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根據資料改編,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本文旨在宣揚正義,杜絕犯罪發生,并無不良導向,請理性閱讀!
"師傅,廠里的那臺新設備出問題了。"
小王在電話里焦急地對師傅張建國說。
聽到父親電話中的內容后,女兒張麗一臉不悅的說:"爸,您都退休了,再說當年的那件事,他們是怎么對您的……。"
張建國最終不顧女兒的勸阻,還是選擇了回廠救急。
到了廠里,他從口袋里拿出一張泛黃的紙來。
當廠長接過那張泛黃的紙看清里面的內容時,直接愣在了原地......
01退休
春城機械廠大門口,一面鮮紅的條幅高高掛起:"熱烈慶祝張建國同志光榮退休"。張建國站在門口,望著這條在風中獵獵作響的標語,心中卻沒有想象中的喜悅。
"張師傅,您的退休手續都辦好了,這是您的退休證和廠里的紀念品。"人事科的小李遞過來一個包裝精美的盒子和一本紅色的退休證。
張建國接過來,輕輕掂了掂,沉甸甸的。打開盒子,是一塊普通的紀念牌,上面刻著"感謝張建國同志四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這樣的場面,他已經見過無數次了。每次有老同志退休,都是這樣的標準配置。
"劉總呢?"張建國環顧四周,沒看到廠長的身影。
小李有些尷尬:"劉總今天有個重要會議,脫不開身,讓我代他給您送行。他說改天請您吃飯。"
張建國微微點頭,沒說什么。四十年來,他見證了這個廠從小到大,從國營到私有,從輝煌到困境。而如今,他這個曾經的技術骨干,連個像樣的退休儀式都沒有。
"老張,別想那么多了。"同樣即將退休的老搭檔李師傅拍了拍他的肩膀,"反正都是走個過場,劉總那小子現在眼里只有錢,哪還記得我們這些老家伙。"
張建國苦笑:"也是,這不是挺好的嗎?輕輕松松退休,回家享清福。"
走出廠門,張建國忍不住回頭再看了一眼。這里承載了他大半輩子的青春和汗水。
他還記得自己剛進廠時,是老廠長親自帶他熟悉車間;記得那臺從蘇聯引進的大型機床出問題時,是他連續工作72小時才解決的故障;也記得十年前那場危機,是他提出的技術改進方案救了整個工廠。
"聽說廠里接了個大單子,設備都更新了。"李師傅小聲說道,"不過那幫年輕人水平不行,前天試機都出問題了。"
張建國點點頭:"是那臺新進的德國設備吧?我聽小王提過。"
"就是那臺,價值上千萬呢。劉總為了這個項目,投了大價錢。據說如果這單子完不成,廠里可能要裁員。"李師傅嘆了口氣。
張建國沉默了,雖然已經退休,但他心里還是放不下這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
回到家,女兒張麗早已準備好了一桌飯菜,還掛了彩帶和氣球。
"爸,祝賀您正式退休!"張麗遞給他一杯茶,"從今以后,您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
張建國環顧這個溫馨的家,點點頭:"是啊,也該歇歇了。"
"爸,您這一輩子都在為工廠操勞,我和媽看著心疼。"張麗眼里閃著淚光,"現在終于可以放下了。"
張建國垂下眼睛,心中復雜難言。放下嗎?四十年的習慣和牽掛,哪有那么容易說放就放。
電話突然響起,張建國接起來,是小王,那個跟了他三年的年輕技術員,"師傅,您現在有空嗎?廠里出了點狀況..."
02良心
張建國放下電話,眉頭緊鎖。女兒張麗看出了父親的異樣,關切地問道:"爸,怎么了?"
"廠里那臺新設備出問題了,小王說情況挺嚴重。"張建國嘆了口氣。
張麗立刻變了臉色:"您剛退休,他們就來麻煩您?爸,您已經為那個廠付出了一輩子,現在該好好休息了。"
張建國坐在沙發上,神情復雜:"我知道,麗麗。但是..."
"沒有但是!"張麗堅決地打斷,"記得去年您加班到凌晨,結果住了一周醫院嗎?劉總來看過您嗎?沒有。"
張建國沉默了。女兒說得沒錯,這些年來,隨著廠里所有制的變更,人情味越來越淡。特別是劉總接手后,更是把老一輩的工人當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
"爸,您聽我說,"張麗語氣緩和了些,"我今天請了半天假,專門為您慶祝退休。您看,我還做了您最愛吃的紅燒肉和糖醋排骨。"
張建國笑了笑,摸了摸女兒的頭:"好,今天我哪兒也不去,就在家陪你。"
飯桌上,張麗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她為父親規劃的退休生活:"
張建國只是笑著點頭,心思卻飄到了遠處。
他想起了那臺德國設備,那可是廠里投入巨資引進的,如果真出了大問題...
