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花
當你能看到正確的方向時,你需要做的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奔跑;當你看不到正確的方向時,就用最正確的方式奔跑。有時候在迷茫之中,堅持跑,堅持相信,方向就出來了。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的微信名叫阿甘,這是他很喜歡的電影《阿甘正傳》的主角,他從這部電影里,看到了一家汽車企業的經營邏輯——永遠相信戰略制勝,正確是底線,奔跑是路徑。
在這一輪令人興奮的中國汽車產業的躍進式發展中,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產業在消費不振和產業革新的混合雙打中前行,面對這樣罕見的發展環境,一些企業是缺少這樣的戰略經營思維和底線思維的。尤其是后者。
很多車企總是習以為常地認為,既然交通事故所認定的責任者依然是駕駛員,那么自己的責任已經被擇干凈。尤其是當我們討論智能輔助駕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時,會有聲音說,技術既然無法在如此高頻、密集、開放的交通環境中確保無虞,那行車安全的責任就依然只在“人”身上——這個問題總是難以回答的。
但這仍然必須被回答。
其實我們一直說的車企的底線是什么?當然是依法合規的設計和制造汽車,合理的在安全優先的基礎上宣傳營銷汽車。但這是規定層面的,如果只是規定,而沒有一份精神契約的話,那產業就白白發展了150年了。
我想,汽車企業的精神底線就是:即便一起車禍的責任完全在駕駛者,車企也是最不應該認為理所當然的那一個。
任何車企,在任何時代,任何市場環境下,這都應該成為其進入市場的思想鋼印。比如當下,我們當然清楚,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一家車企需要面對怎樣的競爭,對企業的戰略、戰術、宣傳、設計、產品定義等等的要求有多高,但這一切離開了產業底線來談,毫無意義。產業創新和產業底線,不能是選擇題。
很幸運,吉利是既清楚需要堅持什么,也清楚需要發展什么的一家企業。
車企的戰略也好,創新也好,事實上都是在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創新標準化內容,堅持和提升安全與品質的能力。不好意思,這種沒流量的話,就是這個產業的內在規律。不會因為如今的koc們天天念叨讓人聽勸的那些動聽的東西而改變。更不會因為一些專家所謂的汽車要快速消費化的神叨叨而改變。
汽車產業發展150年,大小經歷過很多次技術革新,其中能給用戶帶來很高情緒價值的創新多了去了。但是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中,貢獻更大的肯定不是雪佛蘭把收音機裝進座艙,而是沃爾沃把安全帶做成了三點式;肯定不是福特做出了會跳舞的懸掛,而是大眾把發動機標準化程度做到了99%以上;法拉利的剎車技術,也一定比他的馬力數據更偉大。
所以,在2025戰略的收官之年的上海車展上,淦家閱的演講主題并不是上一個五年戰略的成功,而是汽車的安全與品質。對于產業來說,尤其是當下,這是更重要的。
其實一家汽車企業,安全與品質之于他而言,到底是否融入基因,成為基礎,有一些特別容易判斷的內容。
當然,這肯定不包括如今的各種野生測試與花式作秀。我反而覺得,致力于做這些動作的企業,安全水平和安全理念是有點可疑的。至少把它作為反指的準確率一定是高一些的。
那看什么呢?
第一、看企業是不是在致力于推動安全標準的進步。
比如,現在的智能化新能源車,帶來的最大的安全隱患,不是智能輔助駕駛,而是電池熱失控導致的起火燃燒。很多企業在表述電池安全的時候,或許會告訴你電芯不會自燃,但那是討巧的說法,現在電池燃燒的主因是整個電池包的熱失控。
智能輔助駕駛的安全隱患,是可以通過對使用者的教育和對企業宣傳等行為進行法律約束來大幅度降低的。我們在4月欣喜的看到有關部位開始聯合整治智能輔助駕駛的相關企業和媒體傳播行為。這既是對用戶的保護,也是對這項新技術健康扎實發展的保護。
而電池熱失控,是材料和技術層面的,更應該盡快形成標準,因為這是用戶即便正常駕駛也無法避免的風險。
吉利在新能源發展的過程中一度因為“過于遲緩”而飽受詬病,但是,在今年國家宣布了嚴苛的電池爆炸、燃燒、散發有毒煙霧的標準出臺期限時,大家發現吉利已經把自己的電池標準,做到了符合明年落地的國家標準的水平,甚至更高。淦家閱在車展演講中如是說:外界所言的最嚴苛動力電池要求,就是吉利企業內部最基本的標準。
并且,在這份新國標的落地中,吉利扮演了關鍵推動者的角色,是既給出了態度,也給出解決方案的推動者。
第二、看企業是否有完整、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對于車企而言,在一個個單獨的小環節上,做一些安全技術的亮點是不難的,但是對于一整套能源系統,做出完整的方案,這是很關鍵的。
我們可以看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就那幾家,現在一款產品出了問題,很多聲音會直接關注到他的電池供應商。但是有一點是很清楚的,整車企業要對產品最終的安全負責。比如之前豐田的安全氣囊因為供應商作假產生安全隱患,公眾需要追責的是豐田,至于豐田要如何修理供應商,那是他們的事情。
