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2025阿那亞戲劇節發布會在北京·MADverse摩境數字藝術空間及線上同步開啟,本屆戲劇節以“情感和理智”為主題,將于2025年6月19日至29日在阿那亞舉行。發布會上,戲劇節主席馬寅、戲劇節藝術總監孟京輝、陳明昊共同揭曉本次阿那亞戲劇節八大戲劇矩陣、29部國內外特邀劇目的全部內容!所有演出將于5月10日10:00在大麥首輪開票。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戲劇”,阿那亞戲劇節一直致力于構建展現世界戲劇風貌的平臺,以美學、社會、自然為出發點,逐浪當代戲劇趨勢與潮流,驅動國際文化對話。今年,來自法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挪威、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奧地利、波蘭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16部國際劇壇前沿作品,以及國內13部風格特異、豐富多姿的當代劇作將齊聚阿那亞海邊,以“八大戲劇矩陣”呈現潮流戲劇全景。本次戲劇節匯集了40位中外導演,將在15個劇場空間帶來94場演出,和日月、風雨、浪潮一起,超越劇場、俯瞰萬象,續寫戲劇文明的當代篇章!
八大戲劇矩陣
潮流戲劇全景展現,與國際大師俯瞰萬象
本屆阿那亞戲劇節構建了“八大戲劇矩陣”,系統性地展現世界前沿戲劇潮流全景。以戲劇劇場、舞蹈劇場、荒誕戲劇、肢體戲劇、聲音戲劇、人偶戲劇、互動戲劇、材料戲劇重構國際戲劇的當代版圖,全球流動,戲劇無疆!
★【戲劇劇場】
“戲劇劇場”以經典文本為原點,邀請世界各地的戲劇人展開多重詮釋,以全球化視角向觀眾展現劇場與社會、時代、文明相交織的對話。
法國北方劇院著名藝術總監大衛·博貝帶來的是傳世經典《唐璜》。唐璜是歐洲家喻戶曉的風流公子傳奇人物,隨著不同時代的創作者們不斷詮釋,這個放蕩不羈的冒險者所反映出人性與命運的內涵也越來越復雜。
法國北方劇院是法國國家級戲劇中心,它既有濃墨重彩的歷史底蘊,又有先鋒銳意的當代視野,著名戲劇家奧利維耶·哈布爾登、瓦萊里·朗都在此深耕創作。他們一直致力于推動舞臺多元化,挑戰固有敘事,激發觀眾思考,是一座引領當代戲劇發展的精神燈塔。
被法國《世界報》稱為“不折不扣的唐璜之選”的電影演員拉杜安·勒弗拉希飾演莫里哀筆下著名的浪蕩子。孤獨外劇場巨型的海邊雕像,冷白與血紅的交替崩裂,天神與凡人的角逐審判,《唐璜》將展開一幅恢弘愛欲的當代表述畫卷。
戲劇作品《古典愛情》由余華的短篇小說改編而成,是繼《活著》《第七天》后,孟京輝和余華“瘋狂現實主義三部曲”的最終章。這次,孟京輝用迷宮式的愛情結構,漫游式的武俠敘事,在這段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的酒后狂言當中,借助現場音樂、多媒體、動態捕捉完成一次超越生死、縱橫情仇的劇場抒寫。
這場先鋒導演與實驗小說家的雙重叛逆,將由寶藏“空花組”注入自由無畏的靈魂,他們以“痛感式”的身體表演瓦解司空見慣的古典抒情體系,在他們如醉如癡的演繹背后,觀眾將看到“愛情尋常也無常,人生劫數皆定數”的華麗景觀。
《買單》由英國開創性實驗劇團“強迫娛樂”的藝術總監提姆·艾奇爾斯執導。他的創作橫跨表演藝術、視覺藝術與小說寫作等多個領域,曾在多個重要藝術機構展出并屢獲藝術獎項。《買單》是第77屆阿維尼翁IN戲劇節官方委約作品,該劇在阿維尼翁戲劇節的每一場演出都發生在不同的劇場,演員的表現也根據各場地情況即興流動;此外該劇還在維也納藝術節上演了德語版本,引起強烈反響。《買單》全劇只有喜劇硬核二人組伯特蘭·萊斯卡與納西·武塔斯兩位演員、一幕場景,用最簡單的素材,構建層層反轉、笑料頻出的精妙表演。
反烏托邦音樂喜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雞毛之地》來自波蘭最重要的劇院之一——托倫維拉姆·霍日察劇院,該劇院已有逾120年的歷史。這部劇以室內音樂劇形式呈現,故事設定在2137年,兩家競爭商店中疲憊不堪的員工,意外發現了一部被遺忘的莎士比亞作品,從而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極簡舞臺設計和復古夸張的科幻風,將為藝術中心圓形劇場帶來一個詼諧怪趣的未來莎士比亞!
