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產業版圖中,中國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但在許多案例中,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有些遺憾的現象:在海外聲名鵲起,在國內卻難以掀起同樣的熱潮。MG,作為一個擁有百年歷史、同時又深植中國土壤的品牌,正試圖打破這種“墻外開花,墻內不香”的尷尬局面。
而MG的答案,不是簡單地迎合某一方,而是用“內外兼修”的硬實力,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內外兼香”——既能贏得全球市場的尊重,也能贏回國內年輕用戶的心。
正如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俞經民所言:“MG本身就是從全球來到中國,又從中國、從上汽走向世界。”這種獨特的“雙向奔赴”基因,使得MG在海外市場擁有堅實的根基。即便在2024年,面對歐洲電動車關稅飆升至21%的重壓,MG的銷量依然逆勢增長21.7%,達到了24.34萬輛,成為少數能在高關稅環境下,依靠品牌力而非低價站穩腳跟的中國車企之一。
但俞經民也清醒地看到,MG在國內市場尚未完全兌現其潛力。他將破局的關鍵,錨定在品牌煥新:“隨著上汽大乘用車板塊的成立,MG在國內的銷量很快就會追上海外。”
談及未來方向,他特別提煉出三個關鍵詞——年輕、風尚(參數丨圖片)、智趣。在他看來,今天的年輕人不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時尚”,而是希望主動定義自己的風格與態度,這正是“風尚”的精髓;而“智趣”,則是將中國在智能化領域的領先優勢,與全球年輕用戶對駕駛樂趣的本能追求結合在一起。這一番解讀,既是對全球用戶需求的提煉,也精準回應了國內消費者的內心呼喚——MG不是一個外來的品牌,而是帶著全球視野和年輕精神回歸本土的新創變者。
- 品牌精神重塑:“跳”與“沖”的年輕圖騰
在MG品牌的采訪室里,MG品牌事業部總經理周钘用一句極具沖擊力的話總結了MG的精神內核:“不年輕,毋茍活。”
在周钘看來,年輕從來不是指年齡,而是一種永不熄滅的冒險沖動。他為MG提煉出“三張牌”:歷史底蘊、年輕態度、國際基因——101年歷史沉淀了品牌的深厚積累,“不年輕毋茍活”點燃了時代共鳴,而全球化布局則為品牌賦能背書。
面對如今行業內泛濫的“年輕化標簽”,周钘選擇從更本質的層面出發。他將“年輕”的精神,具象化為“跳”和“沖”兩種狀態:“跳不動、沖不動,就是真的老了。”于是,MG在品牌重塑中,緊緊綁定了極限運動、賽道文化這些具有冒險精神的領域。周钘強調:“真正的品牌標簽,不是自封的,是用戶在一次次體驗與記憶中自然形成的。”
正因如此,百年歷史不僅沒有成為MG的包袱,反而成為其獨特的文化武器。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設計中心全球設計副總裁約瑟夫·卡班對MG八角標的重塑,正體現了這種兼容并包的精神——在CyberX這款全新“方盒子”車型上,融合了1960年代MGB Safari精神的復古致敬,同時融入現代都市越野的創新表達。周钘笑言:“卡班大師能駕馭布加迪的奢華,也能掌控MG的親民,這種跨度,本身就是MG國際范兒最生動的注腳。”
- 產品矩陣突圍:“18個月量產”的快反部隊
如果說品牌精神重塑是靈魂煥新,那么產品矩陣的重塑,就是MG面向市場的肉搏戰。
周钘坦言,來到MG后的頭幾個月,最大的問題就是產品線不夠豐富。但憑借上汽集團深厚的技術底盤,MG能夠做到18個月從概念車到量產車的極速開發周期。
這種快反能力正在通過“3+3+1”產品布局逐步兌現:即3款轎車、3款SUV、1款特色車型,全面覆蓋主流細分市場,目標是實現“每款月銷5000輛,全年近40萬輛”的銷售規模。
