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工作報》4月28日4版
黨員帶頭,多方參與
志愿服務賦能基層治理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為志愿服務搭建更多平臺,更好發揮志愿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要求促進志愿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近年來,安徽省淮南市不斷健全黨建引領的組織動員路徑和志愿服務賦能基層治理機制,積極探索多方參與的社區志愿服務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志愿者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志愿服務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淮南市掠影。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志愿服務融入基層治理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常態化動員群眾就近就便參與城鄉社區志愿服務,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搭建志愿者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合作平臺,促進志愿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安徽省淮南市聚焦基層群眾實際需求,加強力量統籌,優化服務方式,推動志愿服務為基層治理注入“源頭活水”。
安徽省“最美志愿服務社區”——高新區三和鎮安理社區。
凝聚志愿服務力量
完善多方共治格局
淮南市立足城鄉基層實際,建立志愿服務嵌入基層治理的機制渠道,動員各類社會力量協同參與基層公共事務、共同提供基層社會服務。
市、縣兩級出臺《社會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務工作協調機制及其工作規則》,建立黨委統一領導、社會工作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各負其責的志愿服務工作機制,以黨建引領匯聚多方資源,支撐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傳承《淮南子》中倡導的“甘其所甘、樂其所樂、積愛成福、崇德向善”傳統文化理念,加強頂層設計,凝聚全市多方力量推動“甘甘為淮”志愿服務品牌建設。探索黨員志愿者帶頭融入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按照“發揮優勢、人崗相適、全程紀實”的原則,明確黨員志愿者參與基層治理的組織動員、方式路徑、評價標準、激勵制度、權益保障等,引導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下沉到村(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指導各村(社區)成立以村(社區)黨員干部為骨干,轄區群眾、新就業群體等為主要力量的志愿服務隊,凝聚各類群體參與志愿服務,融入基層治理。
2024年7月,淮南市鄉村法治夏令營在田家庵區安成鎮沿淮村舉辦,由淮南市檢察院“藍·天使”未成年人檢察志愿服務隊牽頭,聯合淮南師范學院旭日社工、返鄉大學生等100余名志愿者,對600余名未成年人同時開展司法保護教育。
淮南市選拔500余名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擔任“網格哨兵”。2024年以來,他們通過“隨手拍”向社區反饋雜物亂放、車輛亂停等問題1600余條,網約車司機免費載送中考、高考學生2000余人次,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向居民提供送餐、送菜、送藥等志愿服務1600余人次。
鳳臺縣35個社區分別以社區黨組織、樓棟黨小組為核心建立志愿服務隊,每個樓棟有1名樓棟長和2名以上黨員志愿者,每人聯系5~10戶居民,培育“家門口”志愿服務力量。目前,全縣社區組建志愿服務隊190支,招募居民志愿者2100余人,常態化為居民開展義診、免費理發、水電維修等志愿服務。
《意見》提出,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便利化、精準化。如何保護志愿者在基層治理中奉獻愛心熱情?淮南市一方面依托市社會工作人才和志愿服務工作協調機制,督導各單位按照誰使用、誰招募、誰保障的原則,推動落實志愿者項目知情權、自愿選擇權、人身傷害保險權、崗前培訓權以及食宿行基本保障權等5大權利。另一方面,在村(社區)積分制管理中特別設置志愿服務積分制度,從服務事項、服務對象、服務時長、服務反響等方面賦分,可以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公共服務等。目前,全市村(社區)志愿服務積分累計達21.3萬分,已兌換生活用品、公共服務等10.3萬次,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同時,注重對基層治理志愿服務項目的激勵,39個基層治理志愿服務項目在全市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被評選表彰。
