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二八大杠還未廣泛普及的年代,美國的SR-71黑鳥偵察機已經飛到了3.2馬赫的驚人速度。這是一款專為速度而生,飛行高度超級高的戰略偵察機。
黑鳥服役期間累計執行任務超過3500次,它的身影穿梭于蘇聯、中東等世界熱點地區,據說一共遭遇了超過900次的導彈攻擊,卻總能憑借其卓越的性能一次次化險為夷。
這一切都離不開它那顆獨特的“心臟”,黑鳥有全球唯一一款能在超音速與亞音速狀態自由切換的J-58發動機。
高速飛行時,發動機切換至沖壓模式,吸入的空氣經過壓縮,與燃油混合后熊熊燃燒,產生巨大推力。當然,這背后的油耗也是相當驚人的,每小時要消耗18噸燃油。
黑鳥偵察機的外形非常獨特,機體修長,簡直就是速度與美學的完美結合。楔型機身搭配尖椎機頭,將空氣阻力降到了極致。獨特的乘波體效應,讓激波化身為天然的氣動護盾。
就這樣,它以最高時速3.3馬赫、實用升限超過2.5萬米,讓當時的防空系統望塵莫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掠過領空。很多國家都體會過,那種“看得見卻打不著”的無奈與絕望。
黑鳥配備了高分辨率光學相機與合成孔徑雷達,在2600米高空就能識別車牌,短短10分鐘內拍攝的照片,比偵察機中隊全天的戰果還要多,服役期間為美國提供了無數珍貴的情報信息
黑鳥偵察機的機身93%都是采用鈦合金制造的,這使得它在高速飛行時,能夠承受表面溫度高達300攝氏度的極端環境。
不過,因為熱膨脹,它的機身在飛行時相對地面會伸長30厘米。這個數據十分恐怖,所以每次飛行結束后,都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來進行精心保養。即便這樣,在地面起飛的時候,它還會漏油,飛行員每次都是擔驚受怕。
黑鳥一直服役到了1990年,隨著衛星技術的崛起,衛星能夠全天候監視固定區域,雖然在靈活性上稍遜于黑鳥,但性價比卻更高。
就這樣,SR-71黑鳥偵察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然而,從1966年到1988年服役期間,它所創下的諸多紀錄至今仍無人能破,其工程奇跡,仍被人們譽為外星科技。
該如何駕駛黑鳥偵察機呢?
飛行員需要身穿類似宇航服的特殊壓力服,以應對高空低壓和缺氧的嚴峻環境。飛行過程中速度之快,讓人心驚膽戰,飛行員必須高度集中精力,稍有不慎就可能釀成大禍,一個急轉彎能把自己的腦漿搖勻,飛機也會跟著解體。
黑鳥偵察機還是早期隱身技術的探索者,其獨特的外形設計,如尖銳的機頭、傾斜的尾翼和特殊的機身涂層,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雷達反射面積。這些巧妙的設計,使得它在面對敵方雷達時,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完成偵察任務。
由于其大量采用鈦合金結構,這種材料在加工和焊接上都存在巨大難度。實際上美國當時并沒有掌握鈦合金大面積焊接技術,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機身外表有很多鉚釘。一般而言,飛機的蒙皮鉚接是很少的,只有骨架才會用到。黑鳥比較特殊,它飛到空中后機體會發生形變,大量使用鉚接工藝反而讓它不會在空中解體。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黑鳥偵察機在1990年正式退役,但在1994年海灣戰爭期間,由于對高空偵察能力的迫切需求,美國國會曾下令重新啟用部分黑鳥偵察機。后來由于維護成本過高,以及光學衛星也能拍照,這些重新啟用的黑鳥在1998年再次退役。
如今,黑鳥偵察機已成為各大博物館的珍藏品,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航空愛好者前來參觀。
黑鳥偵察機有沒有繼任者呢?
我國當下有一款飛機,性能比黑鳥還要好,只不過它是無人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它就是無偵-8。
無偵-8起飛的時候由轟-6掛載,最快可以飛到6馬赫以上,這已經是高超音速飛機了。與黑鳥不同的是,無偵-8的任務很明確,沒有那么廣,它就是用來探測美國航母編隊,同時給反艦導彈指引目標的,是火箭軍的“第二只眼”。現在的幾個軍事大國都具備一定的反衛星能力,這“第二只眼”就很有必要了。
那么美國會重啟黑鳥嗎?已經沒有意義了,黑鳥偵察機在當下很容易被打下來,飛行速度不到4馬赫,還是太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