導演周可的舞臺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改編自意大利同名小說,這是一位年輕職業女性寫給她正在孕育的胎兒的信。該劇將女性的隱秘感受以表演、音樂、多媒體為橋梁傳遞給觀眾,原著作者奧里亞娜·法拉西對世間愛情、歧視、自由、平等、性別等問題的思考也被放大呈現。
青年導演龐聰的女性主義獨角戲《海浪襲來時》通過AI母親與女兒的虛擬對話,揭示出新一代女性在生存、事業、愛情、代際關系、道德等方面所面臨的隱形困境。劇中的生活場景都用一盞燈、一張桌子、一個魚缸精巧地變換而成,多媒體和演員的交互反復闡釋著生命被濃縮在結束那一瞬間的復雜心境。當水一般流動的情緒包裹住觀眾,母女矛盾的“海浪襲來時”也走向了詩意的和解。
★【舞蹈劇場】
“舞蹈劇場”將重點展現舞蹈的內在戲劇性,以身體為主角,以動作為情節,強調人的在場性。該單元融合了舞蹈的身體語言與戲劇的敘事結構,將情感、思想、動作與空間編織成詩意且有力的信息表達。
《五月May B》是法國舞蹈劇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由法國舞蹈領域藝術價值最高的編舞家——瑪姬·瑪漢創作于1981年。該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巡演40余年,形成極大的回響,被譽為“瑪姬旋風”。《五月May B》以荒誕派代表人物貝克特作品為靈感,用突兀的舞臺語言演繹漂泊的人類境況,訴說人世間生命的喜樂與滄桑。最后,現實中的矛盾和痛苦都被轉化為劇場里的詩意。多年來,瑪姬·瑪漢對這部劇持續復排、精雕細琢,它已經不只是一部劇,而是她和演員們真真切切的生命歷程。
著名舞蹈家高艷津子攜北京現代舞團帶來的《初·戀》將在孤獨外劇場上演。高艷津子被外媒譽為,“最具東方哲學色彩、最神秘的舞蹈家。”她帶領北京現代舞團走向國際,在歐美主流劇院進行過上百場專場演出,舞團被《紐約時報》評為“中國最卓越的現代舞表演團體之一。”高艷津子曾為阿那亞戲劇節帶來的《行走的云》將北岸禮堂想象成靈魂棲居的身體,為觀眾留下了詩意唯美的浪漫瞬間。《初·戀》以80、90后青春記憶中的流行金曲為線,用現代舞語言重拾一代人的成長記憶,在自由的身體語言中,讓觀眾回到那些年的純真和惆悵、憧憬與迷惘。
奧地利導演約阿希姆·施洛默攜手維也納TAG劇團帶來《奧德賽眼睛》。TAG劇團曾六次入圍、兩度獲得奧地利最高戲劇獎“內斯特洛獎”。本次演出是TAG劇團二十年創作歷程中的最后一部作品,阿那亞觀眾將見證劇團“英雄之旅”的最后一夜。《奧德賽眼睛》重構了《奧德賽》原著中的片段,探討了“英雄之旅”的后遺癥,不講凱旋,而是重新凝視歸來的那一刻。
英法靈魂搭檔伯特蘭·萊斯卡和納西·武塔斯創作的《如果這是結局》以動人風趣的舞蹈語匯,探討了兩個人在平行時空的關系。兩位創作者曾登上數十個國際舞臺,包括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愛丁堡藝穗節、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國際藝術節以及巴西圣保羅國際劇場藝術節等。劇中,他們一邊跳舞,一邊走向彼此關系的終點。在舞臺上方的大屏幕上,兩個空間的敘事將同時展開:他們的舞蹈既是對生命終將結束的提醒,也是對有限存在的慶典。
★【荒誕戲劇】
“荒誕戲劇”將呈現幾部經久不衰的東西方荒誕經典。荒誕派反應的是人類被困在重復的例行公事、毫無意義的交流之中的存在境況,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將看到非理性的、循環的、夢幻般的世界,常規的語言、情節、戲劇結構也將被顛覆。在失序的黑色幽默中,戲劇將邀請觀眾一起追問存在和虛無的本質。
