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之后,關于“保時捷可能停止在中國市場銷售電動汽車”的消息廣為傳播,保時捷今天一大早就辟謠,說這種說法是誤讀,是不實信息,“保時捷在中國仍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電動化進程,也將加快提供產品數智化本土解決方案。”
關于這則傳聞的來源,是海外媒體,保時捷首席執行官奧博穆在2025上海車展上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談到了在中國電動車銷量低迷的問題時,說了一句話,“We will see in the next two to three years whether Porsche exists as an electric brand here.”
這句話翻譯成中文,“我們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看一看保時捷作為電動汽車品牌在中國是否還能生存下去。”
所以媒體將它解讀為,保時捷可能在兩三年內在中國停售電動車,語法上至少算不上誤讀。但是保時捷確實沒有明確表示未來會退出中國電動車市場。
不管保時捷會如何決定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發展策略,現實就是它的電動車賣得確實不好,因為太貴。保時捷的車賣得貴,在燃油車時代很正常,但是眼下,中國品牌都號稱科技平權、豪華平權,傳統豪華品牌不拿出點誠意,就是很難發展下去。
我們在今年上海車展可以看出很明顯的趨勢,外國品牌都開始迎合中國市場,如果說最早的迎合就是打造中國版加長車,那么現在更進一步,大眾之前罵增程是落后,現在也開始投產增程SUV,奧迪直接給中國單獨打造了一個不掛四圈的新品牌AUDI。
但是保時捷依然堅持做自己,沒有給中國市場打造專屬電動車的計劃,而它的全球車型不管是Taycan(參數丨圖片)還是電動Macan,價格都很高,拋開品牌溢價來看產品本身競爭力又不足。
數據顯示,保時捷2024年在華銷量同比下滑28%,降至79283輛;今年第一季度銷量下降42%,僅售出9471輛。保時捷必須盡快做出改變,否則退不退出中國電動車市場,不是品牌自己說的算的,而是消費者決定的。
當然,這并不代表保時捷這樣的傳統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已經輸了,因為電動化時代剛剛開始,一切都還沒有確定。前期,中國品牌有先發優勢,聲量和流量上,甚至銷量上都占了上風。
但是長期來看,傳統巨頭們的實力還是非常強大了,人家造了上百年的車,什么大風大浪沒見過,不會輕易就被打倒的。就拿智能化來說,都說合資品牌落后中國品牌,但是你看今年,豐田、日產、大眾都開始和華為、momenta這些本土供應商合作,直接就可以上車,智能化體驗瞬間拉平。
關鍵是,人家有錢,非常有錢,中國品牌到現在為止,絕大多數(除了比亞迪、零跑、賽力斯和理想)都還在賠錢賣電動車,外國品牌就算電動車不賺錢,也有強大的賺錢的燃油車業務積累下來的財富。
而且有一點很重要,中國品牌造車,容易犯一個錯誤,蘿卜快了不洗泥,有時候為了速度而忽略了很多基礎的東西,比如品質和安全。這樣跑得越快,越容易翻車,前段時間智能輔助駕駛的事件已經敲響了警鐘。
這方面,外國品牌雖然慢,但是翻車幾率相對來說確實小,穩妥沒什么不好,小心駛得萬年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