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物生長。美味的蝦爬子成為大連人餐桌上的常客。別看在人類面前,蝦爬子只能作為盤中餐,但在海洋世界里,它可不是什么好惹的動物,“大錘子”一揮,所向披靡。
人們所喜愛的蝦爬子味道那樣鮮美,為啥脾氣卻如此“暴躁”呢?記者采訪了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科技與環境學院講師秦玉雪,請她講講蝦爬子的“彪悍”與溫柔。
蝦爬子,學名口蝦蛄,它是節肢動物門,蝦蛄科口蝦蛄屬的動物。在我國,蝦爬子的分布范圍十分廣泛,所以不同地域的人對其稱呼也不盡相同,廣東地區稱之為撒尿蝦,蓬萊的部分地區叫它官帽蝦,除此之外,我們常能聽到的名字還有諸如皮皮蝦、爬蝦、皮帶蝦、富貴蝦、琵琶蝦等。
不僅名字五花八門,蝦爬子的外表也相當有特點。它的軀體呈扁平狀,從頭到尾都長著堅硬的甲殼,分為大大小小的20節,而在蝦爬子的腹部分布著游泳足,其根部毛須狀的是它的腮,它的尾部則像是一個小扇子,這也是蝦爬子作為“游泳健將”的精良“裝備”。蝦爬子的個頭不算很大,通常只有10~15厘米,但卻是實打實的肉食動物,魚類、蟹類、蝦類、貝類、頭足類、多毛類等都是其捕食的對象,甚至在食物緊張時,蝦爬子也會自相殘殺,捕食同類。
雖說蝦爬子長得“扁平”,性情卻非常“支棱”,它在小體型海洋動物中稱得上是生性兇猛的。蝦爬子最擅長伏擊,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居所,口蝦蛄通常會隱藏在海底的洞穴、礁石縫隙或泥沙中,它們偏愛泥質的海底環境,挖掘出“U”形洞穴,兩端的洞口非常窄小,便于埋伏。蝦爬子的“暴脾氣”還與它強有力的武器密不可分,它的頭兩側有一對非常顯眼的“錘子”,被稱作第二顎足,不僅可用于捕食,還能在遇到天敵時進行防御。
日常,蝦爬子藏身于洞穴或礁石縫隙中,當獵物靠近時,它會以極快的速度神速“出拳”彈出強有力的第二顎足,把對方敲暈甚至瞬間置于死地,緊接著,一對鉗子又能夠刺穿或鎖死獵物。有實驗發現,蝦爬子第二顎足的威力相當大,一記“暴錘”甚至可以敲破玻璃。
伏擊型的捕食方式,決定了蝦爬子雖然不主動惹事兒,但也不怕事兒,即便是面對比它們體型大很多也重很多的頭足類動物,比如碩大的章魚,都會無所畏懼地去攻擊對方。蝦爬子始終信奉“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即使貝類、海膽有著堅硬的外殼或者鋒利的刺,它也總有辦法能夠輕易地破壞獵物的外層硬殼,吞食內里的肉。
長了一身堅硬鎧甲的蝦爬子,在孕育下一代時卻是專注且溫柔的。蝦爬子之間的交配都是“露水姻緣”,孕育下一代的主要任務由雌性來完成。雄性則負責守在洞穴口處,“收拾”來往的入侵者或假想敵,保護母蝦爬子安心待產。
生產時,母蝦爬子首先產出黃色的卵,隨之團成卵團,它像寶貝似的用第三、第四、第五顎足抱著,并時不時地用除了第二顎足以外的所有顎足交替提升、折疊、翻動卵團,由此產生水流,使每個卵粒獲得足夠的溶解氧。整個過程叫作抱卵,看起來則像是母蝦爬子在“盤”懷里的卵團。“盤”到一定程度,卵團被整理成簇狀,并一直保持這種形狀。待到母蝦爬子終于放下了懷里的寶貝,把它鋪放在“U”形洞穴的底部,這就意味著小蝦爬子即將破膜而出。從受精卵到個體孵化出來,大約需要30天,而整個過程中,母蝦爬子全心全意專注抱卵,不吃不喝,渾身散發著母性的光輝,讓人不禁感慨母愛的偉大。剛出生的小蝦爬子身體纖細,看上去頭重腳輕,只有一對第二顎足出奇地顯眼,看來蝦爬子無論在哪個階段,都相當重視“武器裝備”的儲備。
小蝦爬子脫離母體后,便開啟獨立生長模式。“一家子”的緣分宣告結束,各自安好。小蝦爬子慢慢成長,歷經數度蛻變,大約2至3年的時間,才能達到個體的成熟期。秦玉雪表示,近年來,口蝦蛄的經濟價值逐年提高, 已成為遼寧沿海主要捕撈對象之一。為避免出現資源枯竭的現象,建議在堅持嚴格的伏季休漁制度的同時,對于口蝦蛄在資源總量、肥滿度及設置捕撈期和捕撈規格等方面進行科學的評估和研判,避免出現過度捕撈的現象,構建人海和諧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一片海”。
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齊媛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