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個武俠小說界,金庸就好似是他筆下的“劍魔”獨孤求敗一般,那人是縱橫江湖三十余載未嘗一敗,而金庸則是闖蕩武俠小說界數十年無人可敵。
但金庸的故事也談不上是“完美”的,他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愛把故事說透,盡管這是為了讓故事在最恰當的時機畫上句號,卻也難免讓讀者心中抓狂,因為有些角色的故事是明顯沒說完的。
(楊過、小龍女劇照)
比如《神雕俠侶》中的主角楊過與小龍女,他們的故事就值得續寫,甚至從書中的細節來看,他們二人的結局可能還都是悲劇。
一、楊過之死
楊過是怎么死的?金庸并未寫明。
在其他武俠小說里,“主角被寫死”的橋段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但在金庸的武俠世界里,一切皆有可能,畢竟他就寫死了郭靖和蕭峰,若無意外,楊過極有可能是自行了斷的。
當初《神雕俠侶》末尾的那次襄陽大戰中,楊過是如同救世主一般登場,他的出現直接改變了戰局,他救下郭襄,殺了金輪法王,又以飛石殺蒙哥大汗,此戰他該居首功,威望都要趕超郭靖。
可襄陽百姓有多愛他,蒙古人就難免有多恨他。
原著第三十九回中就有提到這么一段設定:“后來忽必烈領軍北歸,與阿里不哥爭位,兄弟各率精兵互斗。最后忽必烈得勝,但蒙古軍已然大傷元氣,暫無力南攻,襄陽城得保太平。直到一十三年后的宋度宗咸淳九年,蒙古軍始再進攻襄陽。”
忽必烈亡宋之心未消,作為新一代的大汗,他要做的也絕不僅僅只是攻克襄陽而已,他要服眾,就得殺了楊過,因此他必然會讓蒙古鐵騎在中原地區展開地毯式的搜索,誓要拿下楊過的性命。
所以楊過夫婦遭遇蒙古人的追捕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他們多半難逃一死。
(楊過劇照)
不過更糟糕的情況可能是另一種,即“小龍女被俘”,楊過則無力回天。
之所以說小龍女可能被俘虜,而不是被殺,是因為忽必烈確實早就對小龍女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當初楊過帶著小龍女出現在蒙古軍營時,那忽必烈就上下打量了小龍女一番。
說是:“忽必烈向小龍女望了兩眼,心下暗驚:‘人間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見她與楊過攜手并肩,神情親密,問楊過道:‘這位姑娘是誰?’楊過道:‘這位龍姑娘,是小人的授業師父,現今也是小人的妻子了。’……忽必烈聽了楊過的話也不以為異,只聽說這少女傳過他武藝,不由得多了一層敬意。”
此時忽必烈確實是尊敬楊過和小龍女,但后來呢?他們已成殺死蒙哥的罪人,忽必烈當初有多敬佩他們,此時就有多恨。
他想做的,就是拿下小龍女,讓楊過痛不欲生。
后來的楊過見無力回天,會怎么做?或許郭襄的選擇就是答案。
二、郭襄出家
書中讓人意難平的角色不止楊過與小龍女,那身為配角的郭襄也同樣讓人難以釋懷。
其實嚴格來說,在“十六年后”的劇情部分,郭襄都已經成了女主角一般的存在了。
她癡戀楊過,奈何楊過身邊已有小龍女,她也只能目送他們二人走下華山。
但即便在知道楊過有妻子的前提下,郭襄也從未想過放棄楊過,《倚天屠龍記》開篇就提到過,她后來是為了尋找楊過而走遍了五湖四海,只是楊過好似一直在躲著她一般,不愿再見她一面。
即便如此,郭襄也沒有放棄,她后來又尋找了楊過二十多年。
是的,根據俞蓮舟的說法,郭襄是直至四十歲那年才選擇出家,但這也是問題所在。
(黃衫女劇照)
有個詞語叫“沉沒成本”,一個人為了達成某個目的付出了很多代價的時候,他通常不會選擇放棄,就是因為已經有了太高的沉沒成本,所以郭襄從十六歲開始尋找楊過,到四十歲時,已足足找了楊過二十四年,她如何會輕易放棄?
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楊過已死,她也聽到了楊過的死訊。
至于楊過是怎么死的,若無意外,多半是因為無法將小龍女從忽必烈手中救出,繼而自行了斷。
也就是說小龍女被迫改嫁給忽必烈,而楊過則是尋了心灰意冷短見。
當然,你可能要說了,如果楊過夫婦早就死了,那后來的黃衫女子又是哪來的?
其實這壓根不是問題,陸無雙和程英也癡戀楊過,她們多半會造訪活死人墓,而那黃衫女子身上也有幾分程英的影子,登場時都要撫琴吹簫,顯然是桃花島的做派,她若是由程英姐妹撫養長大的,也就說得通了。
而后來黃衫女的經歷也恰恰能證明龍楊二人的遭遇確實是如此。
三、黃衫女與明教
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黃衫女的出現是比較突兀的。
這里指的可不僅僅只是黃衫女的登場毫無鋪墊,那都無所謂,只要時機恰當,她會出現,那也合情合理。
(黃衫女、史紅石劇照)
而她出現的時機卻偏偏是不恰當的。
如果說她在丐幫出現的那一次是因為史紅石去求她出手,那還說得通。
可后來屠獅大會的那次出手又是為何?
她與明教有什么瓜葛?她憑什么出手救謝遜?從結果來看,此舉是幫了張無忌,也可以說是化解了明教與中原各大門派之間的仇怨。
她為何要這么做?
很簡單,就因為明教并不僅僅只是正派眼中的邪魔外道,其實他們也是抗原先鋒一般的存在。
(張無忌、楊逍劇照)
楊逍就說過:“天下百姓苦難方深,人心思變,正是驅除韃子、還我河山的良機。昔年陽教主在世,日夜以興復為念,只是本教向來行事偏激,百年來和中原武林諸派怨仇相纏,難以攜手抗敵。天幸張教主主理教務,和各派怨仇漸解,咱們正好同心協力,共抗胡虜。”
幫明教,就等于是在抗元,她知道楊過和小龍女的經歷之后,怎么能不恨大元朝廷,如此一來,她出手幫明教的動機才變得合理。
或許是因為這段故事過于凄慘,金庸才沒將它寫出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