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星大紅袍文化節上,游客體驗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主辦方供圖
“開山咯!采茶咯!”點香燃燭、頂禮膜拜、宣讀祭文……4月20日,谷雨,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國家公園御茶園舉辦的第三屆武夷星大紅袍文化節暨2025春茶開山儀式上,呼喊聲、鑼鼓聲交織,從這一天起,萬千茶農同山采茶。
“我是第一次參加開山儀式,體驗采茶、制茶,特別有儀式感。”河南游客張真說。喊山祭茶于2021年列入南平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是武夷山茶事的古老習俗,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每年谷雨,當地茶農遵循傳統,舉行喊山開茶儀式,祈望茶事順利、茶葉豐收。
最新數據顯示,武夷山已建成綠色生態茶園14.8萬畝,茶業全產業鏈產值達150億元。一場喊山開茶禮的背后,是武夷山茶產業、茶文化、茶科技統籌發展的大文章。
本屆大紅袍文化節秉承“中國茶 和天下”的理念,融合傳統與創新,通過舉辦一系列豐富的茶主題活動,向世界展現多姿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外文明在茶香中互通互鑒。在文化節的“國際志愿者茶文化分享會”直播中,來自不同國家的茶友會聚“云”端,探討中外茶文化,提出更能吸引年輕群體的傳播推廣方式,讓茶文化突破國界,成為連接不同文明的情感紐帶。
喊山開茶后的一個多月里,茶農茶企進入最忙碌的采茶季和制茶季。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也陸續展開,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大紅袍冰箱貼、大紅袍冰淇淋、茶沐浴露……文化節當天,“大紅袍”文化藝術主題街區開街。街區位于御茶園武夷星茶科所,在留存原有風貌的基礎上,為游客打造集歷史展覽、非遺體驗、美食、文創、休閑等業態于一體的茶文化新空間。在這里不僅可以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還能參與拓印、漆扇等互動體驗,各種以大紅袍元素為靈感創作的文創產品,從茶器、茶食到各種生活用品一應俱全,供游客欣賞、購買。
“這比圍爐煮茶‘帶感’多了!”活動現場,游客秒變“一日茶農”,挎上小竹簍鉆進茶園,跟著師傅學掐“一芽三四葉”,在高溫焙籠前,邊聽邊看邊聞,觀察一片茶葉的蛻變。就連傳統茶俗也被茶愛好者玩出了新花樣,在“斗五香鑒百谷·一戰成茗”主題茶會上,100多位茶客盲品斗“五香”,靠舌尖爭奪“茶王”,讓觀眾大開眼界。
“我最喜歡肉桂和水仙。”印度尼西亞留學生羅盼香說。作為元明兩代官府督制貢茶的地方,1980年武夷山御茶園重整修繕,征集了歷代有代表性的珍貴名樅216種,當地通過科研攻關、產學研合作,收集保存了國內和海外的茶樹種質資源3290份,成為國內大型生態茶樹種質資源庫之一。
“讓武夷茶與武夷山同生共長。”武夷山市副市長邱敏說,作為武夷山的兩張金名片,武夷茶與旅游深度融合,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徑、游有茶園、購有茶禮、娛有茶戲。
4月21日,“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武夷山啟動。福建省委書記周祖翼在啟動儀式上表示,要推動傳統文化活態展示、具象傳播、創新表達,拓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福建路徑。近年來,武夷山按照“三茶”統籌發展理念的指引,圍繞游客多樣化、沉浸式的文化體驗需求,將非遺制茶技藝與旅游深度融合,賦予制茶、品茶更多人文內涵,還將當地特色茶事活動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向海內外推廣,助推鄉村振興和產業升級。
“來這里品一品大紅袍的四季茶香,逛一逛武夷山國家公園的自然山水,聽一聽朱子理學的千年文脈,一定不虛此行。”武夷山市市長余洲向海內外游客發出邀請。
2025年4月29日《中國文化報》
第3版刊發特別報道
《敬世界一杯中國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