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患有便秘癥,常為每日的大便擔心犯愁。這里教你一招,每日堅持早、晚按摩身體的四個穴位,即可緩解便秘。
圖片來源: 攝圖網
天樞穴
位置:位于臍旁2寸,即肚臍向左右各三指處。
功效:屬于足陽明胃經。是大腸之募穴,募集氣血注入大腸經。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臨床驗證,針刺或艾灸天樞穴對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有顯著功效。按摩天樞穴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癥狀。
按摩方法:按摩時雙手食指用力按壓住天樞穴,順時針摩揉2分鐘,再逆時針按摩2分鐘即可。早晚各一次。
支溝穴
位置:位于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3寸,即手背腕橫紋向上四橫指的位置。
功效:支溝穴為三焦經經穴,三焦經在體內的循行路線分上、中、下三焦。上焦有肺臟,中焦有脾、胃,下焦有腸腑。三焦又為水道。若三焦受邪,則氣機不暢,腑氣不通,津液不下,而成便秘。按摩支溝穴能宣通三焦氣機,通調水道,使腑氣得通,津液得下,便秘得除。
按摩方法:中、食指并用按摩支溝穴,先左手,后右手,順時針摩揉2分鐘,再逆時針按摩2分鐘即可。早晚各一次。
上巨虛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的位置,即足三里穴下四橫指。
功效:上巨虛屬足陽明胃經。上巨虛是大腸之下合穴,是治療六腑病癥的主要穴位,對大腸的功能有比較明顯的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中食指并用按摩上巨虛穴,先左后右,順時針摩揉2分鐘,再逆時針按摩2分鐘即可。早晚各一次。
大腸俞
位置:在腰部當第四腰椎棘突下,左右旁開1.5寸,即左右二指處。
功效:大腸俞屬足太陽膀胱經。大腸俞為大腸的背俞穴,是大腸透過膀胱經與外界進行氣血交換的通道。刺激大腸俞會引周邊的新鮮氣血灌注,給大腸活力,防止便秘;同時控制大腸的蠕動頻率,防治腹瀉。從這個意義上說,大腸俞是對大腸運動進行雙向調節的重要穴位,既可治療便秘,又可治療腹瀉。
按摩方法:操作時用左手中指按壓住穴位(也可家人助摩),用力緩緩順時針摩揉2分鐘,再逆時針按摩2分鐘。早晚各一次。
文/王化清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