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江區三十三墟街升騰的煙火氣里,各式攤位與店鋪在街道兩旁錯落鋪展,這里從“火爆出圈”時陷入無序到如今秩序井然的轉變,不僅是基層治理成效的直觀體現,更是蓬江區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生動印證。
若把基層治理比作“繡花”,那執法則是“穿針引線”的“金針”。近年來,蓬江區把穩改革之舵,因地制宜,構建了科學規范、權責清晰、專業高效的基層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實現了治理效能與群眾滿意度的雙提升。參與編制的鎮(街)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指引標準入選國家標準化試點項目,“蓬江指引”升級為“全國標準”試點。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業務培訓班到蓬江區白沙街道、杜阮鎮開展現場教學,鎮(街)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經驗獲司法部充分肯定。
白沙街道執法辦執法人員在龍灣集市開展執法檢查工作
突破既有格局
以點帶面推動規范化建設全覆蓋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傳統分散式、碎片化的行政執法模式逐漸暴露出權責不明、效率低下、執法不規范等問題。2020年9月,江門全市73個鎮(街)統一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把改革的視野放在蓬江區,這里既有江門中心城區,也有鄉鎮風貌,在此探索形成的有效經驗在基層治理實踐中具有典型性與示范價值。
改革需依法推進,但改革本身往往意味著對既有格局的突破。當時,這項改革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都缺乏可借鑒的先例。“把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哪些職權事項應該下放?基層與政府職能部門該如何銜接配合?”蓬江區司法局行政執法監督股股長余海玲表示,這個問題既是改革難點,也是破解“九龍治水”“小馬拉大車”等難題的關鍵所在。蓬江區依托白沙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和杜阮鎮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兩個試點,先行先試,邊試邊調整,完善系列執法流程指引,以點帶面推動全區鎮(街)執法辦規范化建設全覆蓋。
一次次論證、實踐、推敲,改革最終都指向一個目標——努力做到無事不擾、高效治理。改革4年間,蓬江區梳理并公示下放行政執法職權事項目錄清單501項。同時,制定推進全區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28份,厘清縣級行政執法部門與鎮(街)的執法邊界,有效破解基層執法中存在的職責交叉、監管盲區等突出問題,推動形成各司其職、協同高效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同時,蓬江區統一成立綜合行政執法委員會,統一領導和指揮轄區各類執法工作和執法力量,協調解決疑難問題,保障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部署的全局性、前瞻性。
執法與治理相融
營造包容有序營商環境
近兩年,“夜市經濟”熱潮興起,蓬江區白沙街道良化西社區一處爛尾樓變身宵夜“打卡地”,但油煙彌漫、深夜喧囂等問題隨之而來,民生問題亟待解決。
2024年底,白沙街道綜合執法辦公室聯合城市管理、安全應急、衛生健康等多部門,對該區域燃氣安全、噪音管理、油煙污染等突出問題進行全面排查與整改。白沙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公室副主任程昱表示:“執法與治理需雙管齊下,方能真正惠及人民群眾。”整改的同時,執法人員建議將燒烤攤、大排檔等易產生油煙和噪音的攤位遷至遠離居民樓一側,在經營主體與居民需求間找到平衡點。
相似的例子還有不少,江禮大橋原來的跳蚤市場順利搬遷至樂豐中藥材交易市場,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周邊的小吃攤也有了集中經營的場所,這些轉變都顯現出執法與治理相結合在營商環境塑造中的關鍵作用。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蓬江區還創新推出前置信用修復指導工作的舉措,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實施行政處罰決定書與信用修復告知書“兩書同達”,助力企業及時修復信用瑕疵。
執法工作既要有權威剛性,也應融入柔性關懷。蓬江區正積極推行包容審慎的監管模式,通過“首違不罰”“輕微免罰”等柔性執法措施,以及更加人性化、科學化的執法手段,營造包容有序營商環境。截至目前,已發布涵蓋526項情形的減免罰清單,各鎮(街)據此作出133宗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免除罰款金額累計高達284萬元。
實踐中練兵
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執法隊伍
