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上海正以一場前所未有的藝術盛宴向世界游客發出邀請。申城將同時迎來三位藝術界傳奇人物的重量級特展——陳逸飛藝術回顧展、貝聿銘回顧展與大衛·霍克尼沉浸藝術展,在黃浦江畔掀起一場橫跨時空的藝術對話。更值得關注的是,三大展覽突破傳統策展模式,通過“商旅展”的創新融合,將展廳轉化為可體驗、可消費、可傳播的文化磁場,為觀眾打造“觀展-沉浸-帶走”的一站式藝術之旅。浦東美術館:讓靈感創意走出美術館,融入城市日常
陳逸飛 1995年攝
陳逸飛——他是中國當代杰出的美術家代表和當代海派文化的繼承發展者、是“大美術”和“視覺藝術”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是紅色文化創作的創新開拓者、是為城市文化建設作出杰出貢獻的藝術家、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文化使者。本次展覽“時代逸飛”是藝術家迄今以來規模最大、涵蓋內容最完整的回顧展,旨在全方位地呈現他創作生涯每個階段的整體樣貌和思想轉變,突出他在不同領域內的重要成就。
展覽現場
陳逸飛-玉暖春堂1993
作為展覽預熱,浦東美術館與上海地鐵曾聯合發起“逸飛·城市尋跡”藝術地圖打卡活動?;顒舆x取了與陳逸飛有關的10處景點(如浦東美術館、東方之光、陳逸飛工作室舊址等),其中既有他參與設計的藝術作品,也有對他的藝術人生影響深遠的建筑與空間?;顒游锨舜螀⑴c,百余位觀眾完成全部10個點位打卡。
浦東美術館館長李旻坤指出,陳逸飛提出的“大美術,大視覺”理念強調藝術與其他領域的發展與融合,而文創商品通過將陳逸飛畫作中的經典元素(如《黃河頌》、《仕女與鳥籠》、《周莊》等畫作)轉化為冰箱貼、絲巾、香片等日常用品,讓藝術走進人民的生活之中。本次展覽的重磅展品之一的《黃河頌》是一幅長近3米,寬接近1.5米的巨幅油畫作品,放置在展廳的核心展區。觀眾在欣賞完原作的震撼后,前往樓下的文創商店,即可購買到以《黃河頌》為主題的桌面屏風擺件。這款售價179元的商品巧妙利用原作的長畫幅,將畫面融入多扇板障,為畫作元素豐富了層次上的美感。設計靈感源于同一畫作的《黃河頌》筆記本套裝,封面取材原作核心的紅軍戰士形象,印刷精美,兼具藝術美感與實用性,廣受觀眾好評。套裝內還有一款同主題金屬書簽,整合售價為每套149元。另一款《江南香韻》主題的車載香囊和紙巾袋是與上海國藥老字號雷允上的合作款。將陳逸飛先生筆下的《蘇州》畫作的靜謐詩意凝煉于方寸之間,用淡淡的藥香致敬大師筆下永不褪色的水鄉記憶。這款車載香囊和紙巾袋的售價分別為58元和45元。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文創周邊
值得一提的是,一尺花園攜手浦東美術館的“時代逸飛”特展,在4月26日至10月12日期間在上海全域門店上線兩款套餐:“江南憶”和“海上舊夢”,前者帶人沉浸于水墨深處的茶香,后者則是讓人品咖啡感受鎏金歲月。在展覽舉辦之際,用另一種方式走近陳逸飛,在茶煙氤氳時,讀懂畫布上的雨痕,在品味咖啡中,接住畫中人向你投來的溫柔側眸。
一尺花園推出時代逸飛特展聯動套餐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
展期:2025年4月26日至10月12日
開放時間:每日10:00-21:00(最后入場時間20:00)
地點:浦東美術館|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江大道2777號
“時代逸飛:陳逸飛回顧展”展覽海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傳奇大師回顧展打響上海西九文化周頭炮
“貝聿銘: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覽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與M+聯合主辦。這是傳奇建筑大師貝聿銘的首個全面回顧展。
貝聿銘肖像,1976年。攝影:Irving Penn。Vogue ? Condé Nast
貝聿銘與上海這座城市淵源頗深。1927年,10歲的貝聿銘隨家人從香港來到上海,先后就讀于上海青年會中學和圣約翰大學附屬中學,這段經歷成為年青的貝聿銘接觸現代建筑的契機。彼時貝聿銘時常往返蘇州上海,穿梭于具有特定歷史和文化的江南庭園建筑與國際大都會現代景觀之間。這些早年的多元文化空間體驗為他帶來啟發,令他致力于在跨文化和現代環境中探索和演繹地方性和歷史原型。此次“貝聿銘:人生如建筑”在上海的展覽將重訪貝聿銘建筑生涯的起點,他曾在這方土地上學習與成長。
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貝聿銘:人生如建筑”展覽將呈現逾400件展品,包含來自機構或私人收藏的繪圖手稿、建筑模型、攝影、影像及文獻資料,其中不少展品是首次在中國內地公開亮相。展覽分為六大主題,近距離探索貝聿銘的生活和工作。這些主題不但充分展示貝聿銘獨特的建筑手法,更將其作品與社會、文化及其人生軌跡交相對照,顯示建筑和生活之密不可分。
貝氏家族于上海福開森路(現武康路)貝祖詒住宅(屬中國銀行所有)的花園中合照,后排:貝聿銘(左三)、貝祖詒(左六),坐者:貝聿銘祖父貝理泰(左五),1935年。?版權所有,由貝洽提供
