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林志佳拍攝)
4月29日,2025年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開幕,預計有超過800位企業家、30位院士,以及成千上萬名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此次會議。
AI 技術是本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重要關注方向之一。鈦媒體AGI在現場注意到,華為、螞蟻集團、阿里云、騰訊,以及“三大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國內大廠都在現場體驗區展示關于數據中心、智能機器人、智慧城市等AI相關業務及服務。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上表示,當前,加快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要緊緊抓住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動同頻共振。持續推進高質量數據供給。加快推動數據要素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相結合,推動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推動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為AI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確保“人工智能+”行動到哪里,高質量數據集的建設和推廣就到哪里。
值得一提的是,峰會期間,螞蟻集團發布多項AI及數據要素領域技術成果:首次披露螞蟻醫療AI產業布局,螞蟻數科企業級金融智能體開發平臺Agentar,螞蟻密算、螞蟻數科首發可信數據空間等。
作為國內首款實現“數據流轉全鏈路密態化”保障的可信數據空間產品,螞蟻密算全新密態可信數據空間產品依托于自研密態計算技術體系,通過完整的技術信任體系保障“數據可用不可見”,保障各參與方權益;同時,在提供對標等保四級的安全保障前提下,全鏈路密態計算成本可以低于數據流通價值的5%,能夠有效支撐數據跨地域跨行業規模化的可信流轉。
對此,螞蟻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安全官、螞蟻密算董事長韋韜對鈦媒體AGI表示,總體來講,今天密態計算規模化的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金融、醫療、公共數據等領域,今后需不斷向服務中小企業的方向演進,大規模深入應用和重建行業體系可能需要3-5年的預期,整個數據要素行業規模最終會超過10萬億元。
韋韜強調,未來大規模高價值的數據要素流轉,一定是以密態的形式進行跨云、跨地域和跨行業的流轉、融合和計算,密態計算將是數據要素可信流通的重要支撐技術。
2030年全球規模超2.2萬億元,中國數據要素亟待加強
自2022年底以來,Openal推出的ChatGPT、Sora等生成模型被認為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里程碑。當前,AI 處于新一輪技術、應用大爆炸的發展早期,快速跟進世界先進AI能力,對于國內各行各業未來的產業升級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
事實上,作為AI技術發展“數據、算法、算力”三大要素之一,數據是推動先進大模型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數字時代的新型核心生產要素。
據統計,2022年,中國數據交易規模870億元,占當年亞洲整體數據交易量的60%以上,處于領先水平,但與北美和歐盟相比尚有差距。2022年,全球數據交易規模約906億美元,預測至2025年有望增長到1445億美元,到2030年有望達到30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萬億元)。
另一公開顯示,2023年,中國的數據產量約占全球數據總產量的23%,位居世界第一,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數據總產量將達48.6ZB,約占全球的1/3。預計到2025年,中國數據交易市場規模可達到1749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5155.9億元。
