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是電腦特效嗎?”“太瘋狂了!”“簡直像是生活在2050年!”當擁有千萬粉絲的海外網紅“甲亢哥”(小達倫·沃特金斯)乘坐汽車下水、與機器人共舞登上TikTok熱榜時,一場由社交媒體引發的文旅傳播革命正悄然展開。
圖源新華社
“甲亢哥”中國行,看似是抽象整活,實則是完成了對中國文化的“去神秘感”,直播中未經修飾的片段,讓海外觀眾看到了一個真實、鮮活的中國。這不僅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更讓外界看到了民間文化交流的獨特魅力,從而揭開了數字時代“文旅外交”的全新可能。
4月6日深夜,長沙黃花機場被數千名粉絲的尖叫點燃,“甲亢哥”頂著標志性的“紅溫臉”抵達,開啟中國行備受期待的長沙站。這個以夸張表情走紅網絡的“00后”頂流從3月24日開啟上海首場直播之后,就以獨特的直播風格吸引了千萬級的國內外關注量,數據顯示,僅上海站6小時就吸引了超560萬人觀看。
此后兩周,“甲亢哥”輾轉北京、深圳等地,憑借“無劇本+一鏡到底”的抽象風格,相關話題迅速霸榜全球社交媒體,成為年度現象級文化事件。
截至目前,“甲亢哥”在外網發布的國內游視頻累計播放量已經突破10億次,世界第一網紅“野獸先生”在“甲亢哥”視頻下留言表示“想來中國看看”引發國內外轟動,要知道,這位“野獸先生”在全網擁有近5億粉絲!“甲亢哥”的偶像C羅也留言稱贊這是一場“amazing trip”。
“甲亢哥”憑一己之力掀起海外“中國熱”,近期,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海外博主們通過一鏡到底的直播,全景展現一個沒有剪輯和濾鏡的真實中國,再次掀起了全網的中國熱。這表明中外人文交流有著深厚的民意基礎,是剪不斷、隔不開的。
從線上“云游中國”到線下“打卡中國”,透過“甲亢哥”直播,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想要選擇中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數字游民”的力量正加速改變世界旅游格局。
“甲亢哥”的中國行程始于上海外灘的摩天大樓與弄堂煙火,途經北京的故宮紅墻與胡同市井,被深圳的黑科技折服,又在長沙的麻辣江湖畫上句號。
直播過程中,“甲亢哥”不帶專業設備,全靠手機和自拍桿拍攝,在街上隨時走走停停,與路人展開一場隨機的對話與互動,正因為沒有劇本,直播內容“零添加”,偶爾的翻車現場反而讓觀眾覺得真實。這些未經修飾的片段,正成為打破西方偏見的利器,讓海外觀眾透過“甲亢哥”的鏡頭,看到一個真實、鮮活的中國。
有粉絲戴著大張偉的面具對“甲亢哥”唱《陽光彩虹小白馬》、“甲亢哥”被火鍋辣得狂灌冰紅茶、在少林寺學武被武僧“按在地上摩擦”,這種純粹而自然的互動,讓“甲亢哥”和他的外國粉絲們徹底改變了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原本他們以為嚴肅古板的中國人,是如此可愛又有趣。
直播過程中,充滿東方智慧又直擊人心的文化碰撞更讓人感到震撼,如“甲亢哥”在成都體驗中醫,直播記錄了他從害怕懷疑到坦然接受的過程,接受針灸后,“甲亢哥”治好了頭疼,他馬上熱情擁抱醫生,對中醫贊不絕口。
不少外國網友被中國街景、文化、飲食震驚的同時,也遭受到了“科技暴擊”——“甲亢哥”乘坐高鐵時,不僅是5G信號滿格,就連2K高清畫質的直播畫面都絲毫沒有卡頓!7萬美元的國產電動車小米SU7的性能竟然比蘭博基尼還要高!
對此,外國網友紛紛“破防”,表示“這就是傳說中的中國速度嗎?太震撼了!”“現在我終于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說中國的移動網絡是世界第一了。”更別提隨處可見的掃碼刷臉支付、停在路邊供游人選擇的共享單車,這些在國內司空見慣的場景,在海外卻引發了轟動。
如今,這場跨國文化交流正在進入next level,更多打動人心的“支線任務”,正慢慢打開外國人的心防。
在“甲亢哥”的眾多留言中,有一條留言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普通的家長留言表示:“謝謝你讓年輕的孩子看到了亞洲的真實情況,媒體宣傳造成的誤解太深了,但年輕一代可以了解真正的中國。”
圖源“中國青年報”微信公眾號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中國入境旅游發展報告2024—2025》顯示,自擴大免簽生效以來,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游客在入境游群體中占比突破30%。可見,中外年輕人之間的交流和交往,可能比想象的還要單純直接。
與此同時,“甲亢哥”的爆火正說明全球社交媒體正經歷一場“情緒價值”革命。以“甲亢哥”為代表的無厘頭搞笑博主,憑借夸張的表情管理和強情緒輸出,在TikTok、YouTube等平臺實現跨文化傳播突破。
這種具有“病毒式”傳播特質的網絡現象,恰為中國文旅國際化傳播提供了新視角——當“Z世代”追求真實、即興、強互動的體驗需求成為主流,文旅傳播需要打破傳統敘事框架,在文化調性與網絡熱點的平衡中尋找支點。
這也給國人思考——當被“甲亢哥”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外國游客來到中國,除了進一步擴容免簽“朋友圈”,出臺更多促進中外人員往來的便利化措施,文旅行業還能提供什么服務?
在CityWalk成為文旅新業態的當下,透過“甲亢哥”的直播鏡頭我們發現,網絡熱度轉化為旅游消費沖動的關鍵,在于“可參與性”,“甲亢哥”被辣椒辣得上躥下跳讓不少外國人留言想試試中國辣椒,甚至街頭隨意打卡的一家鋪子里面的美食都讓人垂涎欲滴,這些散落在街頭巷尾的日常圖景,正在短視頻時代重構“中國文化”的認知維度。
中國文旅需聚焦“可觸可感”的煙火細節,如設置現制辣椒醬體驗臺,老字號開放湯包手作區,基于短視頻數據篩選爆款市井元素,嵌入AR掃碼導覽及“同款打卡點”一鍵導航,用真實可體驗的日常奇觀,激活“此刻就想出發”的沖動。
如今,“甲亢哥”的中國行剛剛告一段落,但其帶來的中外交流颶風仍在繼續,當街頭煙火成為世界通用語言,“被看見”到“被體驗”的轉化,正在重塑中外民間交流的毛細血管,中國人的樸素真誠與落落大方,則是中國面向世界文化的一把“萬能鑰匙”。
圖源央視新聞
出 品 人 :李 霞
總 策 劃 :馬思源
研究員 :保雪菲
責任編輯:路 雪
責編:劉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