“聽說我暑假要去村里參加暑假托管志愿服務活動,爸媽特別支持!”來自安徽理工大學的大二學生張靜,回憶起第一次到壽縣隱賢鎮牌坊村,參與為期10天的小學生暑期托管服務的經歷,興奮與感動之情溢于言表。每到暑假,淮南市紅十字會便會同市教體局,精心組織約60名大學生,奔赴壽縣隱賢鎮牌坊村等3個村(社區),開展充滿愛與溫暖的小學生暑期托管志愿服務活動。為了讓大學生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務,活動主辦方還貼心地為他們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妥善保障其食宿與出行,讓大家沒有后顧之憂,能夠安心地在志愿服務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田家庵區田東街道田電社區黨員志愿者入戶為居民宣傳反詐知識。
豐富志愿服務供給
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服務群眾、造福群眾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淮南市積極創新方式和載體,發揮志愿服務在基層治理中的生力軍作用,讓廣大群眾得到實惠,讓基層治理提升溫度。
相關部門指導全市村(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走訪、情況摸底、資源鏈接、規范培育等途徑,建立群眾志愿服務心愿清單、資源清單、主題清單、項目清單等4個清單,以供需清單化讓志愿服務更精準、滿足群眾需求更高效。
2024年以來,全市各村(社區)積極開展“愛鄰志愿服務日”活動,促進志愿服務資源下沉到群眾身邊。圍繞鄰里和諧等重要事項,以“守望互助”為主題,全市村(社區)的3500余支志愿服務隊廣泛開展文明宣傳、健康守護、文藝表演、水電維修、日常幫辦等親鄰聚鄰志愿服務1萬余次。聚焦“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開展用微信運動步數關注老人居家情況的“步”約而同以及“紅色代辦”等志愿服務1.1萬余人次,守護老人安全;舉辦“童聲童議·我是社區小主人”青少年暑期社區治理、“牽手困境兒童”等志愿服務3000余人次,護航兒童健康成長。在傳統節日等特殊時間點,舉行臘八送福·“粥”到暖心、新春五送等志愿服務8000余次,讓廣大居民進一步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2024年6月,全市開展電動車亂擺放專項整治志愿服務活動,2000余名志愿者通過發放宣傳單、開展消防科普宣講、敲門入戶提醒等,有力提升居民安全使用電動車意識。通過“電動車消防隱患隨手拍”,推動電動車消防隱患整改1800余處,清理違規“飛線充電”、“進樓入戶”電動車2900余輛。
2024年8月,高新區三和鎮安理社區發動25名黨員志愿者,通過加強工作宣傳,積極引導616戶居民參加觀湖名居小區業主委員會投票,順利選舉并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
“社區是一個大家庭,空閑時能為社區居民服務,是我最開心的事。”每周四上午,退休護士段愛蓮都會來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義務為社區居民量血壓、測血糖,免費為大家提供健康咨詢。田家庵區洞山街道黎明社區成立“七彩幫客”志愿服務隊,用“赤橙黃綠金藍紫”標注紅色理論宣傳、黃色法律咨詢服務、金色老人服務等7項志愿服務。目前,已有1350名志愿者加入“七彩幫客”志愿服務隊,占社區總人口的20%,每年為居民開展多種志愿服務5000余次。
為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質效,淮南市通過市、縣財政支持、“幸福家園”村(社區)互助平臺招募、各類社會組織幫扶等方式,籌集300萬元資金,支持、孵化19個重點志愿服務組織,圍繞基層治理開展31個志愿服務項目,推動志愿服務工作邁向更高臺階、釋放更大效能。
利用全市“慈善一日捐”活動籌得的善款,淮南市實施一系列為民暖民志愿服務項目。開展獨居、空巢、留守老人“e守護”項目,在全市1700個特殊困難老人家庭安裝煙感報警器,社區網格員和志愿者傾情守護特困老人居家安全。實施“慈善護航·與愛‘童’行”困境兒童提升項目,開展互助式志愿服務活動,為困境兒童等群體提供切實幫助。
2024年10月10日,淮南新志聯愛心超市在大通區大通街道居南社區掛牌,以低于市場價的折扣,向社區現役和退役軍人及家屬、70周歲以上的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出售日常生活用品,社區居民也可以用志愿服務積分免費兌換商品,營造出溫暖、友愛、和諧的社區環境。
