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丁春貴
九曲黃河,川流不息,奔涌入海。改革大潮激蕩著黃河岸邊的濱州大地,催生了新的發展動能和活力。
“走在前、挑大梁”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山東的使命擔當。面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競爭態勢,以及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嚴峻挑戰,濱州如何才能“爭第一、干唯一、創一流”,全力實現走在前、挑大梁、勇爭先?
面對這一重大課題,濱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用好“關鍵一招”,堅持迎難而上、敢為人先,用重點領域改革突圍推動發展能級之變,持續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和開放活力,以先行先試的魄力創造了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多年來,濱州持續向改革要動力,以改革激活力,主動改革、精準改革、集成改革,一批標志性改革成果不斷突破,一批順應群眾期盼改革紅利加速釋放。
濱州市連續四年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連續四年保持全省第1位,首家山東省實驗室——濱州鋁產業先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成功獲批。
系統思維推進制度創新
2024年5月,濱州市赴上海、深圳、蘇州等地的第一批“體悟實訓”隊員到崗報到。實訓期間,選派干部將學習先進發展經驗,為品質濱州建設賦能助力。
打破思維定式、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創新改革思維、強化系統謀劃是前提。面對產能轉移、產業轉型“雙轉”巨大壓力,濱州堅持有解思維、先立后破,以“有解”思維開路、以“求解”思維突圍、以“優解”思維落實,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進一步“放活”權限、“盤活”資源、“激活”要素,全力賦能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濱州堅持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長期的重大政治任務,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審議通過《中共濱州市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最美濱州篇章的決定》《中共濱州市委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走在前勇爭先的意見》,統籌推進全市各項改革工作。
市委書記宋永祥嚴格履行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親自謀劃部署包括打造全國首個“心安城市”打造全省首個“數字+政媒融合”平臺等在內的重要事項16個,直接推動市級層面出臺改革文件110余個,有力保障了黨中央和省委重點改革任務在濱州落實落地。
系統思維謀劃。連續三年建立“全面承接+自主創新+基層首創”改革任務落實體系,2024年,全面承接39條85項省委深改委年度重點改革任務;部署實施117項市級自主創新改革任務,其中,包括第三批50項改革“破零”工程和第二批21項“一縣一品”改革事項。目前,所有任務均全部完成年度目標。
機制保障有力。深化黨建過程管控機制、思想方法訓練機制、監督貫通協調機制、督考評用融合機制“四項機制”,嚴格落實市級領導領銜、部門“一把手”主抓的重點改革任務推進制度,完善黨政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市級領導就分管領域改革任務講進展、談思路、說打算,確保全市重點改革工作步調一致、協同并進,全面實現改革“任務清單化、措施節點化、責任具體化”。
改革謀劃更加突出重點,聚焦上級要求、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抓改革,狠抓科技研發、國資國企、金融財稅等關鍵領域改革,塑造發展新優勢。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屬渤海公共實訓基地已獲批山東省第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等2個國家級、7個省級資質稱號。
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濱州突出“大開放、大改革、大發展”工作主線,全力打好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工業經濟“三大戰役”,干出了一大批幾年、十幾年乃至二十年來的最好發展成效,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戰略性、突破性、引領性變化,交出了一份領跑提勁、振奮人心的精彩答卷。
靶向發力支持產業發展
濱州是民營經濟大市,民營企業數量占比超過9成,擁有營收過百億元企業23家、過50億元企業45家、過10億元企業162家,6家企業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9家企業上榜山東民營企業100強。
長期以來,高層次人才引進難、流失率高的問題一直是擺在民營企業面前的難題。為破解這一瓶頸,濱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企業高層次人才落實事業編制制度,以編制資源帶動人才資源向企業集聚,目前已為26家企業的109名高層次人才落實事業編制,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發展所需,改革所向。濱州圍繞深化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六大領域”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事項。
