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 25-90 萬,安家費 40-190 萬,2024 年,民辦本科高校溫州商學院以相當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招聘頂尖人才,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彭輝在投出近 60 份簡歷后,入職了這所高校。
有網友說他浪費了北大學歷,為錢放棄了學術理想;有網友同情他,稱在 「 文科無用 」 的環境下,能找到這份工作已屬不易;還有人居高臨下,認為他上學期間沒做好職業規劃、沒好好發論文,才導致從 「985、211」 落到民辦高校,社會地位一落千丈。
轉眼快一年過去了,彭輝告訴記者,自己并不后悔這個選擇。「 只是抽象地談論北大博士該有怎樣的職業道路,不結合個人的具體情況,是沒有意義的。我也沒有放棄學術理想,只不過不是卷論文、卷學術名利場,我只想靜下心來,寫一點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文章。」
在追求穩定和編制成為主流的社會環境下,他是師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拿著稅后三十五六萬元的年薪,他認為自己并不虧,「 我在這里 10 年的收入,抵得上很多公辦普通本科教師 20 年以上的收入,即使未來有一些未知的風險,現在的收入也可以給我不少底氣?!?/p>
他總結,不要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北大的、是博士就該如何優越;也別把自己陷入悲慘敘事,認為入職民辦高校就低人一等、很可憐,「 世事無常,一切都在變化,只有對自己的認可是我們在這個時代唯一能抓住的穩定存在?!?/p>
溫州商學院 2025 年人才招聘公告。圖/溫州商學院官網
年薪 35 萬元,安家費 80 萬元
記者:請做個自我介紹。
彭輝:我是一個在哲學系待了十來年的博士,也是一個非常平凡的民辦本科教師。我出生于 1995 年,河南許昌人,本碩都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2023 年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投遞了近 60 份簡歷后,我于 2024 年 7 月入職溫州商學院,目前任溫州學研究基地副主任。
記者:入職近一年,感受如何?
彭輝:感覺不錯,我不想虛度光陰,但也不想去特別卷的地方,溫州商學院就很適合我。至少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里我過得很舒心。學院內部的氣氛和諧,同事相處愉快,領導也很照顧新來的老師。
這里對老師要求不低,學校高薪引進人才是為了申報碩士點、提升學校的整體競爭力,有個基本要求是有博士學歷的教師必須達到一定比例,還要有一些科研成果。學校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學費和董事長的贊助,這錢撒下去肯定是想要見到一些成果的,所以招我們過來肯定是要出結果,不可能白養閑人。
我在入職前也已經想好了職業發展路徑,民辦學校發文相對較難,但還是有可能性的,發不了中文,可以發英文,累積一些學術成果,然后去申請課題,從省廳級的開始,后向國社科級的努力,形成一個正向的發展。
記者:你現在的薪資待遇如何?還能解決配偶工作?
彭輝:工資稅前年薪 35 萬元,稅后到手 28 萬元左右。雙邊公積金一個月 7 千元,一年 8 萬多元。我的年收入在三十五六萬左右。
現在沒有分房子了,但有安家費,我能拿 80 萬元。來了先給一半,完成考核后給剩下的一半。考核要求 5 年發兩篇中文 C 刊,或者兩篇英文二區以上的期刊。如果完成了考核,后五年就繼續執行前五年的合同,如果沒完成,就按實際完成的那個檔次重新簽合同。
配偶是碩士可以解決工作。民辦高校背后有投資人,如果本校沒有合適的崗位,投資人還有其他企業可以安置。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覺得學歷被浪費
記者:為什么選擇這個學校?
彭輝:我之前是準備去一個老師那里做博士后,在畢業前半年就已經商量好了,那個老師也在幫我跟學校爭取名額,但不是很順利。拿到溫州商學院的名額后,我糾結了兩個星期,因為當時身邊的大趨勢還是去公立高校,去 「985」「211」「 雙一流 」,還沒有認識的人去民辦高校,我如果去,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需要衡量去那邊發展得不好怎么辦。
但溫州商學院對我很好,之前沒在他們論文認定系統里面的論文也認了,還幫我提升了一個認定等級,讓我工資更高了一些,給我加了一重保障。
我也在調整自己的期待,入職溫州商學院,客觀來說平臺是降低了,但薪資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認為學術理想重要,但首先要保障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質量。
雖然能給出這個薪水的學校并不少,但會有很高的科研考核要求,如果是科研能力很強的朋友,當然可以選擇平臺高、工資也高的學校。但每個人都要考慮自己的情況,文科本來產出率就低,我這個專業方向產出更是困難,再加上我本身不是特別卷的人,所以我選擇了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記者:會覺得自己的學歷被浪費了嗎?
彭輝:完全不會。這一兩年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很多不考慮現實情況的理念、想法、意見都是不可靠的,很多東西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到人,這個人的性格、心態、家庭背景,具體到這個人所處的階段、環境等,才能做具體的分析,才能做出決斷,而不是簡單的、大而化之的說北大博士應該怎樣,你這個專業應該怎樣,這都是沒有意義的。
我才是唯一陪伴自己 30 年、明白自己的人,我對自己的認知才是真正穩定的,不會隨著社會時代的變遷而變遷的。把博士學歷當成工具性的東西未嘗不可,但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這個時代發展的潮流,而不是想當然地覺得我讀一個博士就能怎么樣。
記者:會擔心平臺限制嗎?
彭輝:申請課題不太擔心,因為所處平臺在國社科這個評分體系里面的占比非常小,主要還是論文本身的質量。不過對前期成果確實有點擔心,確實我這個學科想發論文比較難,但好在申請國社科項目不是學??己说挠残砸?,所以我就放平心態,申得上最好,申不上也沒有關系。
本文來源:新華社、九派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