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局勢一夜變天,印度在軍事做出了入侵巴基斯坦的準備,但是其實遭遇這場恐襲,是莫迪政府自作自受。
近日在印巴邊境爭議地帶,我們熟知的克什米爾地區(qū),發(fā)生了一場恐怖襲擊。具體地點位于印度控制的那片區(qū)域,有26人在恐襲中不幸遇難,其中有25個人都是印度公民,另一人是尼泊爾公民。一個名叫在當地剛剛興起的,名為“抵抗陣線”的政治抵抗組織,在社交媒體上對此負責,巴基斯坦方面則強調他們未參與恐襲行動。
事件發(fā)生后,印度總理莫迪從國外趕回,連夜召開了內閣安全會議。
綜合多方消息來看,目前印度把矛頭指向了巴基斯坦,并指責巴基斯坦方面,支持克什米爾地區(qū)的恐怖勢力。
印度的初步報復措施包括,降低與巴基斯坦的外交關系,驅逐對方外交官,關閉一個重要的邊境口岸,以及暫停《印度河水條約》,巴基斯坦的水力發(fā)電和灌溉需求,嚴重依賴這條河流的水源,這條河為巴基斯坦80%的灌溉農業(yè)提供了水源。
雖然沒有明確的軍事動向,但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各自的輿論,都在譴責對方的行為是“戰(zhàn)爭行為”。那么這次事件會引發(fā)武裝沖突嗎?我們認為這是大概率事件,印度必然會對巴基斯坦境內目標發(fā)動襲擊。但是與此同時,如果印巴發(fā)生沖突,無論是出于中巴關系,還是邊境局勢考慮,我們都不會坐視不管。
參考2019年2月14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遭到一輛汽車自殺式炸彈襲擊,當時也是一個當地恐怖組織宣稱負責,巴基斯坦政府譴責襲擊,但否認與襲擊事件有關。
不到兩個星期,印度出動戰(zhàn)機襲擊了這個恐怖組織的基地,但是由于入侵了巴基斯坦領空,遭到巴空軍的驅逐,雙方連續(xù)兩天爆發(fā)空戰(zhàn),巴空軍擊落印空軍一架F16,俘虜一名印軍飛行員,另外印度空軍當時還墜毀了一架米格21。
2019年那次印巴空戰(zhàn),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軍機飛越停火線,亦是兩國擁有核武器后首次正面沖突,起因跟這次一樣都是恐怖襲擊,印度國內反對黨也在抨擊莫迪政府無能,莫迪政府大概率會發(fā)動武裝進攻,給國內一個交代。
但是我們想說的是,這兩次恐襲都是印度自己種下的因果。印度處理邊境爭議方式,與我們完全不同。我們向來奉行的是擱置爭議、外交協(xié)商,但是印度的做法跟以色列有點類似,他們認為是他們的,就直接在那里建立了定居點,慢慢的蠶食巴勒斯坦的領土。
參考這次遇襲的印控克什米爾地區(qū),媒體報道說,當地是“旅游勝地”。很難想象印度把一片局勢動蕩爭議地區(qū),開發(fā)成“旅游勝地”,這很顯然會激起當地人的不滿。
在2023年12月,印度最高法院還不顧多方反對,宣布支持中央政府“取消克什米爾自治權”的裁決。這在法律上把克什米爾徹底吞并,也給那些尋求獨立的克什米爾當地人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