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將滿100天,俄烏沖突卻依然沒有停火的跡象。
去年大選期間,他信誓旦旦地說要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的場景還歷歷在目。盡管他上臺后并未忘記自己的承諾,一直積極從中斡旋,但還是沒有實質進展,交戰雙方甚至沒有直接談判過,全靠美國在中間傳話。
此情此景,就連特朗普本人也忍不住站出來打圓場,給自己找個臺階下。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表示,當時說的話都是開玩笑,用了一種比較夸張的表達,俄烏沖突是不可能在24小時之內解決的。
從之前的談判進程來看,特朗普調解的主要手段就是向俄烏分別施壓,主要是對烏克蘭施壓,畢竟柿子要挑軟的捏。再加上澤連斯基政府在去年美國大選中押寶失敗,特朗普對他的印象就更不好了。
相比之下,特朗普對普京的感情要復雜得多,盡管美俄關系長期處于緊張氛圍中,但特朗普絲毫不掩飾他對普京的欣賞和崇拜,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普京的“小迷弟”。重返白宮后,特朗普和普京的通話時長超過了任何一位外國領導人。
但在參加完羅馬教皇方濟各的葬禮后,特朗普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期間,他和澤連斯基舉行了一次短暫的會晤,說是和上一次見面比起來,澤連斯基“平靜了很多”,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比如放棄克里米亞。不過,這一說法尚未得到澤連斯基證實。
而在之前,兩人因為克里米亞的歸屬一度吵得不可開交,氣得特朗普重申烏克蘭“亡國論”,說是再打三年烏克蘭都沒了。言下之意就是,趁還有美國“主持公道”的時候,趕緊停火吧,拖得越久對烏克蘭越不利。
與澤連斯基“和解”的同時,特朗普也不忘為烏克蘭鳴不平,指責俄羅斯還在繼續轟炸烏克蘭,并質疑普京并不是真心想要和平,可能只是在敷衍他。而在前一天,他還在說俄烏“非常接近”實現停火。
這已經是特朗普連續第二天對俄羅斯表達不滿了,他之前在社交平臺上也發表過類似言論,還威脅要對俄羅斯實施新的制裁。
當然,特朗普的話沒什么可信度,他說什么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當天的心情怎么樣。不過他連續兩天都這么說,可見是真的對俄羅斯感到不耐煩,畢竟戰場上的主動權掌握在俄方手里,他們才是真正有資格叫停的一方。
從2022年2月開始,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了三年多,且至今沒有明確分出勝負。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達成永久停火協議是很困難的,偏偏特朗普又是個急性子,他認準的事情,做了就要立馬產生效果,要不然就亂發脾氣。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他今天炮轟烏克蘭,明天又譴責俄羅斯的亂象。顯然,不管是特朗普還是他的政府官員,都不具備專業的外交素養,談判全靠施壓,能嚇唬一個是一個,嚇不到對方就撒潑耍賴。
被認為特朗普政府中為數不多的“政治經驗豐富”的國務卿魯比奧也是如此,他是有當國會議員的經驗,但從來沒搞過外交,專業能力不過關。
身為特朗普草臺班子的一員,魯比奧又沒有萬斯等人會來事,以至于上臺后不斷被“邊緣化”,成了近年來最沒有存在的國務卿。
俄烏和談陷入僵局后,魯比奧終于有了說話的機會。日前,他在接受采訪時給美國斡旋俄烏沖突定下關鍵節點,稱未來一周將“至關重要”,因為特朗普總統要決定是否繼續介入和談。
如果談判遲遲沒有進展,美國當然不會在這件事上繼續浪費精力。至于是否要對俄羅斯加碼制裁,魯比奧則表示“現在還不是時候”,美國政府仍在進行外交努力。
客觀來說,盡管特朗普政府的調解沒有明顯效果,但在沒有其他大國準備代替美國完成這一任務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突然退出談判,對解決俄烏沖突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很可能導致沖突進一步升級。
即使有其他國家愿意挑起這一重擔,也未必能比特朗普做得更好,在談判中斷后,重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俄烏雙方都不想要這種在第三方施壓下迅速達成的和平,因為它是為美國的利益服務的。特朗普根本不關心俄烏的想法,他只是想盡快兌現承諾,收回美國提供給烏克蘭的援助金額,僅此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