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特朗普態度出現了明顯緩和,甚至坦承對華征稅145%過高,要大幅降低。
在傳出這個消息后,有不少聲音認為,既然特朗普已經“服軟”,不如放他一馬 ,趁著這個機會進行談判,結束這場荒唐的關稅戰。
這種想法看上去不錯,但實際上卻是完全錯誤。
接下來,我們就從現實和歷史兩個角度,論述一下為什么不能這么做。
許多人之所以會認為特朗普“服軟”了,無非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國4月2日發動關稅戰以來,非但沒有傷到中國,反而讓自身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特朗普近來的確說過對華征稅太高,考慮在達成協議后降低關稅,但這后面還有一句話:美才是定規矩的一方。
也就是說,即便中方在這個時候與美國進行談判,這也不會是一場平等互利的談判。
再者說特朗普到底是服軟,還是在耍其他計謀,現在看來還不好說。
近幾天特朗普不止一次放消息,稱中美兩國正在談判,甚至稱已經與中方通了電話,適時還會公布通話細節。
但事實上,中美兩國并沒有進行任何磋商,更沒有達成協議,以至于我國外交部和駐美大使館先后站出來辟謠。
堂堂一名總統,當著全球國家的面這樣撒謊,到底圖個什么?
有專家對此分析,這或許是特朗普的心理戰策略,如果中方保持沉默,特朗普可以借機炒作中方服軟。
如果中方否認,特朗普又可以說是中國拒不配合,導致談判無法順利進行。
除此之外特朗普還可以借機安撫國內民眾情緒,并迫使其他國家抓緊與美國進行談判。
特朗普到底有沒有這些意圖不好說,但從他的做法來看,他隨時可以選擇這么干,而且這更說明了一點,特朗普服軟是假,背后下黑手是真。
不過中方并沒有掉入這個輿論陷阱,除了進行硬核辟謠之外,還再次重申了中方立場:
所以說,從現實角度來看,特朗普現在并不具備足夠的談判誠意,現在也不是談判的好時機。
另外從中美貿易摩擦歷史來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沽名學霸王決不可取。
從4月2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開始,特朗普政府對華加稅一天一個樣,充分詮釋了什么叫反復無常。
不過這并非特朗普第一次這樣了,早在其第一任期對華發動貿易戰時就是這樣,不過當時我國可為此吃了不少虧。
2017年11月,特朗普當選總統后首次訪華,當時中方為其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兩國更是簽署了2500億美元的商業大單。
原以為這是中美關系友好發展的一個新起點,但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錯覺。
2018年4月,美國官宣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的關稅,理由很簡單,特朗普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過大。
彼時我國沒有足夠的防備,被這一招搞的措手不及,于是在5月中下旬中美磋商時,中方承諾加大進口美國商品減小美國的貿易逆差。
但嘗到甜頭的特朗普,在不久后便開始得寸進尺,第一次達成協議后僅10天,特朗普便推翻協議,并在當年6月15日加碼,對中國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稅10%,三個月后又將加稅至25%。
要知道這次加稅商品都是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對我國的低端制造業和中小企業都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在2018年的年末,中美雙方在G20峰會上再次達成共識,停止貿易戰,而這一次,中方仍然是要加大對美國產品的采購。
可事情到這里并沒有結束,次年5月份,特朗普再次撕毀協議,并將責任推到中方身上,同時還宣布對中國產品加稅 25%。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美國還頻頻在臺海問題上搞事情,不光出臺所謂的涉臺法案,還派遣軍艦通過臺灣海峽。
由此可見,特朗普的兩大特點就是反復無常和得寸進尺,所以對于這場關稅戰,我們不僅要贏,而且要贏得徹底。
用偉人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