《女仆》改編自20世紀法國荒誕派代表人物讓·熱內的同名作品。孟京輝戲劇工作室“蝴蝶組”的演員們將上演舞蹈和戲劇的雙重探索。這場讓主仆游戲走向失控的荒誕悲喜劇,通過演員們對肢體敏銳的感觸,展現出井噴式的沖擊力和表現力,讓劇中膨脹的弄假成真幻想化成可觸的弄巧成拙。
荷蘭劇場導演安娜·麥克·梅滕斯的《天生機器人》是一場具有哲學思辨又荒誕幽默的電子歌劇表演。在演出中,兩位演員化身人形機器人,一邊認真地嘗試回答人類的本質為何,一邊在舞臺的沙地上精心地梳理著圖案。他們拒絕探討、拒絕未來,而是用音樂禮贊掙扎中的人類——那些只是想要成為自己的蕓蕓眾生。
余爾格導演帶來的《聊齋怪談》大膽演繹中國古典名著《聊齋志異》,她將對舞臺肢體邊界展開新的拓展,創造具有東方審美的當代語匯。《聊齋怪談》延續了她一貫的荒誕和黑色幽默,呈現出一個光怪陸離的人、鬼、神的魔幻世界。
★【肢體戲劇】
“肢體戲劇”以身體為核心敘事工具,用動作、姿態、肢體造型和空間調度傳遞信息,探索情感、思想等抽象概念。這一單元的作品將集合身體動作、默劇和視覺劇場等多種動作表演體系,既可充滿詩意,也能呈現粗糲質感;既能制造喜劇效果,亦可傳遞深情。“肢體戲劇”將試圖解答軀體如何從頭腦和邏輯中解放,人類又將如何回歸原始能量。
來自挪威/法國的褶皺劇團致力于創作“沒有邊界”的視覺肢體劇場作品,他們帶來的《曾經曾經》靈感來自理查德·麥奎爾的成名作圖像小說《這里》,用非線性、詩意與超現實的方式訴說一個20平米客廳裝下70億年的人生故事。
褶皺劇團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始人們將巧妙運用戲劇大師雅克·勒考克的世界著名表演編創法精髓,融合肢體,木偶,魔術,聲音創作等手法,構成一連串時空錯置的場景,讓人驚嘆叫絕!
《出水芙蓉》靈感源自安東尼奧·卡諾瓦的雕塑作品《三美神》。作品取材自希臘神話中宙斯的三位女兒,她們象征著光輝、喜悅與豐饒。三位男演員將與導演、意大利編舞家西爾維婭·格里鮑迪攜手登臺。格里鮑迪的創作始終聚焦于身體的社會影響力,在歐洲獲獎無數。這次,在她打破性別刻板印象與男演員的合作中,我們將置身游離于現實與抽象之間的時空中:在這個空間,性別不再定義角色,而是在自然節奏中的流動與共振。
比利時編舞家安東·拉契克的肢體新浪潮作品《荒唐人》邀請八位演員踏上一場動蕩熾烈的超現實之旅。去年,他的《孤島》以精湛和復雜的肢體語言征服了現場所有觀眾。今年,演員的身體將變幻出連續的創意動作,在拼圖演繹法中,彼此交織、延展、生長,角色在瞬息之間乍然顯現。在這種激烈而蓬勃的能量之中,凝聚出引人入勝、極富感染力的肢體瞬間。
《山海經—山川命》是中國香港新一代肢體戲劇鬼才導演黃俊達重塑《山海經》三部曲的第一部《山川命》—見山,該劇由擅長以肢體語言講故事、融合東西方表演藝術的綠葉劇團呈現,演出將帶領觀眾進入天地伊始的異想狂曲,聽見山川,看見大海,一同見證萬物逢生的光怪陸離。
音樂舞蹈劇場作品《500英里》由青年舞蹈藝術家陳梓豪全新創作。這部劇由演員熊乃槿出演,音樂家小娟&山谷小強現場演唱,還邀請當代藝術家王光樂以其藝術裝置作為主要的舞臺視覺設計。作品以中國文化中傳統的“因“與”果”為核心,講述了童話般的過去、迷宮般的現在,與值得每個人努力探索的未來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
★【聲音戲劇】
沒有任何聲音不源于自然,以聲音為核心敘事媒介的“聲音戲劇”單元,將通過人聲、音效、音樂、空間聲場等聽覺元素構建劇情、塑造角色,沉浸式聽感編織的情感蒙太奇邀請觀眾和創作者共振,譜寫平行于視覺敘事的深淵回響。
