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國網盤錦供電公司輸電工區(帶電作業中心)輸電帶電作業班班長陳志恒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
參加工作26年間,他曾獲得“全國模范退役軍人”“遼寧技術能手”“遼寧省最美退役軍人”“國網勞動模范”“遼寧最美職工”“遼寧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他研發了60余項科技成果,取得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72項。
作為一名平凡崗位的電力工人,陳志恒用堅韌、進取、創新的精神扎根一線,為人民安心用電、為遼寧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成為行業楷模和全國優秀技能人才的典范。
扎根輸電沃土、堅守一線,塑造電力行業工匠精神
迎難而上,從基層成長為行業標桿。作為一名初始學歷僅為中職的送電工人,陳志恒20年扎根在艱苦的一線送電崗位,從不因學歷低、文化底子薄而輕言放棄,硬是憑著敢打敢拼的韌勁,成為勇于挑戰、敢于擔當的新時代輸電工人。
勤學苦練,鍛造過硬技術本領。他主動自學《輸電線路檢修規程》《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等幾十本專業技術書籍,認真鉆研業務,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術水平,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同時不斷汲取新知識,充實自己。無論是高壓帶電維護,還是高壓檢修技能,他一直是行業的領頭兵,每當有危險或高難度作業時,他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優質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深入現場、勇于創新,踐行電力行業工匠精神
技術攻關,破解行業難題。陳志恒帶領科技創新團隊進行專題技術攻關,解決了實際生產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2018年4月,他成功研制“地線修補器”,該成果歷經8個月的反復實驗,填補了國內地線斷股只能停電處理的空白,為電力行業間接節約資金近1500萬元。2020年6月,他研制的“帶電伐樹組合工具”解決了超出高壓線路的伐木作業樹木無法倒落的難題;同年發明的新型220千伏等電位“絕緣繩橋”,改變了國內帶電作業人員傳統的進入電場的方式,提高帶電作業人員的安全性,降低作業人員勞動強度,縮短作業時間。
科技賦能,提升安全與效率。2019年10月,他研發的“近電報警器”,集監控、勘探、報警功能于一體,成功實現外力破壞等危險情況下信號的實時傳輸與反饋,解決了電力行業中吊車碰線的難題,為電力行業的外部環境安全提供了保障。2020年12月,他立足專業特點,結合地域實際情況,研發出“一體化監控驅鳥機”,該技術的應用為電網企業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節約資金近1000萬元。
創新突破,推動專業提升。2021年10月,他設計的“無障礙飛車”通過三次產品改進,陸續解決了動力、控制、跨越、載重等難題,實現了一鍵啟動卷揚機定、動滑輪組合,自由升降,任意拆掛滑輪等功能,可輕松翻越所有障礙物,檢修工作效率提升近10倍。2023年,該創新成果代表遼寧省在“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論壇”上進行作品展示。
積極傳承、弘揚勞模精神,傳播電力行業工匠精神
培訓育人,打造高素質團隊。陳志恒充分發揮工作站在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等領域的引領作用,通過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技能競賽等方式,提升職工實操水平和業務素質,累計培訓1350余課時。開展“師帶徒”培養計劃和內部學術交流活動,形成以點帶面、一級帶動一級的良好局面,實現員工隊伍有序接替。
榜樣引領,激勵青年成長。2020年10月30日,遼寧省人社廳、教育廳和總工會聯合舉辦了“遼寧省大學生留遼回遼來遼就業創業主題宣講會”,陳志恒作為全省3名受邀講課代表之一,為盤錦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講述工作經歷與職業生涯感悟,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2021年10月他作為盤錦市12名好人導師之一走進校園;2023年5月他再次在市里和學校把自己頑強拼搏、勇于創新的精神傳遞給學生們。
創新文化,激發團隊活力。他帶頭發揚“傳幫帶”精神,將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毫無保留地與同事分享,并利用技術培訓、現場討論等方式,不斷激發員工創新工作思路。他鼓勵大家在實踐中推陳出新,多次開展QC課題和小發明等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的工作活力和創新能力。
陳志恒作為一名扎根電力一線的工作者,深刻明白“勞模”“工匠”的稱號從來不是高懸頭頂的耀眼光環,而是腳踏實地的堅守與付出。他堅信,會有更多職工繼續踐行勞模精神,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始終牢記“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初心,將平凡工作做到極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