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執法隊伍,是確保各項改革舉措精準落地、有效實施的關鍵。蓬江區下放67個行政執法專項編制,推動區直部門派駐機構融入鎮(街)綜合執法隊伍,由鎮(街)綜合行政執法委員會實行統一指揮管理,并規范建設執法辦公場所,實現了鎮(街)“一支隊伍管執法”的目標。
此外,蓬江區還強化“數智”賦能,推動“粵執法”辦案平臺實現應用全覆蓋。改革以來,各鎮(街)通過“粵執法”平臺累計辦案2.6萬余宗。值得一提的是,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與“粵執法”數據實現深度融合,累計推送案源信息高達1.6萬余條。
鄭秋船去年底從杜阮鎮司法所所長轉任杜阮鎮執法辦主任后,從調解能手變成執法新手,面對501項執法事項,他得從頭學起。在他的工作微信里,與各個部門負責人的聊天窗口始終置頂,遇到不熟悉的執法問題便第一時間在線請教。“在基層執法實踐中,經常會遇到不同法律規范交叉適用以及法律條款模糊地帶的情況,及時、專業的指導至關重要。”鄭秋船感慨道。
專業的執法隊伍背后有一個強大的“導師團”。蓬江區創新推出“導師制”培訓模式,精心選拔37名執法業務骨干,通過實地帶教、執法場景模擬等實戰化訓練方式,有效提升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這一創新舉措被列為全國省市縣鎮四級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的試點項目。此外,蓬江區還通過舉辦執法“大比武”、經驗宣講、現場參觀等活動,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評估與監督并行
推動執法行為規范化法治化
行政執法職權事項在基層的落地效果如何?哪些職權應當下放?哪些又需適度回收?不久前,在蓬江區綜合行政執法推進會上,各鎮(街)綜合執法辦負責人圍繞日常執法實踐展開討論,這樣的推進會已成為常態之舉,它以實踐為標尺,精準丈量職權適配度,科學做好職權調整的“加減法”。
四年來,蓬江區堅持因地制宜、動態調整的原則,對行政執法職權事項進行了細致梳理與優化,從最初的731項逐步精簡至501項。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基層點菜、上級放權”的賦權理念。
要真正實現職權事項“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監督”,有效的監督則是保障執法實效不可或缺的一環。蓬江區積極探索并構建了“區級監督檢查工作組+鎮(街)司法所+社會監督+其他監督力量”的多元化基層執法監督新格局。區級監督檢查工作組由區司法局與下放職權部門聯合組成,采取進駐式監督方式,深入鎮(街)開展執法“體檢”;鎮(街)司法所作為一線監督力量,同步開展“清單式”“伴隨式”執法監督,打通監督的“最后一公里”。
過程中,蓬江區通過組建全區行政執法監督人才庫,巧妙地將各執法辦公室的法制審核人員納入監督團隊,豐富了監督力量的專業構成,催生了“互學互鑒”機制。法制審核人員通過實地參與對其他鎮(街)執法工作的監督檢查,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反思自身工作,實現“以他人之鏡,正己身之行”的良性循環,不斷提升執法監督的專業性與實效性。
在社會監督方面,蓬江區精心選定12個行政執法監督聯系點和11名行政執法監督員,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探照燈”作用,共同推動行政執法行為的規范化、法治化。
專家點評↓↓
廣州零點有數科技有限公司總監陸譽蓉:
江門的改革措施
決心強、步伐穩、精度高
江門作為中等體量城市,其經驗成為國家試點并全國推廣,關鍵在于善于集中力量辦大事。江門通過打造16個鎮(街)示范點,集中資源進行規范化建設,成效顯著。以蓬江區白沙街道綜合執法辦為例,不僅取得突出成績,還形成品牌效應。借助示范點的成功經驗,江門逐步將改革推廣至其他區域,形成以點帶面的改革模式,有效解決共性問題,提升整體改革效果。
江門在珠三角9個城市中最早啟動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不僅行動快,江門下放清單精細度也很高。不僅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和具體的事項清單,還鼓勵市級和縣級層面出臺相應的工作機制。例如,蓬江區一個區就出臺了28項工作機制,覆蓋了執法規則、容錯機制等各個方面,確保改革有章可循,讓基層執法人員心里有底、有法可依。過程中注重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每年列出任務清單,逐步攻克重難點問題。穩扎穩打推進,使得改革能夠不斷深化和完善。
在改革推進過程中,江門始終秉持著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具有決心強、步伐穩、精度高的特點。江門的這一實踐,無疑為其他城市樹立了榜樣,證明即便資源不如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豐富,也能在改革道路上闖出一片天地。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江門日報(記者/凌雪敏 韓學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