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竹縣召開“五件關鍵大事”重大工作及時獎勵會議,這是達州市首個舉辦此類及時獎勵大會的縣(市、區),也是四川省33個將及時獎勵政策落實到位的縣(市、區)之一。
過去一年,大竹縣砥礪奮進,在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征程中收獲滿滿榮譽,為未來發展筑牢根基。聚焦化機遇為紅利、轉劣勢為優勢、固優勢為勝勢,大竹縣錨定“五件關鍵大事”全力攻堅,經過一年拼搏,五件大事均取得積極進展,帶動縣域發展實現突破性、轉折性、標志性跨越。
“生命之水”高質量配置
多項成果惠及民生
去年,在中國共產黨大竹縣第十四屆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生命之水”高質量配置被確立為大竹縣“五件關鍵大事”之首。大竹縣秉持“暢通源頭活水、力保生活用水、全域科學配水”的思路,在水資源配置工作上持續發力,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
備受關注的“引水入竹”項目已提前一年完工通水。該項目在達州全市的大力支持以及大竹縣的全力奮戰下,歷經28個月的艱苦努力,使全縣日供水量提升至24.2萬立方米,極大緩解了當地水資源緊張的局面。
“引水入竹工程”通水儀式。程一凡攝
與此同時,大竹縣全面鋪開了水網工程建設。在“引水入竹”通水前,便已著手部署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用水的科學配置工作。目前,12個水利國債項目已高質量完成,河庫連通工程通水,土地灘水庫達到蓄水條件,村鎮全域供水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5%,城鄉即將實現全域同質同源供水,為居民用水品質提升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項目儲備方面,大竹縣積極與省水發集團和省水電集團開展務實合作,精心謀劃項目。截至目前,共謀劃項目45個,總投資達232.6億元,其中2025年謀劃項目32個、總投資46億元。這些項目的規劃與推進,將為大竹縣未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面對去年持續55天的大范圍旱情,大竹縣積極行動,迅速整合資金2000余萬元,全力投入到飲水保供工作中,最大限度保障了12萬余人的飲水安全,展現了高效的應急響應能力和對民生的高度重視。
今年,大竹縣進一步強化飲水安全保障工作,開展飲水安全大排查。通過優化盤活鄉鎮私營水廠等有效措施,致力于全面解決“邊緣農戶”飲水難問題,確保每一位居民都能用上安全、穩定的飲用水。
制造業突破性崛起
創新與綠色雙輪驅動
在制造業發展浪潮中,大竹縣精準錨定方向,緊抓創新和綠色兩大根本問題,全力推動制造業突破性崛起。
創新驅動成為大竹縣制造業發展的強勁引擎。當前,人工智能作為創新產業的核心領域,大竹縣精準聚焦兩大關鍵難點發力:一方面,著力推進人工智能自身的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向產業資源轉化的有效路徑。憑借人工智能的賦能,大竹縣全力推動電子信息和智能制造兩大主導產業高速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創新理念,致力于率先打造西部地區人工智能產業化新高地,以此為核心驅動力,帶動各方產業協同發展,激發縣域經濟創新活力。
綠色發展則是大竹縣制造業崛起的另一重要支柱。竹和苧麻作為大竹縣極具代表性的天然纖維新材料,不僅彰顯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更是推動大竹縣從農業優勢突出邁向工業強縣、實現三產融合,最終達成富民強縣目標的關鍵路徑。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大竹縣竹麻產業影響力不斷擴大,在全省、全國乃至世界部分區域均嶄露頭角。
今年,大竹縣將在竹麻產業發展上持續深耕,著重構建產業新生態、延伸產業鏈條、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品影響力,以創新為筆,繪制綠色縣域發展新藍圖,全力打造綠色縣域發展新標桿,推動制造業在創新與綠色的雙輪驅動下,邁向更高質量的突破性發展階段。
織好立體交通網
構筑對外開放新格局
曾經,大竹縣憑借“雙國道”和“雙高速”的區位優勢,在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然而,面對交通區位優勢逐漸弱化的新形勢,大竹縣主動出擊、積極作為,全力構建立體綜合交通新格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交通建設答卷。
2025年西渝高鐵。李相芬攝
在重大交通骨干項目推進上,大竹縣成績斐然。西達渝高鐵(大竹段)連續兩年在全線考核中位居第一;大墊高速建設進度領跑省內同期開工項目,先后兩個季度獲得省交通運輸廳表揚;城宣大鄰高速、南大高速前期工作快速推進,大竹縣規范開展前期工作的經驗還在全省進行交流分享,為后續項目落地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成效顯著,全縣交通項目完成投資14.3億元,投資完成率位居全市首位,實現了交通建設的“逆襲”。
