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Pixabay
撰文 | 宋文法
慢性肝病(CLD),包括肝硬化、脂肪肝、肝纖維化、慢性肝炎等,CLD在全球范圍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增加,也是肝癌的重要因素。
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中國不僅是肝癌大國,而且是世界第一肝癌大國。
乳制品是全球廣泛消費的食品,富含蛋白質、鈣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然而,尚不清楚乳制品攝入與肝癌風險之間的關系,且不清楚不同類型乳制品的影響。
2025年4月28日,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dairy intake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 mortality and liver cancer incidence: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論文。
研究顯示,較高的高脂乳制品攝入量與慢性肝病死亡風險增加相關,而低脂乳制品、酸奶則有保護作用。
此外,較高的牛奶攝入量與肝細胞癌風險增加有關,每周喝超過3.5杯與肝細胞癌風險增加45%相關。
圖:論文截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NIH-AARP飲食與健康研究隊列中超48名參與者,年齡在50-71歲之間,男性占60%,通過飲食信息收集了乳制品的攝入量,并被分為高脂和低脂兩類,分析了乳制品攝入與CLD死亡率和肝癌風險之間的關聯。
本研究中的1份乳制品定義為:1杯牛奶或酸奶(約240 mL)、1.5 盎司天然奶酪(約45 mL)、2盎司加工奶酪(約60 mL)。
在平均15.5年的隨訪期間,共記錄了993例慢性肝病死亡病例,共記錄了940例原發性肝癌,其中635人患肝細胞癌,164例肝內膽管癌。
對慢性肝病死亡分析發現,高脂乳制品攝入與慢性肝病死亡率呈正相關,而低脂乳制品、酸奶則有包括作用。
具體來說,與每周攝入低于3.5份相比,每周攝入21份高脂乳制品與慢性肝病死亡風險增加51%相關,相反,每周攝入21份低脂乳制品與慢性肝病死亡風險降低38%相關。
此外,與不吃酸奶相比,每周攝入4份,與慢性肝病死亡風險降低40%相關。
乳制品攝入與慢性肝病死亡率之間的關聯(圖:論文截圖)
對肝癌分析發現,總乳制品、高脂乳制品攝入與肝癌風險呈輕微正相關,牛奶攝入與肝細胞癌風險增加有關。
具體而言,與每周攝入低于7份相比,每周攝入21-28份總乳制品與肝癌風險增加26%相關;與每周攝入低于3.5份相比,每周攝入14-21份高脂乳制品與肝癌風險增加35%相關。
對于牛奶,與不喝牛奶相比,每周喝超過3.5杯與肝細胞癌風險增加45%相關,每周喝超過14杯與肝細胞癌風險增加61%相關。
牛奶攝入與肝細胞癌之間的關聯(圖:論文截圖)
對于其中的潛在機制,研究指出,高乳制品攝入與血漿中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水平升高有關,而IGF在細胞增殖、分化、凋亡和癌變中起關鍵作用,因此,IGF水平的升高可能促進肝細胞癌的發展。
此外,高脂乳制品中富含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可能通過多種途徑導致肝炎和肝纖維化,進而增加肝癌的風險。高脂乳制品中的激素含量可能也與肝癌風險增加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MC Medicine"期刊上也發表了一篇相關研究論文。
結果顯示,在中國成年人中,經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癥總體發病風險增加9%,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風險也顯著增加,每天多攝入50克,風險分別增加12%和17%。
圖:論文截圖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ajcnut.2025.04.028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2-02330-3
聲明:本文僅做學術分享,不構成任何建議。
助力醫學研究高質量發展,推動醫療科技創新轉化!
研究設計|課題申報|數據挖掘|統計分析
生信分析|選題指導|寫作指導|評審指導
選刊投稿指導|研究項目指導|定制化培訓
定制化研究設計|真實世界研究(RWS)實施
聯系醫諾維
進群、轉載、媒體合作,掃描下方二維碼,科研合作請點擊公眾號菜單“科研合作”。
(添加請備注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