2022年12月,“數據二十條”對外發布,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提出20條政策舉措,這對數據要素的流通指明了一定方向,也標志著中國數據要素市場建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然而,隨著數據交易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但數據要素的流通與應用仍然面臨很大的威脅和挑戰,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壓力日益增大,數據質量良莠不齊,數據孤島現象依然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制約了數據要素價值的釋放,也阻礙了數據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全球多家企業和機構都在隱私計算、可信計算、密態計算等領域布局。其中,密態計算是通過綜合利用密碼學、可信硬件和系統安全的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其計算過程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計算結果能夠保持密態化,實現計算全鏈路保障,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
自2016年起,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開放平臺,螞蟻集團持續投入密態計算技術研發以及商業化應用,并在密態計算的軟硬件上取得一系列創新和技術突破,包括提出下一代隱私保護計算技術——密態計算技術體系。
螞蟻密算是螞蟻集團在數字科技板塊的創新布局,致力于通過密算技術構建數據可信流通體系。
2024年6月,螞蟻密算公司正式成立,由螞蟻集團副總裁、首席技術安全官韋韜擔任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螞蟻集團隱私計算部隱語總經理王磊出任CEO,意味著密算從螞蟻集團的“內部業務”,升級為螞蟻集團全資控股子公司,進一步推動密態計算技術在金融、醫療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
產業實踐上,螞蟻密算支持杭州建立全國首個密態計算中心,為江西省建立數據匯聚流通基礎設施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螞蟻密算堅持開放開源,先后開源隱語可信隱私計算技術棧、星綻可信系統安全軟件棧等核心技術。
王磊向鈦媒體AGI坦言,對于客戶來說,之前密算屬于螞蟻集團的內部業務時,落地的很多場景都是圍繞螞蟻自身業務展開,通過技術解決數據合作過程中的信任問題,如今獨立成一個公司以后,螞蟻變成了螞蟻密算其中一個BP客戶。
韋韜進一步補充稱,這可能與以前有很大的變化。獨立成公司之后,螞蟻密算還擁有包括各地數據集團以及金控機構等客戶,成功的業務模式能夠在行業當中復制。很多時候,客戶想要一個非常有保障的商業服務。“我們感覺到,密算成立以后,一些客戶會更加愿意跟我們一起堅定地投入來做嘗試。提供商業服務以后,有更多的行業、更多的伙伴能夠更好地進來。”
如今,時隔331天,螞蟻密算持續“蛻變”,發布全新“密態可信數據空間”產品。通過密態計算技術,在業內首次完整實現多主體之間的跨域全鏈路管控,確保任何參與方均無法在授權范圍外竊取或濫用數據,為數據提供方提供全鏈路的安全保障。此外,會上十余家單位聯合發起的“可信數據流通應用產業鏈共建行動”正式啟動。
事實上,傳統隱私保護技術的成本相比明文計算動輒千倍以上,通過密態計算技術實現中安全級數據保護的全程密態成本,已低于明文分布式計算的2倍,高安全級則低于10倍。通過技術優化和集中化部署基礎設施,密態可信數據空間產品將顯著降低計算與運維成本,在提供對標等保四級的安全保障前提下,全鏈路密態計算成本可低于數據流通價值的5%,能夠有效支撐數據跨地域跨行業規模化可信流轉。
韋韜表示,數據流通的主要形式,正在從“內循環”走向“外循環”。這意味著,基于主體信任的數據安全體系被徹底顛覆,安全風險成為數據供給與流通利用的首要顧慮。數據要素價值的釋放,其核心在于流通與應用的效能,更確切地說,是取決于數據要素參與方之間 “聯合加工” 的效能。
韋韜認為,由于信任缺失,數據價值釋放面臨“缺乏加工、缺乏融合、缺乏驗證”三大行業難題:一方面,大量數據仍處于“原礦”狀態,數據缺乏初級加工和治理;另一方面,“數據孤島”仍普遍存在,多源數據融合難,難以形成高價值數據產品。此外,基于業務場景的價值驗證缺乏,海量數據價值不明確,難以進行快速應用。破解“三個缺乏”的困境,構建跨主體、跨行業、跨區域的技術信任體系迫在眉睫,可信數據空間有望成為破題的重要突破口和實踐路徑。
在他看來,大量的行業和地區數據可能還處于原礦階段,所以數據的加工能力是非常匱乏的,數據價值沒有發揮出來,供給跟不上,風險是巨大的,此外數據要素還存在合規、數據融合、指標體系等問題。
韋韜指出,傳統的隱私保護計算,成本是明文分布式計算的千倍以上,甚至萬倍以上,它的數據膨脹可能也是萬倍以上,這個成本是非常高的。而螞蟻密算提供的密態計算提升點的基礎是安全芯片,包括可信芯片、機密計算芯片,把成本大幅度降下來,螞蟻密算能確保把整個成本降到明文分布式計算的兩倍以內,而且不只是計算,還有存儲、鏈路、協商等全鏈路保障,各種成本也會持續控制到行業最低。
談到一體機業務話題,韋韜表示,一體機核心解決的是部署易用性問題。因為企業大規模部署云計算的投入成本非常高、迭代周期成本也非常高。螞蟻密算一體機面向政府、企業等領域客戶,部署非常方便,項目落地周期更快,安全性更高。
在韋韜看來,一體機只是過渡態,未來企業依然需要上云。當整個技術成熟以后需要與云計算整合,最后會變成云計算的一部分。“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企業上的不是一朵云,是很多云,跨云是下一個核心的問題,是我們非常努力去解決的問題,也是跟各家云廠商合作在解決的問題。”
