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電站,句容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大壩高達182.3米,是全球壩體最高的抽水蓄能電站。
一家企業,天奈科技,專注研發生產納米級碳材料,是全球最大的碳納米管與碳納米管漿料生產企業。
一臺設備,慧創醫療NirSmart,是全球最早獲得NMPA注冊證的便攜式近紅外腦功能成像裝置。
這些“全球之最”的創造者,不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也不是杭寧蘇蓉二線城市,而是在江蘇省“最小”的地級市——鎮江。
極強的反差感背后,是一座中小城市的產業突圍之路。
小體量,也能迸發高能量!
在江蘇“十三太保”中,鎮江的面積是最小的。
3840平方公里,僅為徐州的四分之一,連云港的二分之一。
土地是人類生存的根基,數量、質量與空間分布構成了人口容量的剛性邊界。
土地面積小,意味著無法容納太多的常住人口。
事實也正是如此,數據顯示,鎮江常住人口322.6萬,僅為南京的三分之一,鹽城的二分之一,排名全省倒數第一。
無論是土地視角,還是人口維度,鎮江都稱得上是江蘇“最小”的城市。
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
土地小,人口少,這幾乎決定了鎮江的經濟體量的上限。
出人意料的是,鎮江的GDP并非倒數第一,而是排在了面積更大、人口更多的淮安、宿遷、連云港之前。
鎮江城市風光
鎮江2024年的GDP為5540.01億元,全國排名57位,比山西省會太原、新疆首府烏魯木齊還要高。
因為處于強手如林的長三角,鎮江才沒有太多的存在感。
仔細拆解鎮江的發展數據,正解局發現,鎮江的經濟體量不大,但含金量很高。
先來看幾個榜單。
其一,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排行榜。
去年9月,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了《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報告》先期報告。
每年的全球創新指數都會根據創新生態系統對132個經濟體進行排名,并確定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排行榜。
本次排行榜顯示,中國共有26個科技創新集群上榜,數量世界第一。
其中,深圳-香港-廣州排名全球第2,北京排名全球第3、上海-蘇州排名全球第5、南京排名全球第9。
鎮江排名全球第77,在上榜的中國城市(群)中排名第22,是江蘇僅有的3個上榜城市之一。
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排行榜中國上榜科技創新集群 上下滑動即可查看
其二,中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
中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來源于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4》。
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具有一套完整嚴謹的指標體系,相關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權威部門的統計和調查,堪稱城市創新能力的官方榜單。
在接受調查的全國28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鎮江位列第41。
在上榜的12個江蘇城市中,鎮江排名第6。
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 上下滑動即可查看
科技集群也好,城市創新能力也罷,反映的都是一個地區內的創新活動、科技人才、研發投入等要素的集中程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
鎮江不僅成功上榜,更為重要的是,排名遠高于其在全國GDP的位次和在全省的位次。
這表明,鎮江的經濟體量不大,但科技含量很高,創新能力很強。
在GDP在5000億元-6000億元的城市中,鎮江的創新力是最強的。
鎮江的創新力,來自哪里?
答案是,制造業。
提起鎮江,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醋、鍋蓋面。
其實,鎮江的制造業實力很強。
“百強縣市”榜單,被視為衡量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的“風向標”。
2024年,鎮江共有3個縣級市上榜,位列同體量城市前列。
“2024中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
上榜的丹陽、句容、揚中3市,背后都有雄厚的制造業支撐,成為觀察鎮江制造實力的一個窗口。
丹陽的眼鏡產業,擁有1600多家眼鏡相關企業、5萬多名從業者,鏡片年產量為4億多副,占全國鏡片生產總量的75%、全球總量的50%,被譽為中國“眼鏡之都”。
揚中的船舶海工產業,集聚大津重工、新韓通、蘇洋船舶等龍頭企業,創造了多個首臺(套)和“第一”“唯一”,多項產品、設備、技術、工藝填補國內空白。
句容的新材料、智能制造等4個產業集群發展成為百億級主導產業,預計形成5家30億元、10家10億元以上鏈主企業,規上工業企業達250家以上。
從全市范圍看,2024年,鎮江制造業開票銷售超3684.3億元,年增速13.2%,高于全省平均。
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兩大產業集群規模,分別超千億元。
鎮江新區新材料產業園
2021年,鎮江明確重點發展8條產業鏈,分別是智能農機裝備、航空航天、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船舶海工裝備、高性能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
每一個產業鏈上,都活躍著一批“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產業鏈,魚躍醫療營收規模國內前5,醫用制氧機、霧化器、聽診器、輪椅車等7大產品連續10余年穩居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吉貝爾藥業的利可君片國內市場占有率80%,七〇七制藥的中華老字號“巴布膏”名冠華東。
鎮江慧創醫療展示的研究器械