田家庵區洞山街道中興社區舉辦“童聲童議·我是社區小主人”活動。
拓展志愿服務深度
推動矛盾源頭化解
志愿者源于群眾,扎根基層、聯系各方,在反映訴求、化解矛盾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淮南市打出系列組合拳,深化志愿服務賦能基層和諧穩定。
由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小組統籌,動員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市、縣、鄉、村(社區)四級組建志愿服務宣傳隊1100余個,常態化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自治、法治、德治宣傳,推動民主法治意識深入民心、扎根基層。結合民法典“典亮生活 振興鄉村”“法潤鄉村社區”行動,2024年以來,淮南市開展集中宣傳600余場次,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共同走進村(社區)為群眾開展義務法律咨詢2萬余人次。
2025年初,熒幕上一部以淮南為故事舞臺的電視劇《六姊妹》火爆出圈。它聚焦家庭情感與時代變遷,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生活長卷,細膩描繪著人間煙火。劇中,姐妹親情之“和”溫馨動人,家庭傳承之“和”厚重深沉,城市發展之“和”蓬勃向上,“和文化”如一條無形卻堅韌的絲線,將這些元素緊密串聯,貫穿劇集始終。觀眾在跟隨劇情跌宕起伏的同時,也被“和文化”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為弘揚傳承這一珍貴文化,淮南市精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青年攜手‘六姊妹’,志愿傳承雷鋒魂”等活動成為閃亮名片。廣大青年志愿者積極響應,深入基層社區,以實際行動詮釋“和文化”。他們用熱情融化冷漠,用愛心傳遞溫暖,讓“和文化”的種子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如今,在基層治理的各個角落,“和文化”正凝聚起強大力量,促進社會和諧,書寫著新時代淮南的精彩華章。
議事協商是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2024年,全市各村(社區)建立黨組織領導的“眾智匯”黨群議事協商機制,組建以黨員干部、“兩代表一委員”、“三官一律”、物業服務企業工作人員、熱心公益人士等為主要成員的“眾智匯”志愿服務隊,搭建“村(社區)—村民小組(網格)—庭院(樓棟)”三級議事協商平臺,落實“集、議、決、辦、督、評”議事協商“六項步驟”,解決增設充電樁、管道維修、加裝電梯、房前屋后垃圾清理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500余個。
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臧巷村充分發揮志愿者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建立村級議事協商理事會、組級議事會、庭院說事會等載體,廣泛吸納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新鄉賢等成員,編制經濟社會發展中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務、公共環境、公益事業和村民反映強烈、迫切要求解決的實際困難問題等18項議事協商目錄,推動臧巷村產業快速發展、村民安居樂業。
淮南市還積極推動各村(社區)居民組建志愿服務組織,通過設立“睦鄰一家親”調解室,同時邀請物業服務企業工作人員、“三官一律”等專業人員共同聯動,并吸納社會組織參與矛盾糾紛化解,促進基層法治和居民自治有機結合,涌現出“為玉帛”調解室、“謝大姐”調解室、“老娘舅”調解隊等一批基層矛盾調解先進典型,為全市基層和諧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大通區上窯鎮由鎮黨委女性班子成員牽頭,聯合鎮司法所、婦聯、派出所及各村(社區)優秀巾幗代表等共18人成立“窯和”巾幗調解隊。調解隊發揮女性溝通優勢,開展“溫情調解”,堅持以情感人、以法服人,受理并調處各類基層矛盾糾紛5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2024年入選安徽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優秀案例。
信息來源:《中國社會工作報》4月28日4版 圖片 由安徽省淮南市委社會工作部提供
淮南發布(ID:huainanfabu)整理發布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淮南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