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處全新的文化地標亮相。近日,千年桂林項目一期核心工程完工并正式開啟試運營,以免費開放的姿態敞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從石器到明清瓷器,從民族服飾到紅色記憶,記者帶您探秘這個讓歷史“活”起來的藝術場館,感受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徜徉古風街區處處都是“出片地”
桂林襲匯國際文化世界(千年桂林項目),是自治區、桂林市、靈川縣三級政府統籌推進的重點項目,是一個集歷史研究、藝術展覽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文博產業園和特色旅游目的地。新開放的藝術館作為項目一期的核心工程,一亮相就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日前,記者來到靈川大道上的千年桂林項目,遠遠望去,層層疊疊的灰磚黛瓦,凌空欲飛的飛檐翹角,古韻撲面而來,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卷。
桂林牌坊群
沿著街區漫步至景區中軸線,巍峨壯觀的千年桂林牌坊群便映入眼簾。“功勛坊”“奎星閣”“狀元及第”三座牌坊氣勢非凡。“功勛坊”正面鐫刻著“圣旨”“功勛坊”“豐功碩德殊勛茂績”等字樣,石坊飛檐流脊、斗拱交錯,梁、柱前后雕刻著龍、獅、鶴、鹿等鏤空浮雕,栩栩如生,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
“奎星閣”牌坊門額上,“奎星閣”三字蒼勁有力,下方有“魁星點斗獨占鰲頭”字樣。“狀元及第”牌坊門額上,“狀元及第”四個大字筆力雄健,兩側“榜眼”“探花”搭配如意云紋,將雕刻、繪畫、匾聯文辭和書法等融合。
穿過牌坊群,萬福橋、平安橋、狀元橋三座石橋橫跨水面,造型優美,與周圍的仿古建筑相互映襯。繼續前行,便來到中心藝術廣場。廣場兩側,十二生肖石像分列,形態逼真。
歷史文化步行街區
走到步道盡頭,藝術館展現在眼前。藝術館外墻繪制一幅巨大的桂林山水畫,群山連綿,形態各異,在云霧中若隱若現。近處,江水恰似一條絲帶蜿蜒流淌,兩岸青山綠樹倒映其中。
藝術館大門采用傳統中式建筑風格,兩根粗壯的紅色立柱穩穩矗立,大門上方精巧的卯榫結構不僅是中國傳統建筑智慧的象征,更彰顯了現代建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基尼斯認證最大十字繡繡出桂林山水神韻
走進藝術館,七層挑高中庭空間宏大。正對一樓入口,漢白玉照壁上的五爪龍騰圖栩栩如生,右側懸掛著獲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證的“最大十字繡”《百里漓江》。這幅21.22米的長卷,凝聚了26位繡娘一年半的心血,5144700針繡出了桂林山水的神韻。
十字繡《百里漓江》
據項目行政部的廖經理介紹,這個藝術館主體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共七層。一到五層分布著12個固定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豐富的藏品涵蓋歷史、考古、藝術等多個領域。目前試運營階段,在周二至周日的9:00—17:00對公眾免費開放一、二層的7個展廳。
步入一樓的石器廳,琳瑯滿目的石雕出現在記者眼前,廳內266件石雕作品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題材從原始工具到宗教造像,豐富多樣。其中的鎮館之寶“蟬冠菩薩蓮花臺立像”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據講解員介紹,蟬冠菩薩像存世稀少,目前已知僅有兩尊,另一尊收藏于山東博物館中。
石器廳內佛像石雕展陳
步入二樓的陶瓷廳,仿佛進入了一部立體的陶瓷發展史。展柜里陶器、高古瓷、明清瓷等分類陳列,清晰地勾勒出中國陶瓷的發展脈絡。這里還有100余件梅瓶,從唐代到晚清,每一件都獨具匠心。有的瓶身繪著山水花鳥,盡顯古人的丹青妙筆;有的造型別致,詮釋著古代工匠獨特的審美巧思。特別是桂林明代梅瓶在我國瓷器藝術中“一枝獨秀”,中國瓷器家耿寶昌為該館題詞“桂林梅瓶,王府佳器,歷史藝術奇葩”。
瓷器廳展出的“桂州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動展區
記者走訪一圈發現,一層的紅色廳也非常受歡迎。這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展現了桂林的紅色歷史。從北伐誓師到中共桂林第一個黨組織成立,從紅軍長征到抗戰烽火,再到桂北武裝起義,每一段歷史都令人動容。在紅軍長征展區,一把從湘江打撈上來的紅軍手槍吸引了眾人目光,手槍表面銹跡斑斑,盡顯歲月滄桑。“這把手槍為外國進口,數量很少,當時只有師團級以上才有資格使用。在那個器械裝備落后的年代,紅軍憑借堅定的信仰,戰勝了敵人。”講解員介紹說。市民黃女士參觀后說:“這個展廳太棒了,讓我們能深入了解桂林的紅色歷史,感受革命先輩們的偉大精神!”
市民參觀紅色廳
緊鄰紅色廳的礦晶廳宛如一個神秘的寶藏庫,深受小朋友們喜愛。這里展示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精美礦物晶體,它們形態各異,色彩斑斕。在燈光的照射下,礦物晶體散發出迷人的光芒,令人目不暇接。除了礦物晶體,展廳內還陳列著恐龍化石以及“鎮館之寶”之一的廣西南丹隕石。通過詳細的介紹和說明,孩子們在游玩中增長了知識,激發了對科學的興趣。出口處陳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75種隕石,孩子們紛紛圍攏過來觀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礦晶廳展出的礦石
二樓的民族廳里,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掛滿櫥窗,圖案精美。這些服飾運用傳統的紡織、印染、刺繡等工藝精心制作而成,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是珍貴的藝術品,展現了我國各民族的文化魅力,以及各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相互交融、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
民族廳展陳
靈川縣發展和改革局重大項目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千年桂林項目作為靈川縣重點文化工程,是桂林北大門的旅游集散地,更是驅動區域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該項目融合歷史文化資源與現代文旅業態,能有效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協同發展,又能以文化賦能旅游,為靈川更好地融入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增添動能。
來源丨桂林晚報(記者劉琪)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