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擇一事終一生 傳遞文明薪火(主題)
——文物保護領域代表守護文物的故事(副題)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王笑妃
守護歷史文化根脈需要代代接力、人人擔當,才能文脈連綿,弦歌不輟。文物事業發展的每一項成就背后都凝聚著大量文物工作者的智慧與堅守,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擇一事終一生的初心,他們是文明薪火的傳遞者,更是文化自信的筑基人。4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文物保護領域代表圍繞“加強文物保護 傳承中華文明”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守好珍貴“家底”
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保護好、傳承好它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保護的第一步是“摸清家底”——全國文物普查。截至2025年1月6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有序推進,已完成71萬余處“三普”文物復查、復查率超過93%,新發現文物5.2萬余處。
新疆吐魯番得益于獨特的干熱氣候,成為文物的天然儲存庫,堪稱一座“露天博物館”。在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期間,吐魯番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負責人、副研究員王龍作為吐魯番區域的文物普查指導員,牽頭組織實施了吐魯番北部天山區域天山孔道專項調查項目,帶著隊員走遍了那里的每一道峽谷、每一處河灣,新發現古墓葬、古遺址、古巖畫、古建筑74處。“我期待通過這次文物普查,與全國的文博戰友們一起,共同繪制更為完整的中華文明資源圖譜。”王龍說。
除了文博人員,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也加入進來,共同守護璀璨的文化遺產。在對長城的保護中,有越來越多的民眾以長城保護員、長城志愿者等身份參與進來,像守護自己的家園一樣守護著長城。
“去年7月,天氣預報說有大暴雨,當時我特別著急,想我們的長城會不會受雨水影響。”北京市延慶區石峽村長城保護員劉紅巖記憶猶新。那天,她集中全村的長城保護員,每人扛上兩捆塑料布登上長城去苫蓋,掩護長城墻體。大家累得筋疲力盡,但長城守好了,心里才踏實。自2019年成為村里首批6名長城保護員之一,劉紅巖負責巡查海拔1200米的長城,每日徒步10公里,監測險情、清理石階、拾撿垃圾、勸阻不文明行為。在巡查中,遇到游客,她又變成“土專家”,長城構造、建筑特點、歷史故事娓娓道來。
講述文明交流故事
新征程上,文物考古研究深入推進,還原出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網絡,讓消失的商隊、沉沒的貨船、湮滅的驛站,重新在人類文明史中尋到坐標。
近日,西藏康馬瑪不錯遺址入選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負責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三級研究館員夏格旺堆介紹,在這里發現了一種全新的考古學文化類型——“瑪不錯文化”,是西藏新石器時代考古領域的又一座里程碑。遺址中的發現填補了高原地區跨大陸文化交流的諸多空白,映照著雪域先民與其他文明的對話,證明高原并非“文化孤島”。“瑪不錯遺址還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佐證。”夏格旺堆說。
考古重現了中華民族與其他文明交往交流的歷史長卷,這些跨越山海的物質遺存,成為文明對話的航標。今天,中國文物考古隊員們再一次成為文明溝通的橋梁。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中心副研究館員劉漢興,參與了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王宮遺址項目。“我們發現了史料中記載的元代瓷器,和沒有被記載的宋明清瓷器,大大豐富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劉漢興說。除了中國瓷器外,他們還發現了包含中國文化元素的高棉釉陶器,印證了古代中柬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做文化遺產“代言人”
文物無聲,需要“代言人”將它的內涵“解碼”,才能讓更多公眾了解它、愛上它。
敦煌研究院文物弘揚部副部長、副研究員宋淑霞在莫高窟當講解員20多年,她日復一日往來奔走于各洞窟之間,為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們講述敦煌文化。其中,有3個游客讓她一直難忘。一年冬天,有位媽媽帶著女兒和兒子來莫高窟參觀,小朋友發現有一尊塑像的手臂殘缺了,非常心疼、惋惜。當晚,這位母親給宋淑霞打電話,說兩個小家伙決定要把他們的壓歲錢全部捐出來,用以保護莫高窟。“這讓我覺得我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能激發這么小的孩子的文物保護意識。”宋淑霞說,這讓她更加堅定地在弘揚敦煌文化的路上不斷探索前行,成為“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除了做好日常的旅游接待服務,宋淑霞和團隊也在不斷探索弘揚敦煌文化的路徑,讓敦煌文化飛出洞窟,飛進社區、企業和鄉村,并不斷探索更有趣、更貼近大眾、更有參與感和體驗感的文化弘揚方式。
保護文化遺產從孩子抓起。宋淑霞和團隊選拔培訓出眾多“小小講解員”,邀請他們在暑期或節假日來到莫高窟,為游客志愿講解。“他們稚嫩的童聲回蕩在洞窟里時,游客往往會傳來雷鳴般的掌聲。”宋淑霞感慨。
來源:光明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