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又中計了!美軍工復合體坑完烏克蘭又套路印度,誓要拱火把南亞推向戰場?
2025年4月27日,靠近印巴邊境的印度空軍基地,至少有三架美軍C-17運輸機接連降落,卸下155毫米炮射榴彈、地獄火導彈和毒刺防空導彈等裝備。這次“軍火快遞”可謂是完美的兵貴神速具體展現:距離美國副總統萬斯結束訪印也就才過去一周,而在這之前,萬斯還公開要求印度加大美制武器采購規模,以此來換取關稅優惠。很明顯,華盛頓的小算盤打的脆響,既讓軍工復合體賺得盆滿缽滿,又試圖在南亞挑起代理人戰爭,把中國拖進戰略泥潭。
美國軍工復合體的貪婪,那可是人盡皆知。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車間里,焊槍的火花閃耀;雷神公司的流水線上,導彈產量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直接就翻倍。這個由軍方、政客和軍火商組成的利益集團,2022年,僅在烏克蘭就撈了220億美元。如今印巴對峙局勢升級,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又一個賺錢的好機會。
從M777榴彈炮到F - 35隱形戰機,印度近些年采購的美式裝備不勝枚舉,幾乎可以作為五角大樓的軍售目錄表了。這種生意簡直不要太劃算,印度自己掏錢買武器,美國只要負責送快遞,把武器送到收錢就行,而這些武器針對的,恰恰是中國用心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
巴基斯坦的擔憂,在《黎明報》的報道里體現得明明白白。因為要應對印度的軍事壓力,伊斯蘭堡沒辦法,只能把原本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資源,轉用到戰備上,甚至還緊急向中國請求追加100億元貨幣互換額度。美國就盼著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中巴經濟走廊的瓜達爾港吞吐量已經下降了40%,要是沖突一直持續下去,中國在印度洋的重要戰略支點可能就會遭受嚴重打擊。
然而,美國陰險的是,它正打算用技術捆綁的手段,慢慢侵蝕印度的軍事自主權。《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規定,美制裝備必須接入北約數據鏈,這就意味著印度軍隊的指揮系統,以后會慢慢籠罩上美國的影子,往小了說,美國可以實時清楚印度軍隊的動向,往大了說,監視作戰動向、攔截甚至篡改作戰指令、戰時癱瘓指揮系統,坦白說,我覺得以美國的尿性,沒有他干不出來的事。
其實印度政府也不是不清楚美國的心思。莫迪一方面接收美制武器,另一方面又堅持采購俄制S - 400導彈,想在大國之間玩平衡。但這種走鋼絲的做法,風險可不小。實際上,新德里在戰略選擇上的空間,正一點點被壓縮。美國給印度的,可不只是武器,更像是裹著糖衣的毒藥。據印度媒體報道,美國已經開始拖延之前承諾的電磁彈射技術轉讓,印度的國產航母計劃,瞬間就陷入兩難的境地了,順便提一嘴,近期網友們熱議的印度“磕頭航母”,你們有關注到嗎?講真的,就這種軍工實力,咱就說印度啊,還是務實一些吧。
這場游戲里,最清醒的可能還屬伊斯蘭堡了。巴基斯坦軍方在邊境部署紅旗 - 9E防空系統和殲 - 10CE戰機,這既是對印度威脅的回應,也是對美國的一種警惕。當印度用“斷水絞殺”威脅巴基斯坦時,中國提出的北斗衛星水文監測方案,正想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水資源爭端。這和美國那種當戰爭販子的行為,形成了鮮明對比。中國是在懸崖邊設置防護欄,而美國卻在懸崖邊兜售降落傘同時,賣給對方割繩刀,只想著發戰爭財。
華盛頓的這些手段,看著好像挺精明,實際上暴露了它戰略上的短視。美軍工復合體或許又能讓財報好看一陣子,可要是南亞真爆發核沖突,美國在印度洋的軍事基地也別想躲過輻射塵。歷史早就證明了,靠販賣安全來制造危險的國家,最后肯定會被自己點的火給燒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