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速新聞
編校 | 向會文 審核 | 陳寧 馬響響
(記者 趙淑柳 通訊員 馮琪 方世琪)“我們家土地共4.85畝,以前一畝地900塊錢,在‘土地管家’模式下,現在一畝地1000塊錢,一年能多拿485塊錢,兩口人醫療保險社區給840塊錢,等于我們家比以前一共多拿了1325塊錢。我相信,在沈莊社區‘鴻雁’帶領下,大家日子會越過越紅火!”4月27日,泗洪縣金鎖鎮“土地管家”模式沈莊社區分紅現場,沈莊社區居民代表、中共黨員沈習良喜滋滋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土地管家”模式是泗洪縣金鎖鎮“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建品牌項目,以群眾自愿和保底增收為原則,由群眾將土地經營權委托給村(社區),再將土地交給村(社區)100%控股的強村公司進行經營。強村公司制訂利潤指標,設定分紅機制,優先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內招募“土地管家”進行種植,通過土地的規模化種植與管理實現降本增效,進而實現多方受益。
金鎖鎮沈莊社區是“土地管家”模式的先行者。該社區于2024年7月啟動“土地管家”工作。
“目前,我們社區914戶農戶共計3440畝土地,簽訂托管協議的土地有3302畝,托管率約96%。”泗洪縣金鎖鎮沈莊社區黨總支書記郭闖介紹,沈莊社區與“土地管家”設定畝均目標純收益,“土地管家”與社區按比例分配目標收益,確保社區每畝土地收入不低于150元,并且所得收益用于社區惠民項目支出,“今天,我們對914戶農戶的土地保底收入和566名60周歲以上老人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險進行兌現。2025年度,社區農戶分紅總金額為360萬元。”
活動現場,泗洪縣金鎖鎮沈莊社區居民委員會向承包戶頒發了“土地管家”聘書。
“第一,我要種植一部分經濟作物;第二,我要優先雇用本社區的留守人員,讓大家在‘家門口’掙雙份錢;第三,作為‘土地管家’,我隨叫隨到!”負責管理沈莊社區300多畝土地的“土地管家”代表岳海兵激動地說,“土地管家”模式讓想種地的他有地種、能增收,還可享受技術支持,他心里特別踏實,今年他又給自己定了三個“死任務”。
“目前,沈莊社區‘土地管家’模式已經全流程實施完畢,得到了群眾、主體等廣泛支持和熱烈響應。該模式已經以自愿推廣的形式在全鎮15個村(社區)中的10個村(社區)實施。”金鎖鎮黨委書記劉雪瓊說,“預計到今年年底,全鎮實施‘土地管家’模式的土地將不低于1.2萬畝,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不低于200萬元,帶動群眾增收不低于120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