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內部傳來消息,多名高官對馮德萊恩越來越不滿意,不僅質疑她實施的一系列政策,還認為讓她下臺能解決很多問題。就在這個時候,歐洲突然發生了大規模停電,對5000萬人造成影響。而這個情況,可能與馮德萊恩推行的策略有關,這增加了她的下臺危機。
隨著特朗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歐盟內部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不滿情緒急劇增加。出現這種情況,根源是歐盟高官和民眾都很清楚,馮德萊恩就是美國“代理人”,其實施的多項政策完全不符合歐盟的利益,更像是為美國的戰略服務,包括積極參與對俄制裁,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對華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等。但特朗普上臺后,不管你是不是美國的盟友,都要加征關稅,這讓馮德萊恩的處境變得非常尷尬。而在這個時候,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歐洲國家發生大停電,至少5000萬人受影響。截至4月29日,停電已經大部分恢復。但從停電情況看,馮德萊恩大力推動的一項政策再次受到質疑,那就是新能源轉型。
近些年,歐盟全力推動“綠色能源”,甚至到了“癲狂”的程度。比如德國在近日炸毀了最現代化的莫爾堡發電廠,理由是“確保化石能源發電不會復興”。而從這次停電的重災區西班牙的情況看,其發電量中的37.6%用的是新能源,天然氣發電是其調峰電源的“支柱”。而在大停電前的一周,西班牙新能源滲透率第一次在工作日達到了100%。而在之前,歐洲多國新能源滲透率在休息日已經達到100%。然而,歐洲的新能源設備、存儲、系統等都還不成熟,電力的穩定已經在“走鋼絲”了,出現這次的大規模停電只是時間問題。
更糟糕的是,歐洲未來出現這種情況的頻率會持續增加。一方面,隸屬新能源的風電、光電、地熱發電等本身就很不穩定,最穩定的天然氣發電因為俄烏沖突影響,成本也在持續上漲;另一方面,歐盟想要進行跨區域、跨國供電協調,難度非常大。從各國的情況看,其電網都存在嚴重的老化問題,已經無法滿足持續增加的供配電需求。然而,歐盟不僅缺乏供配電的相關技術,而且難以協調多國在供電問題上達成一致。此外,歐洲已經陷入去工業化,工業用電量持續減少,而民用電因為人口分布不均勻呈現區域不平衡,這讓用電的平峰調節難度增加。
可以看到,僅供電這一項,歐盟內部的問題就不小。然而在一些歐盟高層眼中,讓馮德萊恩下臺,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至少可以給局勢帶來改變。嘗試解決問題,總比繼續執行錯誤的策略更好。事實上,在特朗普上臺后,馮德萊恩本人也開始調整自己的政策,比如她對中國的態度明顯變得更友善了,并且恢復了一些中歐談判。不過,這些做法能否延續下去,是一個問題。當然,歐盟內部出現這些聲音,說明他們意識到局勢的嚴峻性,開始“求變”。歐盟能否推動真正的變革?馮德萊恩還能在歐委會主席的位置上待多久?歐洲的供電問題何時能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歐洲人自己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