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航母,大家腦子里蹦出來的肯定是那種威風凜凜的海上巨無霸,滿載戰機,橫掃千軍。可你聽說過沒有,中國海軍的遼寧艦,每次出海回來,都能順手帶回幾十噸“海鮮”?這可不是什么新鮮魚蝦,而是附在艦底的藤壺。
這事兒聽起來挺逗,有人甚至調侃說,航母才是“最大的捕魚船”。但更讓人納悶的是,這些“海鮮”不吃也就算了,還得全部銷毀。幾十噸啊,想想都覺得可惜!
遼寧艦是中國第一艘航母,2012年正式服役,噸位6萬多噸,長度300多米,妥妥的海上巨獸。它經常跑遠洋任務,比如去南海、西太平洋轉一圈,少則幾周,多則幾個月。每次回來,艦底總會附上一層厚厚的海洋生物,尤其是藤壺。
據一些公開報道和估算,遼寧艦一次出海回來,帶回的藤壺重量能達到幾十噸,少的也有二三十噸,多的甚至接近50噸。這數量聽著就夸張,但想想航母那巨大的底面積,再加上長時間泡在海里,其實一點不奇怪。
藤壺這玩意兒,屬于海洋里的“釘子戶”,只要有地方可粘,它就死賴著不走。航母這么大的目標,在海上跑來跑去,簡直就是藤壺的“移動家園”。有人開玩笑說,遼寧艦出海是執行任務,順便還干起了“漁業副業”,這“收獲量”比不少漁船都猛。
這幾十噸的說法可不是隨便編的。航母這么大的艦體,底部表面積少說也有幾千平方米。藤壺附著密度高的時候,每平方米能有好幾公斤,厚的能堆好幾層。按遼寧艦的體量估算,出海幾個月后,藤壺總重量達到幾十噸完全合理。
美國海軍的航母也遇到過類似問題,他們清理藤壺的官方數據里,單次清理量動輒幾十噸上百噸。所以,遼寧艦這“幾十噸海鮮”的說法,有理有據,不是吹牛。
要搞懂為啥遼寧艦帶回這么多“海鮮”,得先聊聊藤壺是啥。藤壺是海洋里的一種生物,學名叫無柄蔓足類,長得像個小火山,外面裹著硬殼,里面藏著軟乎乎的身體。
它們小時候是漂在海里的幼蟲,找到合適的地方就粘上去,然后分泌一種超級粘膠把自己固定住。這粘膠牛到什么程度?能扛住海浪拍打,連高壓水槍都未必沖得下來。
藤壺還特別能生,一只藤壺一年能產幾千個后代,繁殖速度快得嚇人。只要條件合適,它們能迅速占領一大片地方。航母在海上跑,艦底就是現成的“落腳點”,藤壺自然不會放過這機會。
別看藤壺個頭小,對航母的危害可不小。具體來說,有這么幾點:
藤壺附在艦底,把原來光滑的表面弄得坑坑洼洼,水流阻力一下子就大了。據研究,藤壺多了,能讓船速下降10%以上,油耗增加40%。對遼寧艦這種大家伙來說,跑慢點可能影響作戰效率,多燒的油更是天文數字。
藤壺有時候會鉆進艦體的管道,比如冷卻水管或者排水管。一旦堵住,設備散熱不行,或者水排不出去,麻煩就大了。
藤壺的殼是碳酸鈣做的,還會分泌酸性物質,時間長了能腐蝕艦體鋼板。航母鋼板雖然硬,但架不住常年被這么磨,結構強度會受影響。2012年有個海上石油平臺,就是因為藤壺腐蝕太嚴重,最后歪了塌了。這事兒給航母敲了個警鐘。
簡單說,藤壺就是個“慢性毒藥”,不趕緊清理,航母戰斗力得打折扣。
藤壺粘得死死的,想弄下來可不是件容易事兒。遼寧艦每次回來,都得進船塢做大掃除。工人用高壓水槍沖,用金屬刮刀撬,有的還得上化學溶劑。
藤壺殼硬得跟石頭似的,清理的時候碎片滿天飛,效率低得讓人抓狂。據說一次清理,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周,才能把幾十噸藤壺搞定。
美國海軍的數據能給我們點參考。他們每年花在清理藤壺上的錢高達2.5億美元,差不多17億人民幣。遼寧艦雖然沒公開具體花銷,但按這體量和藤壺量,成本肯定不低。
清理下來的藤壺堆成小山,直接扔海里肯定不行,會污染環境。所以,這些“海鮮”通常會被集中收集,然后銷毀。怎么銷毀呢?一般是焚燒或者填埋,確保不留后患。這一步聽著簡單,但處理幾十噸的生物廢料,也是個大工程。
說到這兒,肯定有人好奇:幾十噸“海鮮”啊,為啥不吃呢?藤壺好歹是海洋生物,煮一煮不行嗎?
