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黃子佼案二審調解于28日首次開庭,他僅委托律師代為出庭,最終與5名被害人成立調解,但雙方調解條件和金額并未公布。對此,你們怎么看?
一、從“幽默才子”到“硬盤收藏家”,他經歷了什么?
誰能想到,那個在鏡頭前妙語連珠的“金鐘獎主持”,私底下竟是個“未成年人影像狂魔”?2023年MeToo風暴中,黃子佼被曝性騷擾17歲少女。你以為他會收斂?錯了!2024年警方突擊搜查,竟在他家硬盤里挖出2259個未成年性影像,涉及35名兒童,最小的才10歲。
這哪是“無心下載”?10歲女孩的197部影片、14歲少女被侵犯228次的詳細記錄,甚至能精準買到受害者社交賬號。網友怒罵:“這是把《未成年人保護法》當菜單點菜呢?”曾經的光環碎成渣,黃子佼徹底淪為“法制咖”。
二、法庭上的“鞠躬秀”與數字密碼:8個月→3-7年?
一審判8個月,罰10萬新臺幣——輕得離譜?檢方當場炸鍋!2025年3月二審開庭,黃子佼搞了出“5秒鞠躬秀”,卻連一句道歉都不肯說。
更魔幻的是他的狡辯:“下載時不知道是未成年”“部分影片里是成年人”。可鐵證如山啊!硬盤里新增的586部未成年人影像、12名新受害者被追加起訴,刑期可能從8個月飆到3-7年。網友嘲諷:“鞠躬能折現嗎?”
三、2000萬賠償金與未解的謎題:誰在幫他“洗白”?
受害人要求2000萬新臺幣成立反性侵基金會,家屬痛訴:“這點錢還不如他一場商演!”更詭異的是,妻子孟耿如竟選擇原諒,連累自己新劇鏡頭被刪光。
如今案件滾雪球般擴大:4月23日再曝持有586部新證據,5月2日將開二次調解庭。但關鍵問題仍懸著——硬盤里的35名兒童是誰?背后是否有產業鏈?網友靈魂拷問:“明星特權能買通法律,但買得回受害者的童年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