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棗莊市山亭區,一抹抹“志愿紅”如同跳動的音符,為匆忙城市注入溫情底色,他們穿梭在社區之中,為奔波的勞動者筑起休憩港灣,為孤寂的老人送去溫暖陪伴......作為山東棗莊市山亭區煙草專賣局“金葉陽光”志愿服務支隊成員,他們用實際行動弘揚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驛站筑暖巢 貼心服務入民心
“張師傅,這充電寶麻煩您了,等下我路過再取!”正午時分,驕陽似火,快遞小哥小魏停下車,匆忙將電量見底的充電寶遞給下辛莊社區“金葉陽光”驛站的老板邵立章。
老邵接過充電寶,細心貼上寫有“魏師傅 11:58”的標簽貼,順手遞上一瓶礦泉水,“放心送貨,這個新充電器是快充的,你回來電就滿了。”
小魏匆匆接過水,道謝后飛速消失在了街角。
“這孩子每天都來兩三次,我們輪班值守,就是為了讓他們這些奔波的人有個歇腳的地方。”老邵指著志愿者笑臉墻說道。
不到半小時,驛站迎來了幾位附近工地的建筑工人。他們手持各式各樣的保溫杯,熟門熟路來到飲水區,志愿者小陳一邊幫忙接水,一邊貼心地將茶葉包分發給工友。
“自從有了你們這驛站,我們中午吃完飯有了歇腳的地方,還能接上熱水,省了不少事呢!”工友老吳笑著說,“以前想在附近店鋪打點熱水都不好意思開口,現在好了,你們這里就跟自家一樣。”
驛站墻上貼著卡通風格的“服務指南”,飲水區、充電區、休息區、應急藥箱一應俱全。休息區屏風后,兩名環衛工人正在便攜折疊躺椅上閉目養神。
為了根據勞動者的實際需求提供更優質服務,棗莊市“金葉陽光”志愿服務隊山亭支隊深入群眾調研,為轄區內6個驛站全部更換了氮化鎵快充設備,在2個大型驛站增添了便攜躺椅,真正貼近勞動者最需要的關鍵點發力。
“對我們來說不止是驛站,簡直就是我們在外的‘第二個家’。”老吳臨走時感慨道。
愛心潤無聲 理療技能暖人心
“亮叔,今天感覺怎么樣?我們先活動一下手腕和肩膀,然后做按摩,好嗎?”
在山亭福源康養中心,志愿者詹印永正輕柔地握著69歲李朝亮的左手,緩緩做著康復動作。后者是因輕微腦溢血導致左半身行動不便,正在康養中心繼續康復。
“亮叔,我們先用熱毛巾敷一下,促進血液循環。”老詹動作輕柔卻專業,熟練用溫熱毛巾反復擦拭左臂,然后緩緩按摩肌肉僵硬部位,“力度合適嗎?如果疼就告訴我。”
“不疼不疼,按得好著哩!”亮叔積極回應,目光卻忽然暗淡下來,眼眶泛起了淚光。
“印永啊,我這老身子真讓你費心了,我那兒女工作忙,也做不到時時來看我。你又不是護工,不收錢,連我給你買的水果都不肯吃,我這心里……”亮叔話未說完,淚水已奪眶而出,順著皺紋爬滿臉頰。
老詹趕緊拿過濕巾,為其擦拭眼淚,溫柔地說:“亮叔,您兒女只是工作忙,平時不是也常打電話關心您嗎?志愿者就是在他們顧及不到的時候為您提供幫助,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榮幸。”
老詹手上沒停,口頭鼓勵道:“您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心情好了,康復也會更快的。”聽著老詹的鼓勵,亮叔的眼神漸漸明亮起來,嘴角掛上一絲弧度。
據了解,老詹早年為照顧父親自學了推拿按摩,并在照料父親的歲月里積累了豐富經驗。父親離世后,老詹這份技藝不僅沒有荒廢,反而不斷學習、更加精進。在志愿活動中,老詹主動請纓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雖已步入中年,但他的干勁絲毫不輸年輕同事,那份對助人事業的執著,成了“金葉陽光”志愿服務隊伍中一道閃亮的光芒。
行走在愛的路上,“金葉陽光”志愿服務隊伍從未停歇,他們面向康養中心、敬老院等機構深耕公益性事業,不僅提供專業的理療服務,更開展心理疏導、文藝表演等多元活動。這支隊伍深諳老年人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在悉心照料生活起居的同時,更用傾聽與交流溫暖老人心靈,筑起一道守護晚年幸福的溫暖防線,切實解決了老年群體的實際困難與情感渴望。
夕陽西下,紅霞滿天。社區驛站的燈依然亮著,為晚歸的勞動者指引方向;康養中心內,志愿者與老人們的笑臉交相輝映。“紅馬甲”們用溫暖的服務,在城市的每個角落播撒陽光,讓“金葉陽光”志愿服務精神如涓涓細流,浸潤著這片土地。(圖片由張文莉、楊斌授權發布)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