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正文
2025年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上,來自廣東省化州市的90后新農人廖志略,作為全國勞動模范代表登臺領獎。這位化州市培林橘紅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以“一顆橘紅果”撬動鄉村巨變的故事,成為“百千萬工程”中基層勞動者的縮影。
勞模精神:從“一棵樹”到“百千萬工程”的奮斗密碼
廖志略的勞模稱號,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對化州35萬化橘紅從業者的集體禮贊。廖志略的創業歷程與化橘紅產業的崛起緊密交織。2017年,他成立合作社,創新“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通過保底收購、技術指導和市場對接,帶動300多戶農戶年均增收超6萬元。如今,在“百千萬工程”推動下,化州市化橘紅種植面積超13萬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15億元,35萬從業人員在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貢獻力量。廖志略坦言:“這份榮譽屬于整個產業,屬于每一位在田間地頭、生產線上默默耕耘的化橘紅人。”
勞動人民:“百千萬工程”的“根系力量”
在化橘紅從“土特產”到“百億產業”的躍升中,普通勞動者展現出驚人能量:
技術農民:3.8萬名持證“橘紅技工”活躍在田間,用測土配方、無人機植保等現代農業技術,推動種植標準化覆蓋率超90%;
產業工人:488家鄉村“微工廠”里,1.2萬名留守婦女將鮮果加工為凍干片、含片,人均月增收4000元,實現“灶臺”到“生產線”的跨越;
新業態群體:3000多名“橘紅主播”通過短視頻打造“從枝頭到舌尖”可視化供應鏈,帶動電商銷售額年均增長65%。
這些數據背后,是“百千萬工程”最堅實的底座——勞動者的雙手托舉起產業振興的希望。
協會帶動:產業升級的“價值效應方程式”
化州市化橘紅產業協會在產業升級中扮演關鍵角色:
標準制定:推動化橘紅入選國家藥食同源目錄,制定廣東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
品牌建設:聯合京東、故宮等平臺推出“署內橘紅”復刻貢品系列,通過“北上推介”開拓北方市場,2025年簽約訂單額同比增長40%;
科技賦能:與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完成化橘紅功效驗證及質量標準國際化,推動產業從“經驗種植”向“科學驅動”轉型。
廖志略作為協會會長,將勞模精神注入產業實踐:“奮斗奮斗再奮斗……我們正推動化橘紅從百億向千億產值邁進,讓‘南方人參’成為全球健康IP。”
奮斗者:在“百千萬工程”的田野上續寫光榮
“勞動節的獎章應該刻上每個化橘紅人的名字!”廖志略在五一表彰會上動情說道。這位90后勞模的未來規劃,正是基層奮斗者的縮影:
科技賦能:與華南農大共建“智慧橘園”,試點5G物聯網精準種植;
標準引領:推動化橘紅ISO國際標準制定,搶占全球話語權;
人才孵化:創辦“新農人學院”,三年內培育500名復合型鄉村人才。
勞動之光點亮鄉村振興路
“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福。”廖志略的感言道出化橘紅產業崛起的真諦——35萬從業者的汗水,澆灌出鄉村振興的“黃金果”;“百千萬工程”的政策東風,讓千年貢品煥發新生。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壯闊藍圖中,無數像廖志略一樣的基層勞動者,以汗水澆灌鄉土,用匠心點亮產業,將勞模精神的“奮斗基因”融入鄉村振興的血脈。
未來,這群扎根田埂的“新農人”,以化橘紅為支點,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嶺南新篇章,詮釋“勞動最光榮”的時代內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