談到AI大模型數據話題,韋韜表示,現在大模型防護能力還是很脆弱的,而大模型的核心問題在于“幻覺”或可靠性,內部驗證整個大模型的幻覺依然在20%—30%之間,而且有時聯網之后也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因為中國互聯網上充滿了太多的假消息,聯網以后幻覺問題還上升了。因此,市場需要解決大模型99%的可靠性及格線,才能夠做好AI應用。
三年投入超600億元,螞蟻助力具身智能安全
AI和數據要素是螞蟻集團兩大科技戰略。
據阿里巴巴財報推算,螞蟻集團2023年凈利潤為283.2億元。同期,螞蟻集團持續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科技投入增長3.6%至211.9億元。
據螞蟻集團可持續報告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螞蟻集團科技投入分別為188億元、204.6億元和211.9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超6%。三年累計投入超過600億元,達到604.5億元人民幣。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表示,發展是擁有未來的前提,而科技創新是發展最根本的驅動力,未來更是如此。目前,螞蟻擁抱技術變革,前瞻布局AI和數據要素技術,提出AI First、支付寶“雙飛輪”和加速全球化的三大戰略。
近期,螞蟻集團新成立了AGI(通用人工智能)部門,由CTO何征宇(花名:梁紇)直接負責,專注于AGI算法和應用。目前,螞蟻集團已經在 AI 基礎層、模型層、應用層都進行完整布局:
- 基礎層:螞蟻集團建設了超過萬卡的異構集群,其中硬件算力效率(HFU)超過60%,集群有效訓練時長占比90%以上,RLHF訓練在同等模型效果下訓練吞吐性能相較于業界方案提升3.59倍,推理性能相較于業界方案提升約2倍;
- 模型層:螞蟻集團推出了兩款不同規模的MoE大語言模型——168億參數規模的百靈輕量版(Ling-Lite),以及高達2900億(激活參數288億)參數規模的百靈增強版(Ling-Plus),兩者性能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 應用層:百靈大模型計劃聚焦在生活服務、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場景,已公布三大AI管家——支小寶、螞小財及AI醫療助理,以及百寶箱等AI智能體產品等。
其中,AI醫療是今年螞蟻集團的重點方向。今年1月,螞蟻集團正式完成對好大夫在線的收購,并發布了面向醫生科普和病歷管理的“AI助理”;3月21日,螞蟻集團宣布在醫療機構、醫生、用戶三端的AI體系升級,聯合推出“螞蟻醫療大模型一體機”,以及AI醫療全棧式解決方案;面向好大夫在線29萬注冊醫生,發布AI醫生助手系列工具,發起“百大AI名醫”計劃,將為全國百大名醫打造AI分身;同時,服務用戶的健康應用“AI健康管家”也推出智能思考、健康自測等十余項新功能。
同時,螞蟻集團還發力具身智能、AI眼鏡等,近期吸納了具身智能公司邊塞科技創始人吳翼,并成立了強化學習實驗室,由其擔任首席科學家。
此外,除了加碼AI布局,螞蟻還對外調整了投資布局,重點投向大模型及應用、AI算力、具身智能等方向,包括智譜AI、月之暗面,愛詩科技、生數科技,秘塔科技,AI芯片企業清微智能、墨芯科技等,具身智能公司星塵智能、星海圖等。
整體來說,螞蟻集團持續投入 AI、具身智能、數據要素等領域,實現全球領先的科技開放平臺。
談到具身智能數據和安全性話題,韋韜對鈦媒體AGI表示,螞蟻集團為什么堅定地投入具身智能,核心在于AI一定要向世界模型方向發展,智能發展就是要跟世界的交互得到反饋,得到修正。
“我們認為,下面一定是有很多新的技術突破,今天只是(具身智能)行業的第一波興起,我們看到當中的巨大突破潛力。”韋韜指出,具身智能和機器人的安全問題十分嚴峻,因為這意味著整個網絡空間跟物理空間徹底融合。
韋韜稱,“以前撐死了把網線拔掉,這沒什么大不了,但今天機器人真的可以去按核按鈕了,真的可以放出病毒了,所以呼吁整個安全體系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它的安全保障、復雜度和風險度已經是一個徹底的質變。”
韋韜透露,下一步,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螞蟻密算將會推出大模型相關信息可靠性技術產品,使得AI大模型可靠性達到99%,實現專業領域可用,這也將對數據要素行業發展帶來深遠的改變。總體來說,螞蟻密算將通過“密態可信數據空間”等系列產品,解決數據和AI的安全、合規和可靠性問題,推動數據要素和大模型行業應用加速發展。
韋韜強調,未來3-5年,整個行業需要通過可信數據空間重建體系,真正把數據的價值挖掘融合應用起來,這將產生巨大的社會勞動投入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支撐整個數據要素行業發展。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林志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