最近的一起影響力很大的電車燃燒事故中,電池供應商比亞迪也會告訴公眾,我們只是電芯的供應商,言下之意,對電池包的安全,是整車企業應該負的責任。無論你是通過供應商管理,還是總成能力的鍛煉來實現,這都是整車企業的責任。
吉利在車展上宣布了在控股集團層面上,將整合旗下電池業務,成立全新電池產業集團——吉曜通行,創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這事實上就可以理解為,吉利汽車給出了明確的電池安全與品質的可持續解決方案。
這套方案是吉利逐步成型,到現在才拿出來的。包含了短刀這樣的高安全性電池設計,電池防護和電池管理等等。這些與車輛設計強結合的部分,電池供應商是不會也無法擔責的。
如今很多企業對外宣傳的電池安全,事實上說的是電芯安全,確實,現在大量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本身安全度已經很高了;但這種說法混淆了電池包的安全,而絕大多數熱失控并非電芯燃燒導致,而是外部結構導致的。所以,說電芯安全,其實都是在夸電池供應商,而大量燃燒的問題是出在整車企業應該做好的部分。
這就是我們強調的,車企必須有完整的,可持續的解決方案的原因。
第三、安全技術成果是否開放。就好像汽車產業的安全三好生沃爾沃,在整個品牌歷史中,幾乎所有價值最大的安全發明,都是面向全產業開放的。為什么呢?很簡單,所謂安全的理念,根本上是在交通中,盡可能保護所有人的安全。所以一家真正以安全為基操的企業,是無法選擇在安全技術上敝帚自珍的。封閉,意味著企業的理念是競爭優勢大于交通安全,而開放則反之。
吉利的安全理念是脫胎于沃爾沃的,所以吉利在安全技術上常態化開放。這次車展上,吉利就宣布了向全行業開放電池底部的安全專利集,同時建立全球最大的單體安全試驗室——吉利全球痊愈安全試驗中心,年底前落成后即向全行業開放。
在此之前,吉利幾乎對所有具有行業意義的安全設計和安全技術都做了開放。
開放有兩個含義,第一是有值得讓全產業借鑒使用的技術,這是能力;第二就是有讓所有汽車駕駛者擁有更高安全保障的心意,這是態度。
當然,還有最后一點,就是看一家企業為了安全和品質底線,能不妥協什么。
最簡單的就是不妥協時間,這就是我們看到很多我們眼中的優秀企業,從來面對新的市場技術風向,從來都顯得“慢條斯理”的原因。
當然,更直接的是不妥協現實利益。比如,要不要在沒有把握的時候追求百公里加速宇宙最快的賣點?事實上,即便是成熟車企,在創新技術的應用上,出問題的概率也是不小的,這幾乎無可避免。
所以,企業能做到的并不是杜絕所有問題,特別是創新技術的問題;而是在創新技術的時候,嚴格遵循企業標準,這當然也包括產業已經明確形成的安全與品質的共識。一家企業,無論新老,對這件事情都應該有明確的入行前教育。
具體到實際問題上,比如智能輔助駕駛的問題,沃爾沃在他們xc90的發布會上有過明確表述,產業的對智能輔助駕駛的宣傳出發點,只能是人負責決策,車負責執行。
淦家閱在車展則更完整的對吉利的態度做出了表述。
首先,安全是輔助駕駛的前提,安全始終是吉利造車的第一優先級,無論從制造還是傳播上都是。
其次,由此衍生出來的產業對于智能輔助駕駛的態度是:既不應片面追求盡快落地輔助駕駛的高能力邊界,而應該給出多種選擇,讓用戶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來自主選擇;也不應為了自身競爭利益,而壓縮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的多元化、多路徑發展。這些做法,從根本上都不符合用戶的安全利益。
商業的發展,很難用絕對的正確與否來概括,而汽車產業如果說有一點絕對的正確,那就是對安全和品質的堅持。這不應該成為任何創新的代價。如開頭所說,如果產業趨勢讓企業迷茫,那么繼續做好安全和品質,就是車企正確的奔跑方式。這不是唱高調,是產業在歷史上數以十萬計的惡性車禍形成的產業素養和能力,是汽車產業真正意義上的護城河。
在本屆上海車展前后,我既憂心于,怎么我們跑了二十多年汽車,安全品質的這些素常只是順帶一說的產業底線,會被這么多企業拿出來大書特書,這些都是產業用了一百五十年形成的基本共識啊,就好像一瓶藥吃了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除了沃爾沃、吉利這些以此為本的企業,這些本不用大肆宣傳。
但同時也不得不欣喜于此。總算從政府層面,到企業層面,在2025年的4月,又開始重視產業底線的健康度了。
如果一個明顯關乎人生和大額財產安全的產業發展了一百五十多年后,要因為產業轉型而迎接一些缺少安全素養的新贏家,那這樣的產業轉型是不會取得全球性成功的。就像前不久我跟沃爾沃亞太區總裁袁小林聊這個話題的時候他說的,如果創新的代價是一些已經建立的用戶確定需要的東西被毀壞的話,那這種創新是讓人擔心的。
對于吉利2025戰略的成功,離開吉利對安全和品質的堅守來談,是沒有意義的。對于任何車企戰略戰術的成功,長期或短期的,無視產業底線,也毫無意義。
這次車展,淦家閱沒有把公開演講做成了吉利安全小課堂。戲份比吉利2025的戰略成功,和展臺上名為銀河戰艦的硬核越野概念車都要重。
這就是一家融合了沃爾沃安全理念的中國車企,在向公眾和產業呼吁,造車不能是寫爽文,流量也不能替代安全帶。安全與品質,應該永遠在汽車產業的社交媒體上被熱搜置頂。
作為一個造車人,你不僅不能忽視這些底線,即便產品做到了合規的安全,也不應該以營銷來削弱中國幾億駕駛員對行車安全的警惕!
而應該不斷提醒公眾: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