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這個樹根里‘長’出小白兔啦!”昨日清晨,在大洼區紅村小區里,李奶奶帶著小孫子在樹下玩耍,驚喜發現原本光禿禿的樹池變成了童話世界。在榆樹街道紅村社區,52個樹池近日集體換上“新裝”,成為居民手機鏡頭里的新晉“網紅”。
原本光禿禿的樹池變成了童話世界。
走進這個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老舊小區,道路兩側的梧桐樹根部,泛白的鵝卵石在灰調地面上勾勒出星河軌跡,如同綻放的花瓣托舉著一棵棵生命之樹。直徑30厘米的樹干切片上,憨態可掬的熊貓、咧嘴笑的向日葵、寫意水墨山水畫依次排開。更令人會心一笑的是那些詼諧標語:“俺在村里等YOU”“春風十里不如你”,引得過往居民紛紛拍照發朋友圈。
“這些可都是我們的‘傳家寶’。”寶石花物業紅村項目的工作人員介紹,暴雨折斷的樹枝經電鋸切割變身畫板,小區改造剩下的碎瓦片成了藝術拼圖。他們展示著自己的“百寶箱”:生銹的釘子、彎曲的鐵絲、磨禿的掃帚桿分門別類碼放。在小區里,記者偶遇正在作畫的物業人員小張,調色盤里三原色經他巧手調配,眨眼間幻化成漸變晚霞。“我們物業員工人人都有絕活。”小張靦腆地說,保潔大姐擅長涂鴉彩繪,綠化工能用鵝卵石拼圖,就連維修師傅都能把報廢水管焊成花架。
工作人員在樹干切片上彩繪。
據了解,舊物回收再利用是紅村項目的工作傳統,除了美化樹池,他們已連續四年將梧桐樹的保溫棉,于每年3月份拆卸時用鐵絲捆齊,備注編號留存,待到初冬再用時,方便快速找到每棵樹的“戶外服”,省時、省力、省材料。
夕陽西下,樹池里的夜光石開始閃爍。帶著女兒散步的劉女士用手機拍下“且以深情共白頭”的木片畫,“每天經過這些暖心設計,上班的疲憊都消散了”。此刻,晚風拂過彩繪樹池,那些被重新定義的“廢品”,正默默講述著屬于整個社區的浪漫故事。#有一種美好叫遼寧# #新時代六地遼寧杠杠滴# #振興新突破遼寧杠杠滴#
來源:盤錦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