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部舍友推薦的電影《念書的孩子》
大概講的就是留守兒童和爺爺相依為命,最后爺爺去世,孩子跟著父母去了城市的故事。
我想這可能是很多00后的記憶,畢竟在我的認知里,很多的同學,朋友都是童年在鄉村生活的,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倒是有點像鄉村版的《天堂回信》。
但是這部電影給我最深刻的感觸并不是這個,而是影片的最后小男孩兒去了城市,而一直伴隨他的小狗卻留在了鄉村。
這不僅讓我想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丟失了的寵物伙伴們。
好像在很多的兒童電影中都會出現丟失的寵物伙伴。
就像是在前面提到的《天堂回信》中,小男孩有一只荷蘭豬,毛茸茸的,胖乎乎的很可愛,小男孩兒和爺爺管他叫“老朋友”。這只可憐的老朋友,因為小孩兒在吃飯的時候,把它放在桌子上不好好吃飯,于是被母親一把扔下了陽臺,摔死了。
在我的童年里也有很多小寵物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離開了我。
我的印象里小時候家里開瓷磚店,有一次爸爸要出差,帶我們一起去吃泡饃,我不喜歡吃泡饃于是兩三口吃完之后就趕緊出去玩,在泡饃店門口見到了一只比我巴掌大一點的小狗。
和小狗玩兒了一會兒,回到瓷磚店之后,一直心心念念著那只小狗,于是我又走了回去,發現小狗依舊在垃圾桶旁邊徘徊。
確定了這只小狗應該是沒有主人的之后我抱著它回了我們瓷磚店,來回大概走了兩三公里吧。
大熱的天累的滿頭大汗。
那只小狗就那樣留在了我們的店里,隔壁家阿姨也很喜歡這只小狗,他們家是廠房,我們家是門面,所以小狗晚上會住到他們家。
后來小狗慢慢長大,我每次去店里,隔著兩三百米,它看到我之后,就會飛奔過來,尾巴搖的像直升機一樣。
再后來小狗咬人了,因為有兩個小女孩兒一直打她,小狗就扯她們的褲腿,其中一個小女孩兒腿上咬破了皮。
我媽一直嫌這只狗煩,雖然她也很喜歡養小狗,但是那個時候店里效益不好,她心情也很壞。
而且我感覺應該是農村人對于寵物的態度和在城里長大的小孩子是不一樣的。
咬人了之后,我媽就帶著我把小狗找了一個比較遠的地方“放生”了,名義上是放生,其實是棄養。
我當時在上4年級吧,應該也和電影里的小男孩兒差不多的年紀。
我還記得最后放生它那天,我們坐著一個貨車司機的車去了廠房,狗暈車了,吐了一車。
里面兒有我給它喂的雞蛋,也有它自己不知道在哪兒找來的亂七八糟的吃的。
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對不起那個司機,把那個司機的賬單全給弄臟了。
但是更對不起的還是那只狗。
它也沒有名字,鄰居家的阿姨有時會叫“gujiu”,它聽到之后就會跑過去,好像這個單詞就成了它的名字。
把它放到廠房之后,過了幾天我還偷偷去找過它,但是沒找到。
最后我也不知道它到哪里去了。
所以最后看到電影里面那只小狗一直追著客車,直至消失不見。
我就在想,如果這個是真的,電影里面的小孩兒長大之后會不會想起?在爺爺去世之后,曾經有一段時間,9歲的他和一只狗在家里相依為命,而那只狗就那樣消失在了他的眼前。
就像我經常會見到有的視頻前一秒,孩子哭著喊著不要父母殺他的雞,結果下一秒還要被迫吃掉那只被殺的雞。
有時候共情能力太強也不是好事。
大人總是理解不了孩子的情感,總覺得這些寵物是可以代替的,小孩子只是為了玩兒。可能也和城鄉差距有關吧,畢竟我的父母是在農村長大的,農村里面大部分情況下牲口就是牲口,是無法變成家人的。
畢竟以前自己都吃不飽,誰還管得上動物呢?再有感情,餓了還是要吃的,就像是電影《1942》里面吃貓肉一樣。
你的童年有丟失過的寵物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