《海邊的歐律狄刻》是陳明昊“海邊自然實驗”系列戲劇的第三部。導演陳明昊被譽為“劇場超人”,他基于自然、時間的海邊實驗創作每年都是阿那亞觀眾最期待、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海邊的歐律狄刻》將在凌晨3點半于阿那亞全新亮相的日出劇場演出,邀請觀眾一起張開五感,共迎日出,在希臘神話的包圍和渲染下,講述回頭一眼、萬愛俱焚的千古愛情。
蘇小剛導演的《12夜》將莎翁的文本裂解為聲波,在藝術中心圓形劇場的環形祭壇上筑起一座露天“聲音塔”,傳奇搖滾明星寶羅的時代歌謠從塔頂墜落,青年音樂人則以電流接住,串聯起《哈姆雷特》《李爾王》《威尼斯商人》《奧賽羅》《第十二夜》等八部莎劇,構建沉浸式的聲音敘事。人類情感的脆弱、權力欲望的異化和真理的意義,將在融合聲場中被一一放大。
《小坑大河亞馬遜》來自英國導演瑞秋·弗林,這是一部將聲音融入喜劇與詩意的成長劇作。導演將在舞臺上采樣演員和觀眾們的聲音,再用實時loop station加入電子混音。在與兒童戲水池、各種聲音的互動中,觀眾會跟隨西蒙走過少年時光,共同面對父親的克制冷漠帶來的創傷,體驗如山洪暴發般的青春痛感。
★【人偶戲劇】
在“人偶戲劇”單元中,無生命的木偶通過人類的操縱被賦予動作、聲音、表情甚至呼吸,讓其生動地塑造故事、喚起角色、傳達智慧。“人偶戲劇”歡迎全齡段的觀眾走進劇場,走進這些充滿想象的幻想世界!
中法共創奇幻劇《海底兩萬里》由法國最高戲劇殿堂法蘭西喜劇院藝術家、曾攬獲9項法國戲劇最高榮譽“莫里哀戲劇獎”的大師克里斯蒂安·赫克攜手老搭檔華莉里·萊索爾共同執導,并與中國團隊合作創作。該劇改編自法國文豪凡爾納的同名經典科幻小說,結合傳統手工與黑光劇技術,打造出一部浪漫的科學幻想盛宴。該劇法國版自2015年法蘭西喜劇院創排以來演出將近10年,已經獲得4項法國莫里哀戲劇大獎。
德國導演阿里爾·多倫的作品一直致力于偶戲的創新,以豐富的游戲性探討深刻主題。他的作品屢獲國際獎項,并頻繁受邀參加全球各大戲劇節與劇院演出,《塑料英雄》至今已巡演30余個國家。《塑料英雄》的世界完全由現成的玩具構成。當這些玩具被賦予生命,人性的深層沖動與情緒被赤裸呈現,游戲與現實狹路相逢。這場演出以出人意料、滑稽且快節奏的圖像拼貼,既處理了沉重痛苦的主題,又為觀眾帶來趣味、狂野且耳目一新的偶戲體驗。
★【互動戲劇】
“互動戲劇”探尋觀眾身份的當代流變,互動戲劇的敘事結構、情節走向和結局往往隨觀眾的選擇、在場狀態而變化,觀眾不再是被動旁觀者,而是共同創作者及決策者。當表演者與觀眾的關系變成即時的在場共創、動態的雙向對話,現實中個體的社會角色也將被賦予全新解讀。
《謝謝謝謝》來自比利時OG劇團,OG劇團以劇場現實為基礎,探問當代個體在世界中的位置。他們的巡演足跡遍及世界,并屢獲大獎,作品還被翻譯改編為德語、俄語、法語、普通話、粵語、哈薩克語等多個版本。《謝謝謝謝》將挑戰“戲劇節上最多參演者的劇目”!整部劇的內容和形式都是不可預測的,觀眾將透過他人視角的轉換存在于戲劇中,共同感知彼此,對望生活的本質,再回到自身。
新銳戲劇導演王光皓是去年阿那亞戲劇節「未來戲劇SHOWCASE」金獎得主,他的《時間來到了下半場!》是一部紀錄了真實的老年足球隊走上舞臺的劇場作品。觀眾被邀請選出一支地表最強明星球隊,和老年隊來一場實況球賽!采訪和足球解說在劇場激情展開,年輕視角與老年經驗碰撞對話,當“時間來到了下半場”,青年才子王光皓將和觀眾一同想象衰老的魅力。
