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與學生每一次的思維碰撞,都會迸發出絢麗的火花,那唇槍舌劍的戰果,便是我寫課的朵朵浪花。我原本只想取一瓢飲,而學生卻給了我整個大海。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翟麗芹
山東省昌邑市飲馬學校
自從踏上三尺講臺,我便如麥田的守望者一般,樂此不疲地做著、寫著、樂著。《中國教師報》倡導寫課,把寫課視為教學教研活動不可或缺的環節。這引起了我深深共鳴,多年來我一直走在寫課的路上,一路汗水一路花香,寫課讓我贏得了一次又一次成長的蝶變。
對我而言,每一堂課都是一幕話劇,文本是劇本,備課是序幕,上課是開場,備課是一個人的獨舞,而上課是一群人思維的狂歡。課堂上與學生每一次的思維碰撞,都會迸發出絢麗的火花,那唇槍舌劍的戰果,便是我寫課的朵朵浪花。我原本只想取一瓢飲,而學生卻給了我整個大海。
記得在教授《威尼斯商人》一課時,有學生竟然說他很欣賞夏洛克,因為夏洛克“提出有創意的懲辦方法并能堅持自己的觀點”。我雖然感到吃驚,但忍住沒有發表觀點,也沒有表露態度。學生紛紛發表意見:“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以報復和置對方于死地為出發點,這是一種惡劣的思想品質,是不足肯定的”“堅持己見,要看觀點是否正確,堅持正確的觀點,是應該肯定的;如果堅持錯誤觀點,不聽他人勸告,這叫固執,而夏洛克正是后者”。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堂課學生爭先恐后發言。如果一開始就對學生的觀點予以否定,就不會有愈辯愈明的辯論,也不會再有問題提出。我認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沒有不該提的問題,只怕提不出問題。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的智慧得以提升,個性得以張揚。受學生啟發,課下我寫下了《探究,讓語文課堂更具魅力》一文。
學習《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圍繞“于勒叔叔值不值得同情”這一話題,學生同樣各持己見,從文本中深挖人物性格,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辯論,將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融合。我把學生的表現記錄下來,加上自己的思考,寫成了《語文課原來可以這樣上》一文。上習作課,我踐行葉圣陶先生寫“下水文”的理念。我相信善寫作的老師一定能帶出一群愛寫作的學生。我還及時發現學生的優秀習作,鼓勵他們積極投稿,學生作品發表對他們產生了巨大影響。無論我的文章還是學生的作品,我都會發在QQ空間、博客、朋友圈等。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我的寫課被校領導和教研員發現,于是便多了上公開課的機會,多次磨課上課,又磨出了許多寫課的素材,寫著寫著便走上了發表之路。一篇篇關于課堂、關于成長、關于生活、關于師生情感的文章在筆尖緩緩流淌,每每合起筆記本的那一刻,總會有一種喜悅的感覺涌上心頭……
不少教師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我總覺得我的“米”好多好多。那我的“米”來自哪里呢?
課堂當然是主要“米源”,日常的歸類整理是“米倉”。我一直慶幸自己養成的一個好習慣,就是隨時隨地記錄和整理自己的所見所得、所思所想。身邊沒有紙筆,我就用語音記在手機備忘錄里,抽時間再整理輸入電腦。在我的筆記本電腦里有眾多文件夾,有的是按時間排列,有的是按內容分類,隨時更新整理。從鄉村到城市,從省培到國培,無論走到哪里,無論參與什么活動,我都會帶在身邊,它就像一個百寶箱,每每遇到困惑或者需要緊急補充某些材料,又或者臨時需要提供一節公開課,我都會及時打開這個百寶箱,尋找自己想要的內容。哪個同事需要課件、視頻、微課,到我這一般也能淘著,“問問翟老師,她那可能有”幾乎成了同事的口頭禪,我也樂得跟大家分享。
記得那年在青島參加省培,臨時需要到錄播教室錄一節沒有學生的說課,只有一個晚上的準備時間,時間緊任務重,我又是組內最年輕的教師,領導懇切的眼光望向我,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因為我有底氣,我的百寶箱里恰好有《吆喝》這一課的上課資料,每上一次我都會更新一次,稍加修改即可成一篇說課稿。第二天一大早領導便招呼組內成員起床,打算聽我試講一遍,然后幫我修改,沒承想當他們聽完,一個個眼睛瞪得老大:“你是怎么做到的?”他們一個個重復著這句話,同行的小敏老師竟然夸張地跑到我面前,看我有沒有黑眼圈,眼睛有沒有紅血絲,我則含蓄地笑笑說:“這篇課文正好我剛上過。”那次培訓我們組的說課和評課得到了省專家組的一致好評,素材還被選入了當年暑期教師遠程研修的優秀素材。這一切都歸功于我日常“寫課”和積累的習慣。
寫課的“米”還可以借得,外出學習、聽名師講課、閱讀名師著作、關注名師公眾號,這些都會源源不斷地提供寫課的素材。與同頻之人攜手而行、抱團取暖,相信集體的力量,有一句話我一直很認同: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我積極參加學校的教研,與同事交流自己的寫課心得,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同時向不同學科教師進行跨學科交流,沉淀凝結成自己的精神食糧。
寫課是自我反省的過程,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寫課能夠提升認識,升華感受,沉淀思考。只要努力克服焦慮和懶惰,不內耗,大膽邁步向前,風景就在路上。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