持續深化“雙型”城市建設,大力推進政府主抓、企業主體、院校主動、人才主力、市場主導“五主并舉”的科創生態建設,不斷完善“五院十校N基地”科創格局,職業院校專業產業匹配度達到80%,獲評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市。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累計孵化企業81家,魏橋國科研究院7個研發中心全鏈條運營。
工程建設項目從提出建設、用地申請,到完成審查、審批,再到開工建設、投產,往往需要二三年時間,但市場瞬息萬變,建設周期太長不利于企業抓住“風口”、實現最大效益。為助力企業更好發展,濱州在全國首創工程建設項目“十證聯發”,企業在辦理用地手續期間,可以對后續相關事項提前提出審查申請,實現“拿地就開工”。
從推進線下辦事“只進一門”,到推進線上辦事“一網通辦”,再到推進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濱州從企業和群眾視角出發,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全面推動政務服務改革。聚力推進全市“高效辦成一件事”,對辦事流程進行革命性重塑,以“數據跑腿”推動數據共享,通過流程再造、環節精簡和模式創新,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務服務體驗。
實施成就企業家夢想、濱企創世界等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十大行動”,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5.0,探索實施一批首創性改革創新舉措,集中推出50條“促進經濟鞏固向好、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累計爭取省級資金獎補31.03億元,新增減稅降費緩費37.61億元,深入實施“心安民營”工程,“濱周到”營商環境強力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連續4年入圍“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2024年,在1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濱州有15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5,6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1。濱州科技大市場全省率先投用,渤海先研院科創帶動效應超80億元,全省首家民企承建的省實驗室成功獲批,省級以上創新平臺新增26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7家,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營收達1.25萬億元,成立全省首個低空飛行服務中心,獲批全省唯一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3家企業創成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家,連續四年入選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產業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加速轉變為新質生產力。
集成躍升服務民生保障
2024年3月,全國首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大會在濱州召開,同年11月,以“創新社會工作,建設‘心安城市’,促進和諧發展”為主題的2024全國社會工作創新發展大會暨“心安城市”建設交流會在濱州召開。兩次大會接續召開,是濱州“心安城市”建設的全面展示。
從在全國首次提出“心源性”矛盾糾紛概念,到出臺全國首部社會心理服務條例——《濱州市社會心理服務條例》,到發布全國首個“心安城市”建設指標體系,再到明確五大領域20方面136項具體措施,濱州的改革實踐蹄疾步穩,贏得廣泛關注和認可。
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探索傳統公交改革轉型,構建起“布局完善、特色鮮明、深度融合”的公交出行服務體系,在全省率先開展并完成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在全省率先推出“寶寶巴士”“動態巴士”出行服務,在全省率先實現客貨郵融合發展村級全覆蓋。
建設智能化實體化運營中心,搭建濱州公安政務服務“全量數據艙”,255項服務事項“打包上網”;實施市縣級“一窗通辦”和派出所“戶籍+”模式,統籌推進以“一窗通辦”為重點的公安“放管服”改革,涵蓋警種業務116項……濱州創新構建起“線上一網、線下一窗”公安政務服務體系,變多頭排隊為一窗辦理、多次跑路為全程網辦。
租房押金“難退還”、賓館押金“亂扣費”……濱州從企業、群眾的“第一視角”出發,以機構改革破局開路,將全市所有押金事項重新梳理,推動“無押金”服務集成改革,“住院就醫”“賓館住宿”“企業招標”等押金事項實現“信用承諾”替代,全市104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現取消住院押金,100余家酒店賓館加入“信用免押金住宿”試點名單。
近年來,濱州破除了一大批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社保、醫保、低保水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藥政、家健康、長護險“濱州模式”全國推廣,入選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入圍中國康養城市,廣大群眾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歡樂笑容越來越多,已成為城市的“最美風景線”。
改革潮涌,奮楫者先。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濱州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圍繞“113388”工作體系,聚焦品質濱州奮斗目標,干出“走在前”的樣子,干出“挑大梁”的擔當,干出“勇爭先”的格局,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最美濱州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