來自西班牙/奧地利的28號電車劇團的《畫框》,邀請觀眾安坐在酒神劇場背后的十字街頭,在社區生活的流動面前凝視、觀察。路人穿梭其中,演員自得其樂。四位創作者同時也是“觀察”與“安排萬物”的行家。這里沒有既定的結局,只有觀眾敞開內心、彼此相遇的親身體驗。《畫框》將引領我們穿行于日常、瑣碎與普遍之中,從而重新發現并愛上那些不經意間閃現的非凡片刻。
★【材料戲劇】
“材料戲劇”則試圖展現各類媒介在劇場中的重要應用,探索材料本身如何傳達意義、記憶與隱喻,以及它們在舞臺上的存在如何與身體、空間、聲音和時間發生互動。中外藝術家將共同探索跨界觀念的邊界,將意想不到的材料帶上舞臺,材料本身的質感、重量也將傳達獨特的情感氛圍,和觀眾深度互動。
《頭腦中的魔怪》是一部深入探索童年深淵式想象力的作品,在幻象、夢魘與幽默之間靈活穿梭,利用視覺錯位制造想象樂趣。這部劇由三位法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共同創作,編舞西爾萬·古魯是一位高產的天才編舞家,首部作品就榮獲巴黎國際編舞大獎,此后已創作了30余部作品;繪畫與服裝設計弗朗索瓦絲·佩特羅維奇是法國當代藝術界最具表現力與辨識度的插畫大師,她的作品被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有“影音頑童”之稱的埃爾韋·普呂梅一直活躍于文化傳播領域,最新作品在法國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所有觀眾都有機會加入《頭腦中的魔怪》為阿那亞戲劇節定制的專享體驗——縱情共舞!
希臘導演、演員歐里庇迪斯·拉斯卡里迪斯的獨角戲《骨頭芯片》自2015年在巴塞羅那全球首演以來,已走過40多個國際藝術節、18個國家、36座城市。劇中,輕盈的歌舞雜耍、滑稽戲與喜劇動作元素交織融合,將日常之物幻化成魔法,在不經意間將觀眾引入超然的瞬間。本次阿那亞戲劇節恰逢《骨頭芯片》十周年紀念巡演期間,這將是《骨頭芯片》最后一輪的全球亮相。
視覺藝術家聶競竹將帶來新劇《七》,故事講述了一位青年在生命最后七天,踏上自我探索和救贖之旅的故事。聶競竹善于將音樂、繪畫、影視等多種藝術形式搬上舞臺,打造精妙的舞臺視覺,在藝術的碰撞中探討生命的真意。
四部開幕與閉幕大戲
戲劇美學當代觀察,觀演趨勢立體呈現
本次戲劇節的四部開幕與閉幕大戲《唐璜》《古典愛情》《五月May B》《謝謝謝謝》代表著阿那亞戲劇節在藝術學術、時代情緒、觀演演變等角度,對當今國際戲劇美學潮流趨勢的觀察,同時也體現了阿那亞戲劇節“藝術與天地自然交互共生”的獨特劇場文化。戲劇的藝術語言、人性母題、實驗求索與自然景觀和空間建筑共振,繪制出超越舞臺的廣闊圖景,完成從戲劇向生命、當下、精神的轉化。
戲劇節開幕大戲《唐璜》代表了阿那亞戲劇節在時間和空間、文明和本能、神性和人性等維度,詮釋“經典重塑”這一藝術課題的全新審美高度。巨形神像雕塑群將布滿海邊的孤獨外劇場舞臺,莫里哀的經典主角也面臨著當下的再次審視。“情感”是藝術的永恒課題,阿那亞戲劇節則希望通過國內開幕大戲《古典愛情》回應“愛”在當代人意識中的異化現象,并探討其新含義。孟京輝將通過對才子佳人愛情范式的顛覆,在崩塌中傾訴愛欲,再續史詩。閉幕大戲《五月May B》展現了阿那亞戲劇節對戲劇生命的高度致敬!40多年來,《五月May B》仍被認為是舞蹈史中教科書級的作品。該劇在情感豐富的動作層次中,呈現人類存在之謎,歌頌勃勃生機。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觀演關系如何突破”已成為全世界戲劇人無法忽視的創作課題,觀眾對于劇場的重要意義被導演亞歷山大·德弗里恩特重點強調,“當一群完全不同的人決定走進同一個空間時,劇場才真正成立”。同為閉幕大戲的《謝謝謝謝》將在戲劇節的結尾,用影像、聲音和幽默獻給觀眾一場游戲通關慶典!
