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4 月 28 日夜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再出驚人之舉,間接公開承認烏方針對俄軍高級將領的刺殺行動。
推測烏克蘭方面的刺殺報復活動,可能與前段時間俄羅斯導彈襲擊基輔有關,雙方報復行動如果繼續逐向傷害平民和刺殺高官方向升級,則只會加深雙方積怨,即使短期和談也更難摒棄前嫌。
回顧烏克蘭的政治歷史,也時常存在政治報復政治清算的影子,雖然沒有韓國青瓦臺詛咒如此為人所熟知,但也發生過不止一次。不過面對烏克蘭方面的小手段,普京似乎選擇停火隱忍并未作出激烈反應,反而宣布3天停火。
澤連斯基承認刺殺俄軍中將?
澤連斯基稱,他聽取了烏克蘭對外情報局和國家安全局負責人的匯報。其中,對外情報局局長報告了對俄武裝力量高級指揮人員進行 “清除” 的情況。
眾多媒體一致報道,澤連斯基此番言論所指的,正是 4 月 25 日發生在俄羅斯莫斯科州巴拉希哈市針對俄總參謀部莫斯卡利克中將的刺殺行動。
當日,莫斯卡利克中將在自家門口遭遇汽車爆炸襲擊,當場身亡,爆炸裝置威力巨大,內含 300 克 TNT 當量炸藥。
俄聯邦安全局迅速展開調查,鎖定了烏克蘭特工庫津,據其供述,烏情報部門自 2023 年起便對莫斯卡利克實施長期監視,且此次爆炸的引爆技術疑似獲得美國軍火商支持。
澤連斯基公開承認這一刺殺行動,可能是出于俄羅斯日前導彈襲擊基輔或是奪走庫爾斯克的報復,對俄羅斯的挑釁,也讓俄烏沖突的對抗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
以往,雖然雙方沖突不斷,但對于此類針對高級將領的刺殺行動,多是相互指責而沒有一方公開承認。澤連斯基的此番表態,可能會使得沖突的緊張程度急劇上升,外界各方紛紛擔憂沖突將進一步失控。
俄羅斯方面反應,隱忍停火?
面對烏克蘭的刺殺行動,俄羅斯方面反應更多是局限刺殺事件本身,俄聯邦偵查委員會迅速對案件展開調查,鎖定嫌疑人并將其逮捕,隨后正式指控嫌疑人實施恐怖主義行動導致莫斯卡利克中將身亡。
俄羅斯也通過官方渠道表達了對烏克蘭此舉的強烈譴責,認為這是烏克蘭不顧國際法和基本準則的危險行為。然而,就在烏克蘭報復升級、局勢愈發緊張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京卻宣布了一項停火決定。
當地時間 4 月 28 日,普京宣布,在衛國戰爭勝利 80 周年慶典期間,即 5 月 8 日零時至 11 日零時,俄羅斯將暫停在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區域的一切軍事行動,并期待基輔采取相應措施。
這一停火決定讓外界感到十分意外,在烏克蘭剛剛進行了刺殺俄軍中將這樣的挑釁行為之后,普京選擇在此時停火,似乎頗有 “隱忍” 之意,也有做和平高姿態發表攻心攻勢的意味。
普京的停火攻心計
普京的這一停火決定背后可能存在著諸多考量。從人道主義角度出發,衛國戰爭勝利 80 周年是俄羅斯極為重要的紀念日,在這樣的特殊時刻停火,目的是俄羅斯對和平的向往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通過停火,俄羅斯也向國際社會展示其愿意推動和平解決沖突的誠意,爭取國際輿論的支持。盡管烏克蘭近期動作不斷,但俄羅斯仍然希望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沖突,停火決定也可以看作是對烏克蘭的一種呼吁,希望烏方能夠響應,共同推動沖突的緩和。
戰爭已經打了三年,雙方持續絞肉苦撐,但前線雙方士兵都向往和平結束沖突。回顧當年蘇聯時期,俄羅斯和烏克蘭同為加盟共和國一起打敗德意法西斯,用和平攻心,憶往昔共同戰斗也許更能加速戰局走向談判和平。
不過,對于普京的停火決定,烏克蘭方面的態度尚不明朗。此前,烏克蘭外交部長瑟比加曾表示:“如果俄羅斯真的想要和平,它必須立即停火。
如果現在就能停火,而且持續 30 天,那么這就是真的。” 如今俄羅斯宣布停火,但停火時間僅為 3 天,烏克蘭是否會認為這是俄羅斯真正和平的信號,還是會繼續采取強硬措施,目前還難以預測。
烏克蘭政治報復迫害的歷史與蔓延
搞刺殺,搞政治清算這個方面,回顧烏克蘭政治斗爭歷史還是有一定傳統的,烏克蘭政治家族與寡頭之間上演過也不止一次,如今選擇向域外蔓延不能不讓人擔憂。
季莫申科曾在2005 年 2 月至 9 月、2007 年 12 月至 2010 年曾兩度擔任烏克蘭總理,2010 年,季莫申科在烏克蘭總統大選中敗給亞努科維奇。
2011 年,季莫申科遭檢察官起訴,被指控濫用職權,簽署高價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協議,挪用 5.26 億美元環保基金用于支付養老金,還把斥資數百萬美元購買的救護車用于私人活動等。
6 月,季莫申科出庭受審,她否認相關指控,宣稱自己遭到亞努科維奇的 “政治迫害”。后被判償還2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入獄 7 年。
2014 年烏克蘭發生廣場革命,亞努科維奇逃亡。之后其家族在烏克蘭的財產被全面沒收,親信遭到系統性清洗。總檢察長辦公室對其相關案件展開調查,盡管部分案件存在爭議,但這一系列行動被視為具有政治清算的性質。
澤連斯基也對波羅申科進行過清算,包括制裁、叛國罪指控、資產凍結等。澤連斯基指控波羅申科任內與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地區有秘密煤炭交易并 “通俄叛國”。波羅申科則斥之為 “荒謬挑釁”,稱澤連斯基是在 “偽造證據”,反指對方戰爭期間縱容腐敗。
政治默契被打破,沖突愈發難以控制
在以往的沖突中,雖然也有平民受到波及,但雙方在一定程度上還維持著某種默契,盡量避免將攻擊目標直接對準平民和對方政府高官。但如今,烏克蘭承認刺殺俄軍中將,這一行為打破了原有的默契。
但現如今俄烏雙方的報復行動已經逐漸呈現出向平民和刺殺政府高官升級的趨勢。如果沖突繼續按照這種趨勢發展,平民將面臨更大的危險,沖突也將愈發難以控制。
雖然美國政府正努力促成俄烏和平協議,在這樣的背景下,普京的停火決定也有著向美國及國際社會釋放信號的意圖,表明俄羅斯仍然對和平感興趣,愿意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來的路還充滿了不確定性,雙方是否能夠借此機會緩和沖突,日后實現更長時間或是永久停火,還是會繼續走向更激烈的對抗,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大家對局勢如何看,普京選擇隱忍是出于攻心為上還是其他打算,歡迎評論區發表高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