高性能材料產業鏈,擁有上市企業7家,圖南合金是國內唯一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溫合金大型復雜薄壁鑄造核心技術的企業,天工國際填補國內粉末冶金規模化生產空白,天奈科技是世界上最大的碳納米管與碳納米管漿料生產企業。
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產業鏈,擁有規上企業共376家,揚中在中低壓電氣領域市場份額達全國縣域第一,大全集團直流配電系統大容量斷路器快速分斷技術更是填補了國內空白。
大全集團直流配電系統大容量斷路器快速分斷技術
鎮江的“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呈現高度集聚態勢,形成了“專業化深耕、精細化制造、特色化突圍、新穎化突破”的集群競爭力。
這些企業,既是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器”,更是創新的主力軍。
數據顯示,鎮江市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9.71件,位列全省第4;有效發明專利總量25725件,同比增長19.97%。
“制造實力派”鎮江,正在從“傳統制造基地”向“科技創新策源地”躍升。
從內部看,鎮江面積小、人口少、體量小,在制造業集聚上存在天然短板。
從外部看,鎮江的周邊皆為南京、蘇州、常州、無錫這樣的巨無霸城市,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容易被虹吸。
在“內外不利”的局面下,鎮江的制造業能夠集群發展,表現出極強的創新力,殊為不易。
鎮江做對了什么?
這其中,當然離不開政策支持、產業基礎、營商環境等。
正解局更關注的是,鎮江的一些獨特“方法論”。
鎮江城市風光
具體來說,有兩點:
一是取舍之道,以聚焦求突破。
近年來,全球科技與產業格局深刻變革,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制造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正在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各大城市都在爭相布局,搶占先機。
在這場產業競速賽中,鎮江沒有“一哄而上”,而是有針對性地選擇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新型儲能和氫能三大產業進行布局。
以低空經濟為例,鎮江是全省唯一航空航天特色產業省市聯動發展試點地區,也是“兩機”(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產業鏈主要推進城市。
目前,鎮江形成了“一園、一場、一鎮、一院”(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園、大路通用機場、航空教育小鎮、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產業布局,以及以通用飛機為龍頭,通用航空、航空航天新材料、關鍵部件、發動機動力核心部件、航空機載設備與系統、航空服務等6大特色板塊,集聚涉航產業鏈企業118家。
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園
精選賽道的好處是,一方面,基于城市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的精準匹配,可以聚焦一點,謀求突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與周邊其他城市“同質化內卷”,形成錯位競爭。
這是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取舍智慧。
二是縱橫之道,借外力強內功。
鎮江周邊的巨無霸城市,在虹吸資源,也在溢出資源。
地處長三角核心區,鎮江既是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北翼節點,又是寧鎮揚一體化的重要樞紐,通過主動對接上海、南京,享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紅利。
寧鎮揚大都市區總體空間格局
4月20日,鎮江赴上海舉行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海)座談會,深入洽談交流,加強戰略對接,為區域一體化合作注入新動能。
鎮江“四群八鏈”產業體系,與上海“3+6”新型產業體系積極互補、融合發展。
近三年鎮江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中,來源地為上海的項目數和總投資累計分別達64個和394億元,年均分別增長37.5%和200%,占全部簽約項目的7%和10.4%,穩居鎮江第一市外來源地。
為了更好地借力“大院大所”助推成果轉化,鎮江連續五年舉辦“高校院所走進鎮江產學研合作大會”,有效聚集長三角地區創新資源,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去年,鎮江與長三角地區的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15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54.7%。
鎮江的“縱橫之道”,本質是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打通資源共享通道,構建起開放式產業生態,形成“雙向賦能、雙向受益”的發展格局。
取舍之道,以聚焦求突破;
縱橫之道,借外力強內功。
這就是鎮江的方法論。
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規模效應”,指的是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單位成本逐漸下降的現象。
對企業來說,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可以通過更高效的生產流程、更低的采購成本和更好的資源利用來降低單位成本。
對城市發展而言,這種效應呈現顯著馬太效應:
頭部城市憑借產業集聚優勢,持續降低交易成本、強化人才虹吸,形成自我強化的循環系統。
這就是大城市的好處。
在規模效應主導的產業競爭中,中小城市如何突圍?
鎮江的實踐揭示,中小城市要想突圍,關鍵在于構建差異化的產業坐標系,在精準卡位中塑造錯位競爭優勢。
鎮江城市風光
小體量,迸發高能量!
鎮江為中小城市產業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