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號將在4月29日返回,受東風著陸場陣風天氣影響,可能會稍有延遲,那么當航天員從太空返回,遇到不利的天氣條件將會如何避免產生影響呢?
風是影響飛船安全著陸的重要因素,返回艙開傘時受高空風影響較大,落地后受地面大風影響易發生拖拽翻滾等情況。能否準確預測風向、風速等氣象要素是確保飛船準確返回著陸場預定區域的關鍵。這就需要我們做好應對措施。
首先,東風著陸場有“精細服務”的著陸氣象保障團隊,全力保障飛船返回。東風著陸場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4月份也正是大風沙塵天氣頻發的季節,氣候情況比較復雜。
這時候由在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統一協調下,各級氣象部門全力以赴、緊密聯系,以精密的監測、精準的預報、精細的服務確保飛船安全返回。
與空間站方面協商好返回窗口期后,地面氣象部門會每天進行天氣預報和聯合天氣會商,并且實時提供氣象信息。
另外,氣象局會通過近30年的氣象資料研判,以及歷年的飛船返回保障氣象數據等進行綜合研判,等到神舟十九號飛船進入返回最后倒計時后,逐3小時滾動天氣預報改為逐1小時滾動天氣預報。
其次,此次神舟十九號返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自主研發的航天態勢綜合顯示系統已經全面啟動,為返回艙編織了一張測控“數字天網”,全程守護航天員平安回家。
這張“數字天網”采用可視化方式,利用各固定站點/移動站點采取的數據進行驅動,可以精準計算返回艙落點相對位置,并根據返回艙理論落點和各點位雷達、光學、遙測等測控設備位置,實時為設備提供跟蹤時間、角度、位置等信息的輔助引導。“航天態勢綜合顯示系統就像把手機導航搬進了太空,實時掌握返回艙現在在哪里,飛得怎么樣?!?/p>
據了解,著陸場區展開了最后一次的全系統綜合演練,相關設備都已經做好了應對大風揚沙的準備。大型雷達測控網進行了升級,已經能夠確保可是現實采用“超級動態視力”追蹤到返回艙從再入大氣層到開傘后的實時動態,相當于在百米外看清頭發絲的擺動。
最后,飛船返回是一個系統工程,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掌握黑障通信技術的國家,擁有對黑障區航天器的精準測量定位能力??梢詰獙谰臍夂驐l件,實施安全和精準著陸。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氣象保障、精準測控外,地面搜救分隊已經進行了多次專項演練,充分考慮了大風天氣下的返回預案?!坝埠嗽O備+無縫守護”為航天員鋪就平安歸途。
其實,我們一直都在提升應對降水、大風、沙塵、高溫、低溫等極端天氣下的飛船返回能力,從東風著陸場7次返回就有6次的著陸點都位于衛其勒格其大叔家草場(神舟十三號在他家隔壁草場著陸)就可見精準程度??傊?,歡迎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