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在芯片研發上的動作越來越大,不管是政府砸錢還是企業加碼,都讓人感覺一股“憋著勁兒”的勢頭。
不過,美國那邊有些專家跳出來潑冷水,說中國要是繼續這么“執迷不悟”地搞芯片,最后可能會把自己搞進經濟危機。這話聽著挺刺耳,但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中國芯片研發:為啥這么拼?
中國是全球電子產品制造的大頭,手機、電腦、電視,哪樣不得用芯片?可問題在于,咱們用的芯片,尤其是高端那部分,基本靠進口。
2020年,中國花了3500億美元買芯片,占了全球市場的六成多。這錢花得心疼不說,關鍵還受制于人。萬一哪天人家不賣了,或者掐著脖子加價,咱怎么辦?這不光是錢的問題,還是經濟安全、國家安全的大事兒。
為了擺脫這種被動局面,中國從上到下都憋著一口氣。2014年,國家搞了個“大基金”(全名叫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一期就扔進去1387億元,專門扶持芯片產業。
到了2019年,二期又來了,規模超2000億元。除了錢,政策也跟得上,鼓勵企業搞研發,吸引海外牛人回國,還想方設法推動自主創新。
成果呢?還真有點兒。中芯國際(SMIC)在14納米制程上站穩了腳跟,號稱未來幾年要搞定7納米。華為的海思也弄出了麒麟芯片,裝在自家手機和5G設備上挺好使。
還有存儲芯片、模擬芯片這些領域,中國也開始嶄露頭角。雖說跟國際頂尖水平還有差距,但總算不是從零起步了。
美國專家為啥唱衰?
可就在中國這邊熱火朝天地干時,美國一些專家站出來說風涼話。他們覺得,中國這么玩兒下去,早晚得出事兒。他們的理由主要有這么幾條:
芯片這東西,技術門檻高得嚇人。研發不是砸錢就能立馬出成果的,得靠時間、人才和積累?,F在全球芯片市場基本被美國、韓國、日本這些國家把持著,高端芯片更是他們的天下。中國雖然錢不少,但想短時間追上人家,談何容易?
芯片市場不是你想進就能進的。高端市場被巨頭壟斷,低端市場打價格戰,利潤薄得像紙。中國企業技術上還差點兒火候,高端玩不動,低端又賺不了幾個錢。研發花了大價錢,收不回來怎么辦?
芯片不是一個國家單干就能搞定的,從原材料到設備,再到設計、制造、封裝,哪一環都得靠全球合作??芍袊诤枚喹h節上都有短板,比如光刻機這種核心設備,全世界就荷蘭ASML能做頂級的,咱們買不到。國際形勢一變,供應鏈斷了,那不就涼了?
芯片研發不是靠人海戰術,得靠頂尖人才??芍袊@方面的人才缺口不小。雖說政府想辦法拉人回來,但培養一個高手哪是三五年的事兒?現在需求這么大,人才跟不上,咋整?
而且搞芯片燒錢是出了名的,回報還慢。一個項目動輒幾十億上百億扔進去,幾年看不到影兒很正常。要是政府和企業一股腦兒投錢,最后沒搞成,那不是白瞎了?經濟要是扛不住這壓力,說不定真得出亂子。
中國芯片的難關:真沒那么好過
這些擔憂聽著挺嚇人,但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中國芯片這路,走得確實不輕松。
芯片制程是核心中的核心。現在全球最牛的已經到5納米了,可中國最好的才14納米,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想往前邁,得在材料、物理、化學上都來突破,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
造芯片得用高端設備,光刻機、刻蝕機這些玩意兒,中國自己造不出來。ASML的光刻機是行業標桿,可人家不賣最先進的給咱們。美國還帶頭搞制裁,設備這關就夠頭疼了。
芯片不是隨便拉幾個人就能干的,得有設計、制造、封裝各環節的專家。可中國高端人才少得可憐,培養又慢。企業急著用人,哪兒找去?
全球芯片市場早就被大佬們瓜分完了。英特爾、臺積電、三星這些巨頭,技術強、錢多、人才足,中國企業想擠進去,難度不亞于上天。
國際局勢變幻莫測,美國這幾年盯著中國科技企業使勁兒打壓,限制技術、設備出口。誰也不知道明天會咋樣,這不確定性讓芯片產業如履薄冰。這些問題擺在這兒,想繞都繞不過去。
那中國芯片還有戲嗎?
雖然難關不少,但咱也不能光看問題就認慫。芯片這事兒對中國太重要了,未來咋走,還是得有點盼頭。
國家對芯片產業的重視不是說著玩兒的,錢和政策都往這兒傾斜。未來幾年,估計還會加碼。只要這股勁兒不松,產業就有底氣往前沖。
中國自己就是個大市場,電子產品需求旺得不行。光靠內需,就能養活不少芯片企業。這點別的國家比不了。
這些年也不是白干的,設計、制造上多少攢了點家底。雖說跟頂尖還有距離,但至少不是從頭開始。慢慢來,總能趕上點兒。
雖然美國使絆子,但世界不是只有美國。歐洲、日本這些國家在芯片上也有技術,中國可以找機會合作,互補一下短板。
政府和企業都在使勁兒培養人才,建基地、設基金,辦法不少。時間長了,人才這塊也能緩過來。
2022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大概是5700億美元,中國占了三分之一的需求,可自給率才15%左右。高端芯片,比如5納米以下的,幾乎100%靠進口。2021年中芯國際的營收是54億美元,臺積電同期是570億美元,差了十倍還不止。
研發投入呢?2020年中國在半導體上的研發支出大概是300億美元,美國是600多億,差距不小。但中國這幾年增速快,2015年才100多億,翻了快三倍。這說明啥?方向是對的,就是路還長。
美國專家這話,乍聽像是在嚇唬人,但仔細想想,也有幾分提醒的意思。芯片這行風險高、回報慢,中國要是沒個章法瞎砸錢,真可能把自己拖進坑里??煞催^來講,不干等著人家卡脖子,那不是更慘?所以,這事兒的關鍵不是干不干,而是咋干。
中國得有點耐心,別想著三年五年就追上人家幾十年積累。得踏實搞基礎研究,別老想著彎道超車。錢得花在刀刃上,別鋪張浪費。國際合作也得抓緊,別老想著啥都自己干,那不現實。
說到底,芯片這事兒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大招,也是保安全的關鍵一環。未來幾年,中國得做好幾件事:
基礎研究不能省,哪怕短期看不到回報,也得硬著頭皮上。7納米、5納米這些,得一步步來。
光刻機、EDA軟件這些卡脖子東西,盡量自己搞,哪怕慢點,也比全靠進口強。高校、企業、政府一塊兒使勁兒,十年二十年磨出一批高手來。
內需是優勢,先把國內市場喂飽,再往外闖。別跟美國硬碰硬,找找別的伙伴,曲線救國。
這幾年,中國芯片產業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成績有,問題也不少。未來咋樣,取決于咱自己能不能沉住氣、找對路。只要不瞎折騰、不放棄,時間長了,總能混出個名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