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為五谷之首,幾乎是我們每天都在吃的主食,也是最養人的糧食。除了給人體供能,大米還有一個妙用——祛濕。
其實,大米除了蒸飯、煮粥,將其炒一下,就能變成一味藥。這便是焦米,也可稱其為炒米。
春天的美妙時光
大米本身是入脾經的,就可以健脾。而脾又喜燥惡濕,經炒制的大米吃進去后,可以吸附腸道中多余的水。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就是祛濕。如此一來,大米便兼有了健脾與祛濕的雙重功效。
炒焦米
而焦米的做法非常簡單,一把大米一口鍋就能夠完成。
炒焦米怎么做?
1、取適量大米(梗米),大米的量根據個人情況,最好一次不要炒太多。生大米不用洗,吃的時候用水沖一下就好了。
2、鍋燒熱倒入大米,小火不停翻炒,防止炒焦。
3、炒至焦黃色關火,散發香味即可,不要著急盛出焦米,利用鍋的余溫,讓焦米繼續加熱一會,放涼后用密封罐盛好,用的時候就取一些。
焦米茶成年人可以天天喝,尤其是脾胃功能弱的人。積食、濕氣重等都可以用焦米茶來調理。
每次可以取約30克焦米沖泡,一定要剛剛燒開的沸水,最好用保溫杯燜一會兒,然后喝里面的焦米水。
熬粥時也可以加入一半的焦米,更容易消化,非常適合脾胃弱的幼兒和老人。
焦米茶還能夠止腹瀉
大米本身就有健脾益氣、滲濕止瀉的作用。炒焦就相當于中藥炮制中的煨法,煨能止瀉,可以用于腹瀉的輔助。
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焦米湯主要針對積食腹瀉情況。焦米有燥性,如果積食便秘或大便干,就不適合了。
焦米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自由搭配,比如
01
焦米+蘋果懷山藥麥冬,健脾生津
02
焦米+薏米陳皮,健脾祛濕理氣
03
焦米+菊花茶,祛濕的同時不易上火
像春夏之際,大家都容易脾氣煩躁、積食內熱等,再加之空調房呆得久、冷食又吃得多更傷脾胃,平時多炒點焦米存放泡水喝,最合適不過的了。堅持喝一陣子,濕氣會慢慢地排出我們的身體。
放化療后恢復良好卻“復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