作為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M+簽署合作意向書后的首個共同項目,本次展覽亦是“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的重點節目。作為“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的一部分,M+和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于6月19日共同主辦一場免費公共講座,邀請貝聿銘之子、貝聿銘建筑師事務所合伙人兼創始人、建筑師貝禮中和藝術家徐冰展開對話,深入探討貝聿銘對其同時代藝術的興趣、他所接觸到的藝術實踐,以及他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與藝術家展開的合作。
“貝聿銘:人生如建筑”展覽文創周邊便簽本
“貝聿銘:人生如建筑”展覽文創周邊托特包
除此之外,記者還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1樓的“對對對商店”看到了不少原創設計的展覽周邊。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次文創主要的設計理念結合了貝聿銘建筑設計中的三角元素和幾何元素,還有一些貝聿銘標志性設計建筑的影像,包含了明信片、冰箱貼、便簽本、筆記本、托特包等,售價在8元至68元之間。其中,18元的鏡面冰箱貼和28元的便簽本最受歡迎。
另外,在5樓的快閃店還有來自蘇州博物館和M+博物館的周邊,其中最昂貴的一件來自M+和貝聿銘的限量聯名眼鏡,售價3980元。
“貝聿銘:人生如建筑”
展期: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1:00-19:00(最后入場時間18:00)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市黃浦區苗江路678號
“貝聿銘:人生如建筑”展覽海報西岸美術館:大衛·霍克尼首個沉浸式藝術展登陸
20世紀和21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大衛·霍克尼首個沉浸式藝術展《大衛·霍克尼:更大,更近(當然不是更小更遠)》將在4月29日于上海西岸美術館開幕。這場展覽由霍克尼本人及團隊歷時三年親自參與創作與監制,是迄今為止藝術家借由數字媒介所進行的一次最大規模的藝術探索>
大衛·霍克尼在Lightroom展廳現場,攝影師Justin Sutcliffe ? David Hockney
如果你以為這是一次簡單的作品回顧,那就大錯特錯了,準確的說,這是一次充滿生命力的再創造——藝術家的標志性畫作將在沉浸式的空間中煥發新生,未曾公開的創作以數字媒體的面貌首次呈現。在這里,觀眾將走進霍克尼的視覺宇宙,感受他如何以數字化的筆觸重新詮釋自然、空間與感知。水波的蕩漾、四季的更迭、加州陽光的躍動,都在光影的交織中變得更加鮮活。
《大衛 · 霍克尼:更大,更近 (當然不是更小更遠)》,攝影師Justin Sutcliffe ? David HockneyLightroom -《大衛 · 霍克尼:更大,更近 (當然不是更小更遠)》攝影師Justin Sutcliffe ? David Hockney
展覽分為六大主題章節,配以尼科·穆利特別創作的音樂,以及霍克尼的親自解說,為觀眾揭開他六十載創作生涯背后的故事與思考。觀眾將跟隨霍克尼的講解,深入了解他如何打破常規進行透視實驗、如何將攝影作為一種“用相機繪畫”的方式,用寶麗來拼貼捕捉時間流逝、用iPad描繪春天的生機勃勃,以及為何唯有油畫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大峽谷的壯麗與震撼。此外,展覽還將通過沉浸式視聽體驗,帶領觀眾與霍克尼一同踏上《瓦格納大道》,穿越圣加布里埃爾山脈;甚至進入用動畫技術重現的歌劇院舞臺設計,感受霍克尼對歌劇藝術的獨特詮釋。
展覽衍生品
本次展覽還引進了大衛·霍克尼原版系列周邊,如冰箱貼、托特包、T恤等,由西岸美術館大衛·霍克尼衍生品商店獨家售賣。
而為了將大衛·霍克尼充滿生命力的藝術靈感延伸至城市日常,主辦方OUTPUT特別聯合滬上多家熱門生活方式空間展開創意合作。例如,Bar Lotus為此次展覽特別打造了配以專屬主題杯墊的藝術特調雞尾酒、開吉茶館打造沉浸式主題藝術茶空間、三頓半咖啡在店內特別呈現了大衛·霍克尼主題報刊架、王爾德花藝則采用藝術家標志性的色彩創作出展覽主題花藝裝置。這一系列精心策劃的“商旅展”聯動,為觀眾打造了融合藝術、生活與美學體驗的沉浸式觀展氛圍。
“大衛·霍克尼:更大,更近(當然不是更小更遠)”
展期:2025年4月29日至11月30日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1:00-18:00(最后入場時間17:00)
地點:西岸美術館|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
“大衛·霍克尼:更大,更近(當然不是更小更遠)”展覽海報
從海派藝術先驅陳逸飛的“大美術,大視覺”藝術理念,到建筑大師貝聿銘的幾何光影密碼,再到英國藝術國寶霍克尼的數字泳池幻境,三大展覽不僅構成跨越世紀的視覺交響,更通過藝術經典衍生文創、城市地標尋跡、生活方式創意體驗、文藝學術論壇等多元形式,讓經典藝術突破空間限制。當觀眾在貝聿銘展區的繪圖手稿前駐足時,肩上的托特包可能正印著大師設計的著名建筑圖案;從霍克尼的色彩世界抽離,轉身即可在酒吧享用主題藝術特調雞尾酒。這種“觀展即購物,購物即收藏,藝術可體驗”的新模式,正在重新定義藝術消費的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