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沙區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要建立‘沒有最優,只有更優’,真心誠意服務企業家的營商環境”。廣州市南沙區水務局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加力推動服務效率倍增,繼續在政策制定、貼身服務等方面發力,全面優化項目落地審批流程、機制。
針對部分建設單位提出簡單的涉河建設項目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批需編制《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耗時長、費用高的問題。經組織研究并召開座談會、專家會等程序,南沙區水務局于3月31日印發實施《南沙區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防洪評價報告表編制指南(試行)》(以下簡稱報告表編制指南),對簡單的涉河建設項目采用“防洪評價報告表”形式或備案制,進一步提升水行政審批效能和服務水平,節約企業費用成本,助力優化營商環境。該事項為廣州市首創。
政策引航:分類施策,審批效能“躍上新臺階”
結合南沙實際涉河項目類型,報告表編制指南詳細梳理適用防洪評價報告表的內河涌河道管理范圍跨河、穿河、臨河建設項目,內河涌及外江河道管理范圍臨時設施或有關活動(含臨時占用)等6類項目類型,制訂防洪評價報告表編制指南及技術要點。針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采用簡化申報材料、優化審查環節等方式提高審批服務效能。
報告表編制指南對河道行洪排澇、堤防安全、水利規劃實施及第三人合法水事權益等無影響或影響較小的建設項目,可用防洪評價報告表替代防洪評價報告書,對于百千萬工程的綠化、道路鋪裝改造等簡易涉河建設項目可采用備案制。
改革賦能:安全護航,發展動能“強勁釋放”
通過改革,在辦理審批過程中,工作流程上減少了兩個環節,時間上由原來的3個月壓縮到1-2周,報告內容由原來的7個章節100-200頁,減少到10頁以內,編制費用減少90%以上。在推進審批改革過程中,南沙區水務局始終將安全作為底線和前提,根據項目風險精準劃分等級、實施分類管理,既確保了河道防洪排澇安全,又為企業減輕了負擔、提高了效率。
服務提質:精簡流程,企業辦事“一路暢行”
某綠化景觀提升工程的項目審批過程中,南沙區水務局首次啟用防洪評價報告表審批機制,以“靠前一步”的服務理念,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指導。從明確報告表編制的核心技術要點,到為企業解答疑難困惑全程跟進,讓企業辦事“一路暢行”。4月16日,“指南辦法”印發后首月內,完成了第一宗審批。
“改革后流程很精簡,原本耗時數月、成本高昂的報告書編制,現在僅用數天便能完成,編制費用也大幅降低!”該項目負責人表示,申請當天就能拿到批復,為項目開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改革不是盲目簡化,而是要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實現審批效能與服務水平的雙提升?!蹦仙硡^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政策推廣后,項目實施落地速度明顯加快,為南沙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下一步,南沙區水務局將緊緊圍繞“真心誠意做好企業服務、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工作要求,認真聽取企業的反饋意見,持續推進水行政許可審批改革,助力“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科學家友好型營商環境”,通過審批事項改革書寫南沙區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采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