其實,航母艦底刷了特種防銹漆,這種漆里含重金屬或者化學毒素,就是為了防藤壺和別的生物附著。藤壺粘在上面,天天吸這些毒素,早就不能吃了。拿來做菜,等于給自己下毒。
況且藤壺附在艦底好幾個月,早就死了不少,腐爛后一股濃烈的腥臭味。清理的時候,那氣味能熏得人頭暈,哪還有胃口下嘴?
藤壺是濾食動物,吃海里的浮游生物,順便也吸了不少污染物和細菌。有的藤壺還可能帶寄生蟲,吃下去搞不好得病。
雖然有些地方的人把藤壺當藥材用,但那是特意養的或者野生的干凈貨。航母上刮下來的這種,誰敢吃啊?所以,與其冒險,不如直接銷毀,省心又安全。
藤壺這麻煩事兒,中國海軍也不是干等著。他們一直在研究怎么少讓藤壺粘上艦體。比如:
新涂料:開發了更牛的防污漆,能釋放微量殺菌劑,把藤壺幼蟲擋在外面。
超聲波:有的設備用振動干擾藤壺生長,效果還不錯。
改進設計:像山東艦和福建艦,艦底材料和結構都優化了,藤壺附著量比遼寧艦少了不少。
這些招數不能完全消滅藤壺,但至少能減輕負擔,清理起來省點勁。
遼寧艦是“老大哥”,服役十幾年,積累了一堆對付藤壺的經驗。這些經驗沒白費,全用在了后來的山東艦和福建艦上。
2019年山東艦服役,2022年福建艦下水,尤其是福建艦,用上了電磁彈射系統,技術更先進,防污措施也更到位。海軍還改進了維護流程,出海回來檢查得更勤,清理得更快,藤壺問題慢慢沒那么頭疼了。
藤壺雖然煩,但它是海洋生態的一部分,清理多了也得想想環境。中國海軍在這方面挺小心,盡量把銷毀的影響降到最低。比如焚燒藤壺時控制排放,填埋時選合適的地方。這種軍事和環保兩手抓的做法,挺值得點贊。
其實不光遼寧艦,全世界的航母都跟藤壺過不去。美國的小鷹號、尼米茲級,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哪個不是回來一身“海鮮”?這事兒是航母的“通病”,誰也跑不了。只不過遼寧艦因為是中國第一艘航母,大家關注多點,藤壺的事兒才被放大聊。
還有個有意思的事兒,2023年澳大利亞一艘豪華郵輪“維京獵戶座”號,因為藤壺太多,被港口攔下來整改,害得幾百乘客行程泡湯。藤壺這家伙,真是逮誰坑誰。
遼寧艦每次帶回幾十噸“海鮮”,聽起來好玩,背后卻是實打實的麻煩。中國海軍從遼寧艦開始,一步步摸索,技術越來越牛,應對藤壺也越來越有招。今后隨著福建艦這些新航母上陣,這問題會越來越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