"叮鈴鈴"——電話再次打斷了他的思緒。
張麗皺眉看了眼來電顯示:"又是廠里的人!"她抓起手機就要掛斷。
"別,我接一下。"張建國攔住女兒,接通了電話。
"張師傅,我是劉總。"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焦急的聲音,"我知道今天是您退休的日子,本來不應該打擾您,但廠里確實遇到了大麻煩..."
張建國沉默了片刻:"劉總,我已經退休了。"
"我知道,我知道,"劉總語氣變得更加急切,"但這臺設備只有您最熟悉。如果今天解決不了問題,我們可能要延期交貨,違約金高達幾百萬啊!"
張建國嘆了口氣:"為什么不找技術部的人?"
"都找了,沒人能解決。小王說只有您能幫上忙。"劉總的聲音里帶著懇求,"張師傅,看在咱們這么多年的交情上,幫幫忙吧!"
交情?張建國在心里冷笑。他還記得十年前,正是劉總的父親把他的技術改進方案當廢紙扔進了垃圾桶,后來還暗中排擠他,把他從技術主管的位置上拿下。
"張師傅?您還在聽嗎?"電話那頭的劉總越發著急。
張建國看了眼女兒緊張的表情,輕輕搖了搖頭:"劉總,我今天有安排了,恐怕..."
"我出三倍日薪!不,五倍!只要您能來幫這個忙。"劉總幾乎是在哀求了。
張麗在一旁使勁搖頭,用口型說"不要去"。
正在這時,手機又響了一條短信。張建國低頭一看,是李師傅發來的:"老張,廠里真的出大事了,那幫小年輕手忙腳亂,眼看著要把設備報廢了。咱們在這干了一輩子,總不能看著廠毀在這些人手里吧?"
張建國盯著這條信息,陷入了沉思。
四十年的工齡,他把這個廠當成了自己的家。雖然近年來廠里對老員工的態度讓他心寒,但那些普通工人并沒有錯,如果廠里撐不下去,首先受苦的還是那些和他一樣的普通工人...
"爸,您別去。"張麗抓住他的手,"您知道劉總是什么人,他只是在利用您。等危機過去,他還會把你當空氣。"
張建國緩緩站起身,拍了拍女兒的肩膀。
"麗麗,有些事,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的良心。"
03問題
春城機械廠的大門比上午張建國離開時更加冷清。門衛老王看到他,露出驚訝的表情:"張師傅,您不是今天退休了嗎?怎么又回來了?"
"出點急事,來看看。"張建國簡單回應,大步走向主車間。
遠遠地,他就聽到車間里傳來的嘈雜聲。推開門,一股濃重的焦味撲面而來。張建國皺起眉頭,幾十年的經驗告訴他,這不是好現象。
車間中央,那臺價值千萬的德國設備靜靜矗立,周圍圍著一群年輕的技術員,個個面色焦急。小王一看到張建國,立刻迎了上來:"師傅,您可算來了!我們試了各種方法,都解決不了問題。"
劉總也聞訊趕來,滿臉堆笑:"張師傅,真是太感謝您了!您看,情況就是這樣..."
張建國沒有理會劉總的寒暄,徑直走向設備,仔細檢查起來
"小王,把設備的說明書和操作記錄拿來給我看看。"張建國頭也不抬地說道。
小王立刻遞上一疊厚厚的文件。張建國翻閱了一會,眉頭越皺越緊:"按照記錄,這臺設備在上周五就開始有異常了,為什么不立即停機檢修?"
車間里突然安靜下來。劉總尷尬地咳嗽了一聲:"那個...當時有緊急訂單要趕,就..."
"就強行繼續使用了?"張建國抬頭,"劉總,機器不是人,它不會說疼,但它會用故障告訴你它承受不了。"
"是熱膨脹引起的材料疲勞,"張建國指著那道裂縫說,"這種情況,在我們老型號的設備上很常見,但這臺新設備使用的應該是改良過的合金材料,按理說不該出現這種問題。"
"會不會是材料有問題?"小王小聲問道。
張建國點點頭:"很有可能。劉總,這臺設備使用的零部件,是原廠的嗎?"
劉總的臉色變了,支支吾吾地說:"大部分...大部分是原廠的..."
