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七十歲這兩件事不做,真的要后悔半輩子!
老話說“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人的年紀(jì)越大后,越會想念老家。尤其是活到七十歲后,不管在城里住得多舒坦,老家始終是心頭最放不下的地方。
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紀(jì)了,都會選擇又搬回農(nóng)村去。一些人不太理解,但是上了年紀(jì)的人最清楚他們?yōu)楹我@樣做。
我認(rèn)識的李大爺,退休后在城里住了十余年,他實際上在參加工作后,就一直很少回來了。
而在去年他卻回村里了,雖然子女不太同意,但還是堅持回來,老兩口翻修老屋后直拍大腿:“早該回來!還是農(nóng)村住著更舒服。
當(dāng)時我也不太懂,是聽村里的老人們聊天才知道,到了70歲以后,哪怕在外面住的舒服,也還是要回農(nóng)村做這兩件事不做,不然到時候后悔莫及。
第一件:把老房子拾掇拾掇,常回去住住
老家的老房子,就像拴著風(fēng)箏的線,線斷了,心里就空落落的。哪怕房子破舊,只要墻還在、門還在,那就是根。
你看現(xiàn)在好多人花大價錢搞“鄉(xiāng)村振興民宿”,咱自己的老房子翻修一下,住著不比民宿香?
翻新不用花大錢,刷刷墻、換換瓦,收拾得干凈敞亮就行。沒事就回村里住幾天,早上推開窗,聽聽公雞打鳴,呼吸帶著露水味的空氣。
晌午搬個馬扎坐在門口,和發(fā)小、老伙計聊聊當(dāng)年下河摸魚、上樹掏鳥的事兒。
我隔壁王奶奶,翻修老屋后,天天帶領(lǐng)村里老太太跳廣場舞,精神頭比城里年輕人都足!
再說了,老房子留著,逢年過節(jié)孩子們回來有個落腳地,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包餃子、貼春聯(lián),這才是家的味兒。要是房子塌了,以后想找個回憶的地方都沒了,多可惜!
其實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常常搬回村里住幾天,也是混個臉熟,讓老街坊鄰居們知道有這么個人,不然遇到什么事情了,大家也都是一問三不知,那樣一輩子也就白活了。
第二件:村里的人情往來,千萬別當(dāng)“局外人”
村里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可別嫌麻煩就躲著。你記不記得小時候,誰家辦席全村人都去幫忙,端盤子、洗碗、搭棚子,熱鬧得不行?這份情誼,到咱這輩可不能斷!
如果之前因為工作的原因,常年在外面打拼,村里的事情很少參與。但是年紀(jì)大了以后,村里的人情往來就不能再缺席了,該去的就得去,人情債不能拖欠。
比如村里有老人去世,主動去幫忙打打下手;村里誰家娶媳婦、嫁閨女,能到場就別缺席。
隨禮不在乎錢多錢少,關(guān)鍵是那份心意。要是總不露面,時間長了,村里人見你都生分了。等哪天你家有事,連個幫忙抬桌子、搬椅子的人都找不著,多寒心!
我二爺爺就是個好例子,前幾年身體不好,想把老房子翻新,村里十幾個老伙計主動來幫忙,一分錢沒收。他常念叨:“年輕時幫過別人,老了才有人幫咱,這叫人情債,得還!”
過來人真心話:別等失去才后悔
總有人說:“年紀(jì)大了,折騰不動了。”可你想想,老家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哪樣不是年輕時的回憶?等哪天走不動了,看著荒廢的老房子,錯過的人情往來,心里得多難受!
趁著還能走、還能動,回老家把房子修好,多串串門、嘮嘮嗑。錢帶不走,名留不住,只有這份鄉(xiāng)情,才是晚年最珍貴的財富。
記住咯,這兩件事,誰不做誰后悔!趕緊收拾收拾,回村看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