縣內交通循環也在加速暢通。團壩至云峰茶谷段、中華至楊家段美麗鄉村路竣工投運,清河五拱橋修繕、竹石路排危以及國道大中修養護等項目順利完成,極大改善了縣內交通出行條件,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要素保障方面,大竹縣同樣表現出色。整體謀劃交通項目82個,總投資達604億元;去年完成固定資產入庫88.7億元,爭取資金6.7億元,融資16.7億元,保障項目用地5189畝。特別是在高鐵建設、北環線建設等重大項目征拆工作中,房征中心統籌協調有力,白塔街道及其他沿線鄉鎮執行力強勁,高效完成征拆任務,展現出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工作作風,為項目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
如今,大竹縣立體綜合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鋪就了一條快速通道。
中等城市骨架建成
內外兼修鑄品質
在城市建設的征程中,大竹縣不僅著眼于搭建中等城市骨架,更致力于凝聚城市精氣神,全力打造“內外兼修”的美好竹城。如今,隨著一系列建設舉措的扎實推進,大竹縣中等城市骨架已全面建成,城市發展迎來嶄新篇章。
在提升城鄉顏值方面,大竹縣堅持城鄉聯動,以城帶鄉、以鎮帶村、以村促戶,全域開展城鄉融合環境治理提升行動;目前,已基本實現“城整潔、村干凈、戶衛生”的階段性目標,為城市龍頭經濟與鄉村美麗經濟的互促共進奠定了堅實基礎,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城市骨架搭建工作同樣成績顯著。南城大道、振興路、朝陽路一期等多條道路建成通車,城區雨污分流主管網基本完工;城市北環線、雙馬互通遷建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振興路東段、云臺路等微循環道路項目也已進場施工。這些交通路網與基礎設施的完善,讓城市框架不斷拓展,功能日益健全。
大墊高速施工現場。林仁榮攝
值得一提的是,大竹縣在城市文明建設上收獲了至高榮譽。
全國文明城市作為含金量極高的城市品牌,承載著全縣人民十年的夢想與榮光,以及全市“零的突破”的期望。十年來,大竹縣在創建之路上雖歷經坎坷,但創則必成的決心堅定不移。其間,公安、交警、綜合執法等多部門干部深入大街小巷,竹陽、白塔等街道工作人員走家串戶,創建辦人員無私奉獻,廣大黨員干部和志愿者積極參與包保聯創、文明勸導活動。通過各方共同努力,今年3月,大竹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完成公示,即將命名授牌。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大竹縣城市建設成果的高度認可,更是大竹縣近年來獲得的含金量最高、綜合性最強、影響力最大的榮譽之一,惠及全體市民。大竹縣正以嶄新的姿態,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318入川第一站廣場。張俊松攝
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
從特色突破到全國示范
大竹縣立足特色資源,發揮比較優勢,突破要素制約,在鄉村振興道路上取得亮眼成績,成功躋身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行列。
在示范引領方面,大竹縣斬獲兩項全國級殊榮。其一,作為產業類聯系點,成功入選全國100個、全省僅4個的“鄉村全面振興工作聯系點”;其二,在2025年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第一次績效評價中勇奪全國第一,成為鄉村振興領域的標桿典范。
經驗推廣成果顯著,大竹縣兩次在重要會議上分享鄉村振興“大竹經驗”。其“全方位挖掘資源潛力多元化保障食物供給”工作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推廣,為全省、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
特色產業發展上,大竹縣精心擦亮六張“金字招牌”。大竹醪糟、糯米入選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苧麻、白茶入選《中國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苧麻園區成功創建為省三星級園區,省級現代竹產業園區建成,全省唯一的蜀水稻蝦產業研究院掛牌成立。依托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331元,增長6.8%,位居全市第一,切實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路。
鄉村建設創新突破,大竹縣打造“三美”未來鄉村。劃定廣子鄉村運營改革試驗田,創新采用“國企+村集體+市場主體”模式組建廣竹村投公司,搭建共投共創共享平臺,推動新村民與老村民深度融合。同時,推出“趕村”文化新品牌,打造“輕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成為全省鄉村建設典范。(曹芮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