四大藝術板塊
超越劇場 體驗非凡
本次阿那亞戲劇節的戲劇藝術、生活藝術、公共藝術、跨界藝術四大板塊以戲劇為原始出發點和動能,融合在地建筑、海邊風景、互動裝置、公眾視野,將思考融入生活,用藝術回應現實。
“候鳥300”
每年最具有創造精神的“候鳥300”將在候鳥沙城如期再現!300位創作者集體開啟300小時的無界共創,讓藝術在海邊沙灘“出生-生長-遷徙”,他們創造的戲劇、影像、身體、音樂、聲音、繪畫、裝置、行為、魔術等不設限的藝術作品,將在國際知名建筑師馬巖松打造的沙城內外展現,發出新生代的吶喊。今年,全新升級的“候鳥300”還將開啟全新計劃:聯合全球13家美術館共同發起的“未來策展人計劃和館長峰會”將為新一代策展人帶來扶持助力;“比翼雙飛計劃”中,青鳥作家導演起飛計劃的作家們將攜手候鳥藝術家創作獨立短片作品。“候鳥300”將于4月26日面向全世界各領域的創作者們開啟招募。
“未來戲劇SHOWCASE”
這是國內首個引入SHOWCASE機制的演出競賽。在競賽方面,今年將招募9組專業青年創作者的戲劇作品,在為期4天的時間內進行演出。同時,將有7名國際劇場總監、導演、制作人、演員等共同組成的「國際評審團」對其進行專業評審。競演之外,由視覺藝術家聶競竹策劃的全新板塊「未來戲劇SHOWCASE IDEA」將探索未來與戲劇的邊界。更有知名策展人、藝術家、作家、學術專家等組成的「IDEA藝委會」與創作者們共同碰撞關于未來戲劇的靈感與火花。
“37°2環境戲劇朗讀”
該單元將從社會、情感、家庭、女性等元素出發,緊貼本屆戲劇節主題“情感和理智”帶來多個全新的、從未上演過的戲劇文本以及充滿先鋒藝術感的冷門佳作。今年“37°2環境戲劇朗讀”還將解鎖全新的場地,打破舞臺限制,讓臺詞在海岸線、沙粒與人群間流動。觀眾將走進經典文本,成為理性與情感角力的見證者、共創者,在最適合孕育藝術的溫度中,感受劇本的超凡能量。
各類海邊公共藝術活動也讓思考的觸角遍布海岸線與阿那亞的多元建筑之中。“海邊對話”“海邊戲劇工作坊”“海邊放映”“海邊篝火、巡游”將再現智與美的思考和實踐,探討戲劇和當下的種種關聯。戲劇之外,音樂、建筑、多媒體等跨藝術領域的互動裝置與表演也將在戲劇節期間交織新塑,讓聲光浪漫與藝術海浪肆意碰撞。
阿那亞戲劇節,我們將體會更廣泛的文化交流、更浪漫的藝術創新、更生動的社會議題探討。期待6月,我們相遇海邊,共同見證“情感和理智”交織的潮流戲劇全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