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倫敦的米凱拉社區學校(Michaela Community School)在2023年實施了禁止在校內進行禱告的政策,理由是擔心宗教活動可能導致學生之間的分裂和社會隔離。一名穆斯林女學生對此提起訴訟,認為該政策侵犯了她的宗教自由權利。然而,2024年4月,英國高等法院裁定學校的禁令是合法的,認為該政策旨在維護學校的統一性和秩序,并未構成歧視 。
有人稱之為“反穆斯林”,也有人拍手稱快,稱教育終于不再被宗教綁架。
英國教育系統近年來頻頻因“文化包容”而陷入爭議。一方面,政府宣稱要建立多元文化的社會;另一方面,越來越多非穆斯林家長對學校的“政治正確”表達不滿:
- 在一些地區小學中,學生被建議參觀清真寺,部分女生還被鼓勵“體驗式穿戴頭巾”;
- 有教師匿名反映,學校出于“敏感考量”,在教學中避談伊斯蘭教中的極端分支或歷史爭議問題;
- 在部分以穆斯林為主的學校,存在女生強制戴頭巾、男女課堂隔離等做法,而教育監管機構卻鮮有干預。
如果一個國家的教育系統在面對某一宗教群體時小心翼翼、步步讓步,那公平性又何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的穆斯林人口不到總人口的7%,卻在某些地區掌握了校園文化的主導權,這本身已經讓不少家長感到焦慮。
早在2015年4月,英國康沃爾郡的 Lostwithiel 小學計劃組織學生前往??巳厍逭嫠聟⒂^,此舉為學校宗教教育(Religious Education, RE)課程的一部分,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不同信仰文化,推動多元社會理解。這一活動計劃曾引起部分家長的反對,認為存在“安全隱患”或“宗教強迫”的疑慮。校方認為,家長有權決定孩子是否參與宗教教育活動,但無法僅針對某一特定宗教選擇退出,這與2010年的《平等法案》相悖。
2025年3月,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Ofsted)任命哈米德·帕特爾爵士(Sir Hamid Patel)為臨時主席,此舉引發了廣泛爭議。帕特爾曾擔任Tauheedul伊斯蘭女子高中的校長,并領導Star Academies教育集團,該集團管理著多所伊斯蘭信仰學校。批評者指出,他在領導伊斯蘭學校期間推行的政策可能影響其在Ofsted的決策公正性。
例如,他曾鼓勵學生在校外佩戴頭巾,并限制使用帶有“非伊斯蘭”圖像的文具。
盡管這些政策后來有所調整,但仍引發了對其宗教觀點可能影響教育監督工作的擔憂。
倫敦市長 Sadiq Khan 說:“倫敦的多樣性不是弱點,而是我們最大的優勢之一。但也有一些人試圖在我們的城市播下分裂的種子,散播仇恨。您對 Sadiq 有什么寄語?
教育應是中立的,尊重不等于縱容,包容不代表無底線妥協。當前英國一些學校對穆斯林文化“特殊照顧”,實質上形成了“逆向歧視”——壓制了多數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也損害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原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