以即將上市的兩款代表車型為例:MG4 EV錨定8-11萬元市場,以CTB電池一體化技術,實現同級最長軸距(2705mm)與超500公里續航,同時與OPPO合作,打造手機無縫接入的智能座艙,成為年輕人第一臺智能電動車;CyberX則以都市輕越野新物種的姿態登場,垂直車身、可拆卸車頂、大膽撞色設計,完美呼應年輕人對差異化、個性化的渴望。
周钘強調:“沒有過硬的產品力,任何營銷都是浪費錢。MG要做的是,讓每一款車,都有讓用戶‘一眼記住’的獨特賣點。”
- 營銷打法革新:從流量爭奪到自我燃爆
品牌要年輕,營銷必須跟上。曾成功操盤五菱“秋名山神車”的周钘,非常清楚當下年輕人需要怎樣的共鳴。
他為MG制定了“雙長板”戰略:公關要成為“品牌翻譯官”,講好“智趣”技術背后的年輕化故事;新媒體團隊要成為“用戶共創平臺”,讓每一個車主都成為品牌傳播的節點。
為此,MG計劃將現有的3-5人公關團隊擴充到30人,打造完整的內容工廠:從賽道直播、車主紀錄片,到虛擬偶像聯動、改裝文化培育,持續產出輕量級爆款內容,讓品牌勢能在年輕社群中自然生長。
周钘直言:“在流量越來越貴的今天,與其花錢買熱搜,不如讓產品自己燃起來。”比如MG4 EV本身擁有“大空間、長續航、智能座艙”這些極強的硬實力,足以成為年輕用戶自發傳播的話題焦點。
- 渠道重構突圍:“最后一公里”的體驗革命
如果說品牌與產品是兩翼,那么渠道觸點則是最后的發動機。
MG過去在國內只有240余家門店,且集中于一線城市,嚴重制約了下沉市場的拓展。為此,MG投入7億元專項資金,由銷售運營總監陳天榮帶隊,推動渠道重構:5億元支持職業經理人零成本建店,降低加盟門檻;2億元深耕縣域市場,解決觸達問題。
更重要的是體驗模式的全面升級。通過布局社區店、便民店,讓用戶在“下樓散步”時就能遇到MG;通過上門試駕、72小時深度試駕,打破傳統看車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陳天榮總結道:“年輕人買車靠碎片化決策,我們必須把觸點埋在他們的生活里。”
這種從“坐商”到“行商”、從“賣車”到“賣體驗”的轉變,正是新能源時代渠道革命的核心邏輯。
- 技術與精神的“雙輪驅動”,書寫真正的品牌出海
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邵景峰直言,CyberX的誕生,是一次設計與精神的共振:“四年前就有做‘方盒子’的想法,但直到周總來了,才真正激活了這種冒險的沖動。”
CyberX打破了MG以往“純電小跑”的固有印象——垂直車身、翻轉大燈、可拆卸車頂,每一筆都是對冒險精神的致敬,也是對年輕態度的深度詮釋。
而在智能化領域,MG4 EV則以與OPPO合作的智能座艙、23種語言的AI語音系統,深度打磨全球用戶體驗。邵景峰強調:“智能不是堆參數,而是用細節打磨出行樂趣,比如CyberX的空氣動力學優化,讓高速行駛時頭發也不會被風吹亂。”
可以看到,MG正用實際行動,回答那句最重要的問題:“如何在內外兼香中,實現真正的春天?”正如周钘所言:“年輕,不是年齡的標簽,而是永遠想跳、想沖的狀態。”
當MG在歷史與未來之間搭起橋梁,當它在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找到平衡,它所書寫的,不僅是一個品牌的新生故事,更是中國汽車工業真正實現品牌出海、價值出海的重要篇章。
這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在品牌年輕化這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中,MG 用“三張牌”的破局之道證明,真正的年輕化從不是表面的標簽堆砌,而是源于對用戶需求的深度共情、對品牌基因的創造性轉化,以及對時代趨勢的精準把握。而MG要做的,就是跟上年輕的腳步,永不掉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