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籍華裔章家敦因《中國即將崩潰》成名,二十年來他的末日預言屢次落空,卻持續在美媒發聲,被嘲為"崩潰大師"。
當"崩潰論"被現實擊碎后,他靈活轉向宣揚"威脅論",在福克斯新聞聲稱中國欲謀殺美國人、"吞并"月球,制造恐慌。
這位美版"戰忽局"專家何以長盛不衰?他的矛盾論調背后藏著什么政治圖謀?
面對強硬派的最后一搏
2025年4月,當特朗普政府終于被中國的有力反制措施打得抬不起頭,不得不考慮降低對華關稅之際,章家敦又一次登上了福克斯新聞的節目。
他那副義憤填膺的樣子,仿佛美國已經戰敗投降一般,激動地呼吁特朗普政府必須繼續堅持高關稅政策。
特朗普政府不能認慫,中國馬上就會徹底崩潰了!章家敦在節目中如此信誓旦旦。然而,當被主持人詢問依據時,他除了那套老生常談的論調外,竟然開始信口雌黃,聲稱中國的登月計劃是為了"吞并月球",從而用核彈隨意轟炸美國。
如此天馬行空的言論背后,章家敦的影響卻不容小覷。特朗普的經濟顧問斯蒂芬·米蘭曾在關稅政策報告中大量引用章家敦等"反華學者"提供的虛假數據,錯誤地判斷中國不會對美國關稅政策進行反制。這一誤判導致特朗普政府在中國采取強有力反制措施時措手不及,至今未能與任何一個國家談成關稅協議。
章家敦式的"高論"不僅誤導了美國決策層,更讓美國在國際貿易戰中陷入被動。在四月下旬,當白宮高級官員暗示考慮降低對華關稅時,章家敦及其支持者們便開始在媒體上大放厥詞,試圖阻止這一"軟弱"行為。
然而,他們的聲音已經越來越難以掩蓋現實的打臉。為何如此荒謬的言論能持續影響美國政策?這背后反映的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二元思維模式,章家敦恰恰是這種扭曲敘事的代表人物。
自相矛盾的雙面論調
章家敦的言論存在一個根本矛盾:一方面聲稱中國經濟即將崩潰,另一方面又警告中國威脅將摧毀美國。這種自相矛盾的邏輯,如同薛定諤的貓一般,讓中國同時處于"虛弱"與"強大"的疊加態中。
在《新聞周刊》,他發表文章稱"中國正在將美國趕出中東",轉頭在福克斯新聞卻宣稱"中國正準備殺死美國人"。這種雙重標準的靈活切換,讓人不禁懷疑:如果中國真如他所言即將崩潰,又如何有能力構成如此嚴重的威脅?
這種二元敘事的本質,其實是美國一些政治勢力精心設計的認知戰武器。一方面通過"崩潰論"瓦解國際社會對華的經濟信心,另一方面又借"威脅論"煽動地緣政治對抗。
國際學術界早已對這種雙面操作嗤之以鼻,《外交政策》甚至連續兩年將章家敦的"中國崩潰論"列入"年度最糟糕的10項預測"。
更諷刺的是,章家敦在2023年美國大選期間還試圖用人工智能算法"預測"中國民眾更支持拜登,結果與實際情況完全相反。這種頻頻出錯的"預言"為何仍有市場?答案很簡單:他的言論雖然荒謬,卻恰好契合某些美國政治勢力的需求,成為其對華政策的"理論支撐"。
然而,要理解章家敦這種矛盾言論的根源,我們還需了解他的個人背景和成名之路,看看這位"戰忽局專家"是如何煉成的。
戰忽局招牌的煉成記
章家敦,這位被中國網友戲稱為"崩潰大師"的美籍華裔律師,祖籍江蘇,1951年出生于美國。他擁有美國康奈爾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國上海和香港工作生活近二十年,在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擔任合伙人,客戶包括花旗銀行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
然而,這位自稱在中國生活了二十余年的"中國通"卻有一個巨大的尷尬:他不懂中文,無法閱讀中文書籍和報紙。這如同一個聲稱精通中餐的廚師卻連筷子都不會使用,令人啼笑皆非。更諷刺的是,2002年之后,他基本再也沒有踏足中國大陸,對中國的認知還停留在二十多年前。
2001年,章家敦出版了《中國即將崩潰》一書,一戰成名。他在書中斷言,中國現行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最多只能維持5年,中國的經濟正在衰退,并開始崩潰,時間會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而不是之后!這本書在西方引起轟動,一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奇妙的是,當初的驚人預言悉數落空后,章家敦不但沒有承認錯誤,反而不斷調整預測時間:先是2011年,然后是2012年,接著是2013年"6個月內",再到2016年,每次預言破產,他就推遲時間,同時拋出更為驚人的新預言,如同一位不斷改期的末日預言師。
他在美國媒體上的持續走紅,并非源于預測的準確性,而是因為他的言論恰好符合某些美國政治勢力的戰略需求。章家敦成了福克斯新聞等親特朗普媒體的座上賓,被塑造成"了解中國內情"的權威專家。然而,他這種缺乏基本專業素養卻能持續發聲的現象,實質上反映了部分美國精英對華認知的嚴重偏差。
當我們審視章家敦的言論影響時,不難發現一個諷刺的現實:這些錯誤預測不僅沒能準確指導美國對華政策,反而正在給美國自身帶來實實在在的負面后果。
關稅戰的反噬與未來走向
章家敦鼓吹的貿易戰與高關稅政策,如今正在以驚人速度反噬美國經濟。根據最新數據,美國日用品巨頭寶潔公司在高額關稅下每年需要多花10億到15億美元的采購成本,不得不通過漲價轉嫁給美國消費者。這種情況下,寶潔首席財務官舒爾滕無奈表示,他們在短時間內根本找不到替代中國的供應鏈。
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巨頭更是直言不諱:如果繼續堅持高關稅政策,他們將被迫不斷漲價,最終導致美國消費者買不起商品,貨架將變得空空如也。這與章家敦宣稱的"中國依賴美國商品"恰恰相反,現實是美國企業無法短期內脫離中國供應鏈。
加州長灘港作為美國最大港口,已預測2025年第二、三季度貨物轉運量將大幅縮減,可能導致減少九分之一的工作崗位,加劇美國就業壓力。章家敦等人推動的貿易戰,實際上正在傷害他們聲稱要保護的美國工人利益。
面對這些現實打臉,章家敦的影響力已明顯減弱。即便是美國媒體也開始質疑其言論可靠性,《外交政策》連續兩年將他的預測列為"最糟糕預測"。
未來3至5年,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調整,這種基于偏見和意識形態的對華政策將越來越難以為繼。中國已經降低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轉向全球多元化市場布局,而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則深陷高關稅帶來的成本上升困境,這種反差將迫使美國政策制定者不得不重新思考對華關系。
章家敦式的言論雖然仍會在特定政治環境下有一席之地,但其實際影響力正隨著美國社會對貿易戰真實成本認識的提高而逐漸衰退。這表明,基于二元對立思維的對華認知已無法適應復雜多變的國際現實,一種更加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取向或將在未來成為主流。
結語
章家敦的"崩潰威脅"二元論映射了西方對華認知誤區,中國二十年發展已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其荒謬,揭示背后的戰略操縱。
面對復雜世界,需摒棄零和思維,構建包容互利的合作觀。只有相互尊重、共同發展,才能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
信息發達時代,偏見為何依然橫行?是知識局限性的表現,還是某些勢力的刻意為之?這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