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丁紀
撐起遮陽傘,泡杯雨前茶,眼前是水天一色,耳邊是浪聲濤濤。不需要到海邊,在安徽合肥巢湖岸邊,就能度過這樣一個愜意的下午。近年來,巢湖沿湖北岸的王咀出現越來越多的茶社,為游客游玩之余提供了一片落腳地,被游客戲稱“合肥小洱海”。
巢湖岸邊茶社。吳芳攝
然而,最近在社交媒體風靡的,不只有巢湖的風景和岸上的茶社,還有冰柜里的文創雪糕。藍白相間的芝士海鹽口味雪糕,刻畫著姥山島上的知名景點,兼具“顏值”和“風味”,引來不少游客購買打卡。
“去年夏天,我們嘗試著制作了1萬支雪糕,沒想到不到三個月就全部售罄,今年怎么說都得多做一點。”巢湖岸邊的龍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梅愛軍說。
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文創雪糕的產品創意是由姥山島渡運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吳信文提出,并找到作為企業對口幫扶村的龍周村共同開發。在合作中,龍周村與渡運公司在雪糕設計和包裝外觀方面積極探討,共同選擇了文峰塔、游船、姥山島地圖等具有姥山島景區地方特色的圖案設計。
“去年的文創雪糕全都是單色產品,不少游客來晚了都買不到。今年我們設計出了芝士海鹽、草莓芒果、巧克力三種時興的雙色口味,希望能彌補去年游客錯過的遺憾。”吳信文說。
草莓芒果口味“魚躍龍門”文創雪糕。人民網 丁紀攝
今年以來,隨著“合肥小洱海”的興起,梅愛軍和巢湖沿岸的村書記們一起,把文創雪糕也從姥山島鋪設到茶社之中,讓游客不用上島也能吃上雪糕。
“去年定制的文創雪糕,增加村集體收入17.18萬元,凈收益2.8萬元。今年,我們第一批擬推出30000支雪糕,有望增收40-60萬元,凈收益12-18萬元。” 梅愛軍說。
小小一支雪糕,不但拉動了村集體經濟收入,也為村企合作打開了新思路。與以往村企合作企業購買或幫忙推銷村里農副產品有所不同,姥山島渡運公司與龍周村共創文創雪糕,實現了輸血向造血的轉變,為村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不只有文創雪糕,接下來我們還將推出文創冰箱貼,建立茶社展銷平臺,售賣巢湖特色農產品,讓更多來巢湖旅游的客人,將巢湖的美景、美食帶回家。”梅愛軍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