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如今的我國發展迅速,無論是在軍事實力還是在經濟發展上,都有著足夠的底氣來面對一切困難。
而這也是為何美國此次大打關稅戰,沒有把我們打垮,自己反而深受其害的原因。
不久前,美國再次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不過此次美國算是看清了形勢,根據他們的分析得出一個結論:
“一旦爆發沖突,中國占壓倒性優勢,能摧毀90%美軍戰機。”
誠然,我國的發展程度突飛猛進,那么真的可以達到美國口中所說的這個程度嗎?這是否是美國給我國設下的陷阱呢?
早在去年的5月份,美國就已然給出過類似的觀點。根據當時香港的媒體《南華早報》表示,總共有13名美國國會議員在給他們的海軍以及空軍的聯名信中,提到了關于“中國威脅”一事。
當時的這封聯名信中,明確表示了一點,那就是美國把我國的導彈視為他們非常大的威脅。而這個威脅大到了什么程度?美國認為在我國的導彈面前,一旦沖突爆發,很有可能90%的戰機直接在地面上就被摧毀了:
“中國擁有一支強大、具有威脅性的導彈部隊,這些數量激增的彈道導彈有能力壓倒美軍在太平洋的防御力量”。
在這些導彈面前,美國認為自家在印太地區建立的軍事基地完全不夠看,由此他們深感擔憂,同時也提出應當做出相應措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
眾所周知,美國向來對自己的軍事實力十分自信,很少看見他們如此擔憂的時候。
不過這一次,或許他們擔憂并沒有錯,我國的導彈實力,已然達到了他們無法想象的高度。
我國的導彈領域中,最出名的便是東風導彈了。從第一代戰略導彈東風-1到東風-5、巨浪-1,發展到第二代戰略導彈東風31、東風-41、巨浪-2,不斷更新彌補導彈的射程以及威力的不足,甚至在旨在第三代戰略導彈上繼續改進核彈頭,使其變得更加全面。
配置的強大是部分,實戰上的強大又是一部分,光看配置不看實戰是完全不切實際的。這點想必美國自己深有體會。他們曾經引以為傲的,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戰機F-22,被視為劃時代的戰機。雖然名聲在外,但是實戰中卻從來沒有過亮眼狀態。直到如今美國大規模生產F-35戰機,停止對F-22戰機的生產后,它狀態依舊如此。
而我國的東風導彈則不同,就在去年,我國進行了對東風- 31AG洲際導彈的一次模擬實戰,試射到了太平洋的某處海域。效果十分驚人,竟然和理論上的數據相差不大,范圍達到了12000公里,而這么遠的距離,僅僅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并且十分精準的命中的指定目標。
而這個范圍定下的數字,也十分富有深意。要知道,我國和美國本土的直線距離大約正是在這個數字上下。
這已經說明了,我國的導彈完全有將其發射到美國本土的能力,同時在保證距離的同時,還能保證其精準度。
我們并不是刻意在針對美國,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展示出我們國家強悍的實力,畢竟只有實力擺在這里,才有夠擁有強大的話語權,至少在美國這個霸權主義國家面前,展現出優秀的實力,是必須要做出的步驟。
而美國這邊,雖然軍事實力依舊強大,但是發展速度顯然已經遲緩下來了。
同樣拿美國的戰機領域舉例,美國如今的五代機生產主流選擇的是F-35戰機,但是這款戰機從實力上來看,其實橫比我國以及俄羅斯五代機,算不上出眾。
它較為突出的地方是性價比,美國的這款戰機生產數量達到了上千架,不僅自己用,還往外面賣。
當今時代,戰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擁有了制空權,誰就能夠占得先機。而美國在如此關鍵的領域做出了“妥協”,從中也體現出它的問題所在,他們的經濟隱患顯現出來,導致他們不得不對成本的規劃謹慎再謹慎。
因此,美國不得不通過打壓其他國家的方法,來維持住他們的地位,對我國的打壓也正是出此原因,宣傳“中國威脅論”同樣也是如此。
美國的軍事基地能力不足,是美軍根據模擬演習所發現的,尤其是印太地區這塊的基地,很容易在防護不足的情況下,受到導彈襲擊從而使得90%的戰機被摧毀在地面。
這么一來,無論戰機數量有多少,沒有倒在空戰中,而是在空戰之前就損失了,一旦真的出現這種情況,那么美軍毫無疑問會不戰而敗。
對此,我們理性看待美軍的說法,不管這是真實存在,還是美國的示弱行為,我們在保持自信的同時也要多加防范。
參考資料:
《“中國導彈威脅,可能導致90%的美軍戰機被摧毀在地面上?”》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