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前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經跌至39%,創下美國過去80年歷任總統支持率最低。
原因嘛,究根結底還是因為特朗普在上臺之后一系列騷操作。
自從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以來,美國民眾已經非常不滿了,但令美國人民沒想到的是,特朗普竟然還謊稱他已經和中國展開談判,并預計在3-4周內完成談判。
不過,特朗普這個彌天大謊當然很快就被戳破,中方發言人親自出來辟謠,證明美國并沒有和中國展開對話。
被拆穿后,特朗普又改口堅稱“談判正在進行”,但拒絕透露細節。隨后,中國駐美大使館再次駁斥,直言這種說法純屬混淆視聽。
日前,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中國財政部長藍佛安和央行行長潘功勝率團出席。會議期間,藍佛安和南非、巴基斯坦、德國、韓國等多國財長舉行了雙邊會談,但唯獨沒見美國財長貝森特。
可笑的是,會議前貝森特曾放風稱“可能和中方會面”,結果會議結束,雙方連個新聞稿都沒發,顯然談都沒談。
那么,特朗普為什么還要撒這個很容易被拆穿的謊呢?
其實,特朗普政府現在挺著急的。
首先,美國金融市場最近不太平。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5%,創2007年以來新高,全球投資者瘋狂拋售美債和美股,美元走弱,黃金暴漲。這種局面讓美國政府壓力山大,畢竟美國經濟高度依賴金融市場穩定,特朗普不得不放軟話,試圖緩解市場恐慌。
其次,特朗普之前把對華關稅提高到145%,本意是想逼中國低頭,接受美國的貿易條件。可中國壓根不吃這套,不僅沒妥協,反而強硬反制,導致美國農產品出口暴跌、波音訂單銳減,連高科技產業都面臨稀土斷供風險。美國財長貝森特自己也承認,貿易戰再打下去,美國也扛不住,必須找中國談。
特朗普之所以頻繁放風“中美正在談判”,其實有兩個目的:
第一,制造假象,讓外界以為中國已經“服軟”,正在和美國談。這樣一來,既能給國內選民交代,又能給中國施壓,顯得美國的極限施壓策略奏效了。
第二,甩鍋中國。如果中國不回應,美國就能炒作“中國主動求和”;如果中國否認,美國就反過來指責“中國不愿談”,把僵局責任全推給中國。
果然,在中國官方連續辟謠后,特朗普立馬變臉。25日,他直接攤牌:“美國不會取消關稅,除非中國先讓步,比如全面開放市場。”說白了,還是想逼中國像其他國家一樣,在關稅威脅下對美國全盤妥協。
那么,中國為何不接招呢?
事實上,中國和特朗普打交道多年,早看透他的套路,欺軟怕硬、出爾反爾。對付這種人,妥協沒用,只有硬碰硬才能爭取主動。
中國商務部明確表態,加征關稅的是美國,想解決問題,美國就該先取消所有單邊關稅,再平等談判。中國不吃威脅這一套,更不會為減免關稅而犧牲核心利益。
這場博弈中,特朗普政府越急,越證明中國的策略有效。美國的關稅牌打到現在,不僅沒壓垮中國,反而讓自己陷入被動。中國不接招,不是因為怕談判,而是清楚,在特朗普的訛詐下,談判只會讓美國得寸進尺。
真正的談判,必須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美國若真想解決問題,就該拿出誠意,而不是靠造謠施壓。否則,中國寧愿繼續扛,也不會讓美國占便宜。
更何況,中國已經為貿易戰做了最壞打算。美國的關稅大棒打了這么多年,中國經濟依然穩健,反倒是美國自己通脹高企、供應鏈混亂。現在特朗普急著造謠,恰恰說明美國扛不住。
美國挑起關稅大戰,不料曝光了美國的軟肋,那就是美債。如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突然反水,當著189國代表的面公開表態要和特朗普政府劃清界限。
現在美國的處境可真是外焦里嫩,國內方面,特朗普團隊和美聯儲杠上了;國際上,中國聯合新興經濟體步步緊逼。更要命的是,美國軍火商和零售商手里的稀土庫存只剩60天用量,這可是制造導彈芯片和戰斗機引擎的命根子。
美國總想著靠老套路遏制中國崛起,可如今全球經濟早就你中有我。就像這次美聯儲倒戈,表面看是鮑威爾個人選擇,實際上反映出華爾街精英們清醒的現實判斷,和中國硬脫鉤,先垮的只會是美國自己。
特朗普一頓折騰,不僅毫無成果,還把自己的名聲給搞臭了。近日,特朗普政府最近公布的百日支持率暴跌到39%,超過七成美國人開始擔心他的經濟政策會把國家拖入衰退漩渦。
實際上,美國民眾的擔憂正在發生,特朗普如果還正視不到自己的錯誤,那只能為自己的愚蠢買單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