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攝圖網)
4月27日,愛奇藝CEO龔宇在“2025電視劇導演大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影視行業最殘酷的真相:目前視頻平臺播出的100部電視劇中,僅有30%到40%能夠保本,真正盈利的比例剛超過30%,而虧損占比超過50%。此外,電視臺的情況更為嚴峻,幾乎100%的劇集都在虧損。這場由資本退潮引發的行業地震,正以長劇集為震中,向整個影視產業鏈輻射出劇烈的余波。
龔宇表示“不管是電視臺還是視頻網站,電視劇的觀眾都在流失,而且同比的時長,觀看人次數的負增長非常嚴重,特別是最近兩三年非常嚴重。
他指出,長劇集周期長、資金周轉慢。一部長劇集從立項到回款往往需要幾年才能完成資金周轉。而其他行業資金一年可以流轉多次。這種低效的資金使用效率導致大量資本轉向周期更短、見效更快的微短劇領域。”
龔宇建議必須縮短制作周期、控制成本,以減輕資金壓力。“資金是有成本的,我們必須想辦法讓這個行業對資本重新產生吸引力。”
短劇對長視頻生態沖擊很大。業內人士表示,“短劇發展起來,做網劇的應該是最愁的,另外,長劇平臺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應該也很愁。” 財報數據顯示,2024全年,愛奇藝總收入為292.3億元,較2023年下降8%;歸母凈利潤為7.64億元,同比大幅下降60%。
短視頻和短劇以其快速的節奏和緊湊的情節吸引了大量觀眾。長劇由于集數較多、劇情冗長,容易出現“注水”現象,導致觀眾的完播率較低。數據顯示,長視頻用戶前五集的棄劇率高達50%,整體完播率僅在20%-30%之間。相比之下,短劇能夠在短時間內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給觀眾帶來即時滿足感,更適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
當《逃出大英博物館》用單集5分鐘的體量完成文化輸出,當《這個殺手不改需求》以職場爽劇模式收割百萬點贊,長劇集動輒76集的"注水"敘事已然成為時代棄兒。
事實上,剛剛興起沒幾年的短劇,已經在市場規模上超過發展了上百年的電影。2023年中國網絡短劇市場規模達373.9億元,同比上升267.65%。2024年,全年電影票房達到了425.02億元,而短劇市場的規模則超過了500億元。
制作端的降維打擊正在顛覆行業規則。短劇制作成本較低。短劇成本主要由制作成本+買量成本組成。短劇將80%以上成本投入流量采買,用"算法喂養內容"的模式重構商業邏輯。當《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用單個倉庫場景完成全劇拍攝,當非科班演員以日均2000元片酬貢獻出比流量明星更真實的表演,影視工業引以為傲的"服化道"標準正在坍塌。這種去精英化的內容生產方式,讓短劇在2023年上半年就實現了98%的用戶滲透率,相當于每兩個短視頻用戶就有一個短劇觀眾。
根據德塔文數據顯示,上線網路短劇中都市占比最高,達66%,主要是基于受眾群體大部分是職場人,其次是都市相對制作成本低,拍攝取景幾乎0成本。
行業洗牌的浪潮中,長視頻平臺正陷入戰略焦慮。優酷"扶搖計劃"探索互動短劇,騰訊視頻"十分劇場"主攻豎屏內容,這些變革本質都是對用戶注意力的重新爭奪。
畢竟在數字時代,觀眾的注意力就是最稀缺的貨幣,而誰能用最高效的方式兌換這種貨幣,誰就能主宰下一個十年的影視江湖。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