李師傅此時走了過來,悄悄在張建國耳邊說:"老張,聽說劉總為了省錢,有些零部件找了國內廠家仿制的,質量肯定比不上原裝的。"
張建國心中了然,但沒有揭穿。他清楚,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追究責任。
"小王,去倉庫找一下B型號的合金板,我記得去年備用的還有幾塊。"張建國吩咐道,"李師傅,您幫忙找找老式焊接工具,現在的小年輕都用自動焊,對這種精細活不行。"
兩人立刻行動起來。張建國從隨身帶來的老舊工具箱中取出一把自制的特殊扳手,開始拆卸設備。
"張師傅,真是不好意思,打擾您的退休第一天。"劉總在一旁陪著笑臉,"這次解決后,我一定好好感謝您。"
張建國頭也不抬:"不用感謝,我是為了工人們,不是為了您。如果廠里停工,受苦的是底下的人。"
劉總有些尷尬,但還是賠著笑:"您說得對,您說得對。"
小王很快帶著合金板回來了,張建國檢查了合金板,皺眉道:"這些材料的質量確實差了點,但眼下只能先用著。劉總,您得趕緊聯系原廠訂購正品零部件,否則這樣修好了,也撐不了多久。"
劉總連連點頭:"一定,一定。"
張建國看出劉總的敷衍,心中暗嘆。這些年來,廠里的管理越來越注重利潤,而忽視質量和安全。他還記得自己剛進廠時,老廠長常說的一句話:"寧可少賺錢,也不能出質量問題。"
如今的管理層,已經完全背離了這個理念。
04理念
夜幕降臨,春城機械廠的主車間依然燈火通明。張建國已經連續工作了四個小時,額頭上的汗水打濕了他花白的鬢角。
"師傅,您歇會兒吧,喝口水。"小王遞過來一杯熱茶。
張建國接過茶杯,輕抿一口:"謝謝。還有最后一道工序,馬上就好。"
車間里的人越聚越多。一開始只有技術部門的幾個人,現在連生產線的工人都圍了過來,默默地看著這位剛退休又回來救火的老師傅。
在他們眼中,張建國不僅是技術專家,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
張建國把特制工具放回工具箱,對小王說:"好了,可以試機了。"
劉總連忙湊上前:"張師傅,真有您的!這么快就修好了?"
張建國沒有回答劉總,而是示意小王:"按照我教你的方法,慢慢來,注意觀察溫度變化。"
小王點點頭,小心翼翼地啟動了設備。機器發出均勻的轟鳴聲,逐漸穩定下來。車間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出現什么意外。
十分鐘過去了,設備運行正常,沒有任何異常聲響。車間里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這些發自內心的贊美讓張建國心中感慨萬千。他環顧四周,看到的是一張張熟悉而親切的面孔。這些年輕人雖然技術上還不夠成熟,但他們的熱情和努力,讓張建國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小王,注意每隔二十分鐘檢查一次溫度,如果超過65度,就要立即停機。"張建國叮囑道,"等正品零件到了,一定要第一時間更換,這個臨時修補撐不了太久。"
小王認真地記下每一個細節:"師傅,我明白了。您放心,我一定按您說的做。"
劉總此時滿面紅光,上前握住張建國的手:"張師傅,太感謝您了!如果不是您,我們這個項目就要延期交貨,后果不堪設想。"
張建國淡淡地說:"劉總,我想提醒您,設備的定期維護不能省,原廠零件不能用仿制的代替。否則,出了事故,損失的不僅是錢,還可能是人命。"
走出車間,夜空中,星星閃爍,讓他想起了自己剛進廠的那個夜晚。那時,他剛滿二十歲,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四十年轉眼過去,他的青春、汗水,甚至健康,都獻給了這個廠。如今退休了,卻發現自己仍然放不下這個地方。
正當他陷入回憶時,劉總匆匆趕來:"張師傅,別走啊!還有個事想和您商量。"
張建國停下腳步:"什么事?"
"是這樣的,我們廠最近準備擴大生產規模,接了不少新訂單。我想請您出山,擔任技術顧問,薪水好商量!"劉總滿臉期待。
張建國搖搖頭:"劉總,恕我直言,廠里的問題不是缺少顧問,而是管理理念出了問題。"
"此話怎講?"劉總皺眉問道。
張建國深吸一口氣,說出了他憋了很久的話:"劉總,您只看重利潤,不重視質量和工人;您為了省錢用劣質零件,結果造成更大損失;您把老員工當包袱,結果關鍵時刻沒人能解決問題,工人不是機器。他們需要的是尊重和歸屬感。"張建國語重心長地說,"您父親當年也是這樣,只看重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
劉總的臉色更難看了:"張師傅,我敬重您,但您不能這樣說我父親。"
"我不是針對您和您父親,我是為廠里著想。"張建國嘆了口氣,"算了,我們各自的理念不同,說了您也不會理解。"
張建國轉身要走,劉總急了:"張師傅,您別這樣啊!廠里真的需要您這樣的技術專家。您回來當顧問,我保證給您足夠的尊重和待遇。"
當劉總看到張建國有些動容,立刻迎上前,諂媚地說:"老張啊,再幫幫廠里吧,這臺設備只有您能搞定了!"
走進工廠,張建國環顧四周,又是一臺冒著黑煙的大型設備,和圍在一旁手足無措的年輕技術員們。
隨后,他緩緩取下老花鏡,從口袋里掏出一張泛黃的紙。
當廠長劉總接過那張泛黃的紙時,一下愣住了。
他吃驚的說:“你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