲點內,前來支援黑龍江分公司收儲工作的中儲糧湘潭直屬庫白云分庫負責人郭志軍簡單收拾了行李,裹緊外套大衣,便匆匆登上了前往黑龍江齊齊哈爾的高速列車。“從雙鴨山市到克山縣有近1000公里,途中要在齊齊哈爾轉車,克山縣還有我們另一個庫點,我得過去看看。”
2024年10月,我國北方進入秋糧收購旺季,中儲糧集團公司多措并舉,全力做好秋糧收購工作,堅決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按照中儲糧集團公司支援收儲工作相關部署,湖南分公司精心組織、迅速行動,組建跨省支援收儲工作專班和5個收儲小組。臨近退休的郭志軍服從組織安排,毫不猶豫地挑起了湘潭直屬庫駐齊齊哈爾克山縣甕福金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倉儲二區負責人的重任。
“國家糧食安全是天大的事,咱湘軍‘吃得苦、霸得蠻’,關鍵時刻絕不能掉鏈子!”帶著“站好最后一班崗”的信念,他踏上了北上黑龍江的列車。
郭志軍(左一)與同事們在清理庫區的積雪。受訪單位供圖
“雖然來之前就知道東北特別冷,但到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冷。作為南方人,此前從未想象過這樣的嚴寒?!惫拒娞寡?,剛抵達齊齊哈爾時,室外溫度常常低至零下30多攝氏度,生活工作都面臨挑戰。
起初,大家都不適應,凍傷是時常發生的事。為了抵御嚴寒,團隊只能每天煮生姜水喝,盡量把身體包裹得嚴實點。
儲糧團隊工作人員正在抓緊清除磅秤周邊積雪,為收購過磅作準備。受訪單位供圖
為盡早適應東北收糧環境,工作上,郭志軍積極向駐地直屬企業的同志們請教,協調庫點把關、對接相關部門、籌備收購設備、親自走訪種糧大戶……收購工作期間,他每天五點半起床籌備,忙到晚上9點才結束。即便如此,他仍堅持每日組織團隊復盤,確保問題不過夜。
郭志軍(左一)組織晚上召開工作小結會。受訪單位供圖
“收購期間,為了減少送糧戶的排隊時間,我們最多同時開設6條收糧線,工作人員每小時輪崗一次?!惫拒姼嬖V記者。高峰時期,他們單日最高收購量達2000噸,創造了克山縣這座糧庫建庫以來的新紀錄,僅用50天,便提前完成了收糧計劃。
團隊高效的工作贏得了當地農戶的認可。4月7日,黑龍江省集賢縣良順糧食經銷有限公司將一面錦旗送到了中儲糧湘潭直屬庫駐齊齊哈爾某糧庫的辦公室?!啊谕料媲榧Z為系,中儲護航保民安’這幾個字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郭志軍念著錦旗上的字,開心地說道。
郭志軍(右一)與錦旗合影。受訪單位供圖
從青蔥歲月到鬢染霜雪,郭志軍作為倉儲領域的“行家里手”,深耕糧食行業38年,憑借豐富經驗與鉆研精神,多次破解行業難題,被同事稱為倉儲“活字典”。
2020年,中儲糧湘潭直屬庫白云分庫首次承擔大豆儲存任務。面對全新的倉儲要求,他帶領團隊日夜攻關研究,結合大豆特性創新儲存方案,在溫濕度調控、蟲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一套標準化流程。
最終,該批大豆出庫損耗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為企業節省數百萬元成本,其儲存技術成為行業標桿案例。
不僅如此,在糧食輪換工作中,他還經常帶頭深入市場調研,精準把握糧價波動規律,廣泛對接優質客戶資源,制定科學輪換策略。多年來,白云分庫輪換工作始終位居分公司前列,成為企業增效的“穩定器”。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不僅要種好、收好,還要儲好、管好。用郭志軍的話講,守好“大國糧倉”便是守好了中國人的飯碗。
“馬上要退休了,怎么還像年輕同志一樣沖在一線頂著干?”記者問道。
“干了一輩子,要退休了我更得抓緊時間發揮余熱,站好最后一班崗啊!”郭志軍說。
列車徐徐向前,窗外的景色飛馳而過。顧不上欣賞,郭志軍又低著頭開始一遍遍梳理著庫點的工作……這種鐫刻著奉獻與堅守的精神,正是無數中儲糧人守護國家糧食安全的真實寫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