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青
編輯 | 9527喵咕君
中女逐漸開始占領(lǐng)市場,在4月份,曝光度最高的兩位女演員就是孫儷和劉濤了。
一個連續(xù)交出了兩部作品,一個則是在活動和綜藝上頻頻露臉。
相比于孫儷依然在自己的舒適圈中發(fā)光發(fā)熱,劉濤則是讓大家看到了她的更多面。
綜藝節(jié)目中的劉濤再演白素貞,但這一次碰到的不是儒雅的文弱書生許仙,而是12個比她更讓人捉摸不透的“妖魔鬼怪”。
與演技搬不上臺面的演員對戲,劉濤展現(xiàn)專業(yè)能力,面對12個不同品種的許仙隨機應(yīng)變,但一個比一個辣眼睛。
比起在綜藝中渡劫令人心疼,相反,在媽祖誕辰1065周年大會上的劉濤,卻因為渾然天成的神性,又圈了一波粉。
但也正是因為劉濤的兩次出圈,讓人意識到劉濤之后,內(nèi)衣似乎再無真神女了。
一,承載理想與價值寄托,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如今的仙俠劇依然在塑造神女的形象,但三生三世的虐戀糾葛成了重頭戲,一旦受情傷,神女們就容易拉著天下蒼生陪葬。
私欲以不同的形式猛漲,被消解掉的,就是神女最該擁有的神性。
時間倒回到20年前,熒幕中出現(xiàn)的神女,一部分來自于神話故事的改編,但經(jīng)過多重版本呈現(xiàn),會被賦予各種各樣的色彩。
比如《山海經(jīng)》里的巫山女神瑤姬,是天帝之女,死后變成了?草,人服下之后就能被人所愛。
但同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高唐賦》中,就成了妖艷惑主的形象,直到《寶蓮燈前傳》,才為神女形象正名,讓她展現(xiàn)出了神話女英雄的魅力。
不管是神女或是仙女,她們最終的目標,都因拯救蒼生而殊途同歸,都擁有著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
比如媽祖的形象,被拍成影視劇后,變成了神化后的凡人英雄,她承載著無數(shù)人的理想與價值寄托,讓人心甘情愿地奉之為神靈。
即便是像《春光燦爛豬八戒》,像嫦娥這樣極具爭議性的仙子形象,也有完整的從凡性到神性的轉(zhuǎn)變。
傳說中的嫦娥為了一己私欲,偷竊不死神藥,升天之后沒有成為月亮上的第一美人,而是變成了一只蟾蜍。
這種惡有惡報,意味濃烈的設(shè)定,因為后續(xù)月亮寄托相思,托起了無數(shù)人的詩情畫意,嫦娥的形象也漸漸偏向于正面。
而劇中的嫦娥,則從一個討人厭的刁蠻大小姐,到因為失去了引以為傲的容貌,卻意外發(fā)現(xiàn)不是身邊所有的人都只愛她的美,從而覺醒。
悟道后的嫦娥從凡人變成了仙女,她的精神境界徹底改變,僅僅只是想到在乎她的人抬頭望月時會想起她,或是思念她們心中的人,就心甘情愿,獨守廣寒宮。
包括成為神女的媽祖,也是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依然有超出凡人的精神境界,才令世人驚艷。
她不惜用自己的犧牲保護別人,心存善念救人,在她心中萬民平等,沒有尊卑之分,哪怕是海灘上的魚群,她都祈求上蒼能夠?qū)⑵鋸?fù)活。
從被考驗品性到歷經(jīng)劫難,再到被世人奉為神靈,絕非是被困在七情六欲中的普通人。
二,小愛為大愛讓步,責任感超越身份特權(quán)
無論是《媽祖》還是《春光燦爛豬八戒》中對嫦娥的塑造,都沒有刻意避開愛情。
在呈現(xiàn)神女的形象時,加入愛情向的內(nèi)容,稍有不慎就會脫離主題。而如今的仙俠劇,也是因為過于看重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以至于忽略了他們作為神的職責。
神仙不是不能戀愛,而是相比于你儂我儂的小愛,心中更該有大愛。
她們的能力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讓萬民生或死,或許只在她們的一念之間。
如果因為自己的所愛之人就要犧牲所有人,這樣的愛是難以讓人共情的,普通人視角,神隨隨便便就可以要了自己的命,恐懼感多過敬畏心。
而在大愛面前,為小愛讓步的神女哪怕什么都忘記了,也依然記得自己作為神的職責所在,比如神話劇《精衛(wèi)填海》中的精衛(wèi),愛上了后羿,還有多角戀的狗血情節(jié)。
然而一旦牽扯到拯救人類的責任時,她們會不顧一切的放下自己的所愛,即便讓自己最愛的人傷心,也要拯救人類。
這也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這些神為了穩(wěn)定人間的秩序,付出了多少努力,做出了多大的犧牲。
可以只拍愛情的題材有很多,也可以有多元的人物設(shè)定,但神話故事中的神女形象,不該成為戀愛腦式的角色。
媽祖能夠成為眾人尊崇敬仰的神女,是經(jīng)過了財關(guān)、情關(guān)、生死關(guān),看破了一切,依然有拯救人間生靈的覺悟。
而《仙劍》系列中女媧的后人靈兒,紫萱,情愛也只是她們的一部分,選擇為萬民犧牲,是她們生命的絕唱。
這些帶有悲劇色彩的神女形象都有過愛情,絕不把愛情當做唯一,是另一種清醒大女主的類型。
但如今的仙俠劇已經(jīng)偏離了這樣的軌道,所謂的獨立強大,僅僅只是喊出來的口號,實際依然會被困在情情愛愛中。
本該約束他們行為的天規(guī)天條變成了虛設(shè),折射到現(xiàn)實中,無異于知法犯法。
但她們的戀愛不需要付出代價,偶爾心里不爽,還要天下蒼生做陪葬,這本質(zhì)上是將人當成了隨時可以拿來被犧牲的螻蟻,這樣的形象不像仙而更像魔。
過去的神女完全接納自己,欣賞本我,也對世間眾人心存悲憫,而在命運抉擇的時刻,也絕不含糊的犧牲自我。
他們擁有對抗現(xiàn)實的勇氣,也有重塑世界的信心,而這種行為動機的來源,是對自我的篤信。
這種對神性的提純,隨著以情愛為主的仙俠劇占據(jù)市場,已經(jīng)逐漸消失。這也是女演員們挑戰(zhàn)過神女角色,卻唯獨劉濤最讓人有記憶點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